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后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6334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后弯机,属于钢管加工领域。钢管后弯机由后弯机主机、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进料辊道组与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地基上后弯机主机相连,后弯机主机并与出料辊道组相连接,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提供钢管后弯机各种机构动力和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钢管纵向边得到整形,成形后的钢管直径,圆度达到技术要求的精度,同时钢管后弯工艺成形后残余应力小,管型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板材加工成型设备,特别涉及到在大口径直缝焊管生产工艺中钢管后弯机
技术介绍
管道输送是长距离运输石油天然气合理的运输方式,具有经济、安全、高效、节能、 不间断,以及对环境破坏程度小等显著特点。因而,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大力发展管道运输业,管道运输已经成为输送物资的重要方式。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向长距离、高压力、大口径发展,其强度要求越来越高;另外由于物资输送目的地往往长达上千里,沿途的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因此对钢管的厚度、强度等物理性能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外在管道建设上普遍采用性能优异的钢管。管道钢管有高频直缝电阻焊钢管、螺旋埋弧焊钢管、直缝埋弧焊钢管。高频直缝电阻焊钢管的管径范围有限,直径一般在406-508mm,用于大口径的制管形式有螺旋埋弧焊、 直缝埋弧焊两种,但因为螺旋埋弧焊钢管因为其制管工艺和成型特点存在许多缺陷,在长输送管道中直缝埋弧焊管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所谓后弯是相对于传统的管坯成形前板边预弯而言。一般直缝埋弧焊管道按照理想的状态,没有考虑直边的存在,实际上,由于钢板纵向板边没有预弯,管坯开口的纵向边缘存在一段直边,使管坯开口部位呈桃形,直边沿管坯切向的长度具体依钳口压板的尺寸大小而定。为了消除这段直边的影响,在管坯成形后增加了一道后弯工序,利用一对后弯辊对纵向管边整形,使整个管坯形成理想的圆柱。尤其大口径直缝焊管生产中钢管后弯工艺成形后残余应力小,圆度好。但是现有技术中尚无后弯机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钢板预弯后,管坯开口的纵向边缘存在一段直边,管坯开口部位呈桃形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管后弯机,使成形后的钢管直径, 圆度达到技术要求的精度,同时钢管后弯工艺成形后残余应力小,管型好。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钢管后弯机,包括后弯机主机、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中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均与后弯机主机相连接,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与上述装置相连接,为其提供机械动力和控制信号。 所述后弯机主机包括下底座、下底辊组件、上轧辊组件、承重座组件、压力螺旋升降机组、导向轮组件和地脚,所述地脚固连在下底座的下方,下底座上设置下底辊组件,上轧辊组件位于下底辊组件的上方,上轧辊组件、承重座组件、压力螺旋升降机组和导向轮组件均位于上轧辊组件的侧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管后弯机,根据管坯直径选择合适的上模辊和下模辊,上下模辊装配后调整辊缝比管坯壁厚略大,具体数值以管坯能够进入辊缝,并在导向轮组件的作用下前进,使管坯纵缝通过上下模辊,使管坯3纵向边得到整形,成形后的钢管直径,圆度达到技术要求的精度,同时钢管后弯工艺成形后残余应力小,管型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进料辊道组主视图;图2为进料辊道组俯视图;图3为后弯机主机主视图;图4为后弯机主机俯视视图;图5为后弯机主机局部左视图;图6为出料辊道组主视图;图7为出料辊道组俯视图;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含义为1出料辊道组,2压力螺旋升降机组,3上轧辊组件,4承重座,5导向轮组件,6升降V型辊道,7旋转滚轮架,8下底辊组件,9下底座,10地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广图7,本技术的一种钢管后弯机,包括后弯机主机、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1、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中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1均与后弯机主机相连接,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与上述装置相连接,所述后弯机主机包括下底座9、下底辊组件8、上轧辊组件3、承重座组件4、压力螺旋升降机组2、导向轮组件5和地脚螺栓10,所述地脚螺栓10固连在下底座9的下方,下底座9上设置下底辊组件8,上轧辊组件3位于下底辊组件8的上方,上轧辊组件3、承重座组件4、压力螺旋升降机组2和导向轮组件5均位于上轧辊组件3的侧方。