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540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式沉淀池,该回转式沉淀池体积更小,占地更少,出水量更大,投资更省。该回转式沉淀池,主要包括内筒体(1)、外筒体(2)、泥斗(8),内外筒体内分别设有斜板群(3),内筒体(1)位于沉淀池中部,内筒体(1)的上口为沉淀池的进水口(4),在内筒体的斜板设有配水槽(5),外筒体的上口为沉淀池的出水口(6),外筒体的四周装有集水槽(7),内筒体底部设有圆台型回流挡板(9)。(*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淀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回转式沉淀池。技术背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池担负着去除80~90%悬浮物的作用,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 喻。就沉淀池原理而言,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就可以提高沉淀 效率,所以在沉淀池内设置一定数量斜板来增加沉淀面积,从而提高沉淀效率,就成了沉淀 池设计的首选。一般的沉淀池在设置了斜板后,根据水流与滑泥方向的不同,出现异向流、同向流、侧 向流三种形态。1、异向流水流上升方向和污泥下滑方向相反,工作时出现泥、水顶冲,这是 使水量无法进一步提髙的致命缺点;2、同向流水流与污泥下滑方向一致,不仅消除了对污泥 下滑的顶冲,而且有助于推动污泥下滑,但是清水的收集颇费周折,导致结构复杂;3、侧向 流水流方向由侧向水平通过斜板,污泥则沿斜板下滑,避免了水泥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 水流通过斜板的路程得到了延长,保证了小沉淀絮粒与水分离,但是,水流会在集泥部位产 生短路,影响出水水质,同时为保证滑泥顺畅,斜板的倾角60。也无法减小,使过流断面的 无效面积增大,也使分离效率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斜板沉淀池即 回转式沉淀池,该回转式沉淀池体积更小,占地更少,出水量更大,投资更省。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回转式沉淀池,主要包括内筒体l、外筒体2、泥斗8,内外筒体内分别设有斜板群3,内筒体l位于沉淀池中部,内筒体1的上口为沉淀池的进水口4,在内筒体的斜 板设有配水槽5,外筒体的上口为沉淀池的出水口6,外筒体的四周装有集水槽7,内筒体底 部设有圆台型回流挡板9,其中回流挡板9的倾角优选为30。。本技术的回转式沉淀池,其所述的内筒体的斜板群为同向流斜板,所述的外筒体的 斜板群为异向流斜板。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污水由中部配水槽均匀配水,先经过斜板产生同向流沉淀, 污泥直接排入泥斗,泥水分离后的水由于挡板作用产生回流,经过四周的斜板产生异向流沉 淀,再一次泥水分离后,出水经过集水槽排出,污泥由悬浮层慢慢进入泥斗。由于设置了一 定容积的配水槽和集水槽,可连续进水。且有较强的抗水力负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构造简单,控制方便,造价低,体积更小,占地更少, 出水量更大。工作时由内筒体到外筒体形成回流,在同一反应池内同时形成同向流和异向流。 增加了沉淀面积,使沉淀效果更好。同时由于在内筒经过同向流沉淀后,分离出来的水接着 回流到外筒,继续进行泥水分离,解决了单一使用同向流分离后清水收集难,导致结构复杂 的缺点。由于内筒斜板上设有配水槽,增强了沉淀池的水力负荷,也克服了单独使用异向流 时由于出现泥、水顶冲,使水量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说明l一内筒体,2 —外筒体,3 —斜板群,4一沉淀池进水口, 5 —配水槽,6 一沉淀池出水口, 7 —集水槽,8—泥斗,9一回流挡板,IO—悬浮层。Dl为集水槽直径,D2 为配水槽直径,L3为斜板高度。L4为悬浮层高度,al为中间圆台回流挡板水平夹角,L5为 泥斗高度,a2为与水平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作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回转式沉淀池,主要包括内筒体l、外筒体2、泥斗8, 内外筒体内分别设有斜板群3,内筒体l位于沉淀池中部,内筒体1的上口为沉淀池的进水 口4,在内筒体的斜板设有配水槽5,外筒体的上口为沉淀池的出水口6,外筒体的四周装有 集水槽7,内筒体底部设有圆台型回流挡板9,其中回流挡板9的倾角优选为30° ,内筒体 的斜板群为同向流斜板,外筒体的斜板群为异向流斜板。权利要求1、一种回转式沉淀池,主要包括内筒体(1)、外筒体(2)、泥斗(8),内外筒体内分别设有斜板群(3),其特征在于内筒体(1)位于沉淀池中部,内筒体(1)的上口为沉淀池的进水口(4),在内筒体的斜板设有配水槽(5),外筒体的上口为沉淀池的出水口(6),外筒体的四周装有集水槽(7),内筒体底部设有圆台型回流挡板(9)。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回转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挡板(9)的倾角为3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体的斜板群为同向流斜板。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的斜板群为异向流斜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式沉淀池,该回转式沉淀池体积更小,占地更少,出水量更大,投资更省。该回转式沉淀池,主要包括内筒体(1)、外筒体(2)、泥斗(8),内外筒体内分别设有斜板群(3),内筒体(1)位于沉淀池中部,内筒体(1)的上口为沉淀池的进水口(4),在内筒体的斜板设有配水槽(5),外筒体的上口为沉淀池的出水口(6),外筒体的四周装有集水槽(7),内筒体底部设有圆台型回流挡板(9)。文档编号B01D21/02GK201044885SQ20072003819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孙文权, 凯 梅, 武海霞, 欣 许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式沉淀池,主要包括内筒体(1)、外筒体(2)、泥斗(8),内外筒体内分别设有斜板群(3),其特征在于内筒体(1)位于沉淀池中部,内筒体(1)的上口为沉淀池的进水口(4),在内筒体的斜板设有配水槽(5),外筒体的上口为沉淀池的出水口(6),外筒体的四周装有集水槽(7),内筒体底部设有圆台型回流挡板(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凯孙文权武海霞许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