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88088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底板、液压作动筒、摩擦滑轨,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形状为相同的矩形,所述顶板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有载荷传感器,每个载荷传感器的下方设有顶板滑轮,所述底板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有底板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置于摩擦滑轨的中间,液压作动筒上设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绕过顶板滑轮和底板滑轮与载荷传感器相连,通过调节液压作动筒输出载荷,进而控制液压作动筒与摩擦滑轨间摩擦力,最终实现对前起落架系统的实时变载荷加载,模拟前起落架系统在实际突伸过程中的真实受载情况。(*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突伸动力学试验装置,更具体地是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至弹射动力冲程末端时,弹射拖梭与弹射杆脱离,前起落架缓冲器依靠自身储存或外部瞬时输入的弹性势能迅速伸展,在极短时间内增大飞机迎角以及俯仰速度,从而达到快速增加飞机升力,使飞机安全离舰的目的。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突伸过程的动力学特性都进行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但关于如何检验前起落架系统的突伸性能以及如何进行前起落架系统突伸试验的研究则没有涉及。 突伸过程中,前起落架与机身铰接点处载荷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如何正确模拟该载荷是进行突伸试验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模拟前起落架在实际突伸过程中的真实受载情况;为此,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这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检测载荷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底板、液压作动筒和摩擦滑轨,所述摩擦滑轨固定于地面上,液压作动筒置于摩擦滑轨中;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相对底板做垂直升将运动的η个滑轮装置,其中η > 2且η 为偶数,所述滑轮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相连,另一端与顶板相连;所述滑轮装置与顶板的连接处设有载荷传感器,所述顶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起落架的铰接孔。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饶过底板滑轮与载荷传感器相连。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和位于摩擦滑轨与底板之间的动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绕过底板滑轮和动滑轮与载荷传感器相连。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设置于载荷传感器下方的顶板滑轮和位于摩擦滑轨与底板之间的动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绕过动滑轮、底板滑轮和顶板滑轮与载荷传感器相连。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摩擦滑轨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液压作动筒位于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该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检测载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起落架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具体为起落架的三个支撑脚与顶板通过绞接孔绞接,起落架的轮子置于底板上;步骤二 将起落架压缩至预定位置;步骤三使起落架做突伸运动;步骤四通过测量起落架缓冲器行程的变化,判断起落架突伸过程中的真实受载情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通过调节液压作动筒输出载荷, 进而控制液压作动筒与摩擦滑轨间摩擦力,最终实现对前起落架系统的实时变载荷加载, 模拟前起落架系统在实际突伸过程中的真实受载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中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摩擦滑轨、2液压作动筒、3顶板、4底板、5载荷传感器、6顶板滑轮、7底板滑轮、8动滑轮、9起落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3、底板4、液压作动筒2和摩擦滑轨1, 所述摩擦滑轨1固定于地面上,液压作动筒2置于摩擦滑轨1中,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3相对底板4做垂直升将运动的四个滑轮装置,所述每个滑轮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作动筒2 相连,另一端与顶板3相连,所述滑轮装置与顶板3的连接处设有载荷传感器5,所述顶板3 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起落架的铰接孔。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3、底板4、液压作动筒2 和摩擦滑轨1,所述摩擦滑轨1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液压作动筒2位于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3相对底板4做垂直升将运动的四个滑轮装置,所述每个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4四个顶角上的底板滑轮7,所述顶板3和底板4的为相同的正方形, 所述顶板3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有载荷传感器5,所述液压作动筒2上设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绕过底板滑轮7与载荷传感器5相连。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技术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3、底板4、液压作动筒2 和摩擦滑轨1,所述摩擦滑轨1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液压作动筒2位于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3相对底板4做垂直升将运动的四个滑轮装置,所述顶板3和底板4的为相同的正方形,所述顶板3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有载荷传感器5,所述每个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4四个顶角上的底板滑轮7和位于摩擦滑轨1与底板4之间的动滑轮 8,所述液压作动筒2上设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绕过动滑轮8和底板滑轮7与载荷传感器5 相连。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技术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包括顶板3、底板4、液压作动筒2 和摩擦滑轨1,所述摩擦滑轨1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液压作动筒2位于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所述顶板3和底板4的为相同的正方形,所述顶板3的四个顶角上分别设有载荷传感器5,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3相对底板4做垂直升将运动的四个滑轮装置,所述每个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4四个顶角上的底板滑轮7、设置于载荷传感器5下方的顶板滑轮6和位于摩擦滑轨1与底板4之间的动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2上设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绕过动滑轮8、底板滑轮7和顶板滑轮6与载荷传感器5相连。本技术一种利用该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检测载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起落架9固定在顶板3和底板4之间,具体为起落架9的三个支撑脚与顶板3通过绞接孔绞接,起落架9的轮子置于底板4上;步骤二 将起落架9压缩至预定位置;步骤三使起落架9做突伸运动;步骤四通过测量起落架缓冲器9上下两部分的位移差的变化,判断起落架9 突伸过程中的真实受载情况。本技术通过测量起落架9缓冲器行程的变化,利用载荷传感器5控制液压作动筒2轴向载荷,在摩擦系数一定的条件下,使液压作动筒2与摩擦滑轨1间摩擦力按照预先计算的曲线进行变化,从而达到变载荷加载的目的,通过变载荷加载模拟起落架的真实受载过程,从而检验起落架是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突伸至规定高度。权利要求1.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液压作动筒和摩擦滑轨, 所述摩擦滑轨固定于地面上,液压作动筒置于摩擦滑轨中;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相对底板做垂直升降运动的η个滑轮装置,其中η > 2且η为偶数,所述滑轮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相连,另一端与顶板相连;所述滑轮装置与顶板的连接处设有载荷传感器,所述顶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起落架的铰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通过底板滑轮与顶板上的载荷传感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和位于摩擦滑轨与底板之间的动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通过动滑轮和底板滑轮与顶板上的载荷传感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板滑轮、设置于载荷传感器下方的顶板滑轮和位于摩擦滑轨与底板之间的动滑轮,所述液压作动筒通过动滑轮、底板滑轮和顶板滑轮与顶板上的载荷传感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滑轨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液压作动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载荷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液压作动筒和摩擦滑轨,所述摩擦滑轨固定于地面上,液压作动筒置于摩擦滑轨中;还包括使得所述顶板相对底板做垂直升降运动的n个滑轮装置,其中n≥2且n为偶数,所述滑轮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液压作动筒相连,另一端与顶板相连;所述滑轮装置与顶板的连接处设有载荷传感器,所述顶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起落架的铰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宏于浩魏小辉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