所述进料辊道包括由旋转滚轮架7和升降V型辊道6,其中旋转滚轮架7为电机减速机驱动的一套滚轮旋转装置,升降V型辊道6由链式传动的V型辊组成,通过所述液压系统控制升降。出料辊道组包括升降V型辊道。液压系统包括电液比例阀组和压力变量泵; 电气控制系统包括PLC及控制台、控制柜。下底座9为整体焊接结构。下底辊组件8包括一组适应不同管径变化的回转模具、传动轴和可更换的轴连接装置,上轧辊组件3包括焊接结构的上压梁、从动转动的上模辊模具、固定轴,承重座组件4包括一套固定在工作台底座上的焊接结构,压力螺旋升降组2包括拉力升降机和电机减速机,压力螺旋升降组与底座和上压梁铰接链接,导向轮组件5包括上导向装置和下导向装置。上导向装置为一组油缸驱动的摆动压轮装置,下导向装置由一组油缸驱动的摆动装置,链传动主动驱动。具体而言,本技术的一种钢管后弯机,其由后弯机主机、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进料辊道组与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地基上后弯机主机相连,后弯机主机并与出料辊道组相连接,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提供钢管后弯机各种机构动力和控制。主机安装在地面上,后弯机主机由下底座、下底辊组件、上轧辊组件、承重座组件、 压力螺旋升降机组、导向轮组件组成。进料辊道组由旋转滚轮架、升降V型辊道组成;出料辊道组由升降V型辊道组成。液压系统由电液比例阀组和压力变量泵组成,完成下模辊的4负载变速转动,同时完成升降V型辊道和导向装置油缸的顺序动作。电气控制系统由PLC及控制台、控制柜组成。旋转滚轮架为电机减速机驱动的一套滚轮旋转装置,其主要功能是旋转钢管使其纵向开口朝下6点位置。升降V型辊道为链式传动的V型辊组成,通过同步摆动装置,使V型辊完成对钢管的升降调节,同时完成对钢管在纵向方向上的输送。底座采用整体焊接结构,具有强度高,刚性好,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下底辊组件由一组适应不同管径变化的回转模具、传动轴和可更换的轴连接装置组成,下模辊由行星齿轮减速机驱动, 液压马达调速完成驱动功能。当钢管的管径规格变化超出模具的成型范围时,只需要更换下模辊即可。上轧辊组件由焊接结构的上压梁、从动转动的上模辊模具、固定轴组成。承重座为一套固定在工作台底座上的焊接结构,其功能为连接上导向装置和上压梁的关键承力件。压力螺旋升降组由拉力升降机和电机减速机组成,提供对钢管的弯曲压力,压力螺旋升降组与底座和上压梁铰接链接。上导向装置为一组油缸驱动的摆动压轮装置,其用于调节钢管的垂直导向。下导向装置由一组油缸驱动的摆动装置,链传动主动驱动导轮旋转的导向轮,用于钢管沿着圆周方向的导向和纵向导向。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一种钢管后弯机,其由后弯机主机、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进料辊道组与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地基上后弯机主机相连,后弯机主机并与出料辊道组相连接,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提供钢管后弯机各种机构动力和控制。如图1、2所示进料辊道组1由旋转滚轮架7、升降V型辊道6组成,升降V型辊道 6为链式传动的V型辊,钢管通过升降V型辊道6进入进料辊道组移动,通过同步摆动装置, 使升降V型辊道6完成对钢管的升降调节,同时完成对钢管在纵向方向上的输送,同时旋转滚轮架7为电机减速机驱动的一套滚轮旋转装置,旋转钢管使其纵向开口朝下6点位置。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后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弯机主机、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1)、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中进料辊道组、出料辊道组(1)均与后弯机主机相连接,后弯机主机包括下底座(9)、下底辊组件(8)、上轧辊组件(3)、承重座组件(4)、压力螺旋升降机组(2)、导向轮组件(5)和地脚螺栓(10),所述地脚螺栓(10)固连在下底座(9)的下方,下底座(9)上设置下底辊组件(8),上轧辊组件(3)位于下底辊组件(8)的上方,上轧辊组件(3)、承重座组件(4)、压力螺旋升降机组(2)和导向轮组件(5)均位于上轧辊组件(3)的侧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业春夏尧林戴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瑞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