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4968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包括上轭、下轭,所述上轭与下轭之间设置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所述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之间设置有平行于二者并均与所述上轭、下轭连接的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所述上轭、下轭、第一旁柱、第二旁柱、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均并列设置两组;所述并列的两主柱间设置为一相。所述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采用双三相五柱结构;双三相五柱结构采取并列结构;双三相五柱上部和下部分别加装屏蔽铁芯,吸收漏磁;每相邻两铁柱组成一相,引线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噪音低,漏磁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控电抗器的铁芯布置结构,尤其是适用于高压、超高压可控电抗器。
技术介绍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国内逐渐成熟起来,随着国家对电力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可控电抗器的需求也是逐渐在增加,对高压、超高压可控电抗器的需求也在增多。可控电抗器是含有绕组和铁芯,其中铁芯之一个主要的部件。对三相电抗器来讲,采用结构有三个单相,外部用电缆连接成一个三相可控电抗器,每个单相电抗器的铁芯为三柱铁芯,如图1所示,该种结构适合超大容量的电抗器,对中型可控电抗器而言,不仅增加了油箱的耗材,而且增加了外部连线,同时,每一台单相电抗器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电气试验,成本增大。可控电抗器两个线圈为为一相,如果采用三相一体化结构,所有的铁芯心柱都在一个平面的话,需要八柱铁芯,同时由于电抗器的本身原理,高度方向相对于变压器而言要低一些,采用该种结构后,可控电抗器将会变得又矮又长,不仅不美观,不利于现场安装,也不利于铁芯的固定,容易造成电抗器噪音变大,从而影响电抗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铁芯便于固定,漏磁少、噪音低、温升低的新型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包括上轭、下轭,所述上轭与下轭之间设置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所述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之间设置有平行于二者并均与所述上轭、下轭连接的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所述上轭、下轭、第一旁柱、第二旁柱、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均并列设置两组;所述并列的两主柱间设置为一相。上述的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连接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顶部与底部的上轭与下轭上均设有屏蔽铁芯。本技术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的优点是所述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采用双三相五柱结构;双三相五柱结构采取并列结构;双三相五柱上部和下部分别加装屏蔽铁芯,吸收漏磁;每相邻两铁柱组成一相,引线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噪音低,漏磁少。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铁芯绕组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传统的铁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包括上轭1、下轭2,上轭1与下轭2 之间设置第一旁柱3与第二旁柱4,第一旁柱3与第二旁柱4之间设置有平行于二者并均与所述上轭2、下轭2连接的第一主柱5、第二主柱6和第三主柱7 ;上轭1、下轭2、第一旁柱 3、第二旁柱4、第一主柱5、第二主柱6和第三主柱7均并列设置两组;如图3所示,并列的两主柱间形成绕组线圈8设置为一相。为降低漏磁,在连接第一主柱5、第二主柱6和第三主柱7顶部与底部的上轭1与下轭2上均设有屏蔽铁芯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包括上轭、下轭,所述上轭与下轭之间设置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之间设置有平行于二者并与均与所述上轭、下轭连接的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所述上轭、下轭、第一旁柱、第二旁柱、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均并列设置两组;所述并列的两主柱间设置为一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其特征是连接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顶部与底部的上轭与下轭上均设有屏蔽铁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包括上轭、下轭,所述上轭与下轭之间设置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所述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之间设置有平行于二者并均与所述上轭、下轭连接的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所述上轭、下轭、第一旁柱、第二旁柱、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均并列设置两组;所述并列的两主柱间设置为一相。所述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采用双三相五柱结构;双三相五柱结构采取并列结构;双三相五柱上部和下部分别加装屏蔽铁芯,吸收漏磁;每相邻两铁柱组成一相,引线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噪音低,漏磁少。文档编号H01F27/26GK202159554SQ20112020249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张式雷, 王光辉 申请人:青岛海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电抗器铁芯布置结构,包括上轭、下轭,所述上轭与下轭之间设置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柱与第二旁柱之间设置有平行于二者并与均与所述上轭、下轭连接的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所述上轭、下轭、第一旁柱、第二旁柱、第一主柱、第二主柱和第三主柱均并列设置两组;所述并列的两主柱间设置为一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式雷王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