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多个开关单元;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围成的像素区域内设有像素电极,像素电极包括周围部、位于周围部内的分支部及开口部,分支部包括第一、二分支部,第一分支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分支;开口部包括第一、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分支垂直相连,第二开口与第二分支垂直相连,第一、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第二分支的垂直平分线上,第一、二开口的延长线均与扫描线、数据线围成一直角三角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可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并降低影像残留现象发生的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于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等各种电子设备。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是由两基板以及填充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构成。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通常会在两基板上形成配向膜,以使液晶分子具有特定的排列。目前,有一种配向膜的形成技术称为PSVA(Polymer Stabilization Vertical-Alignment,高分子安定化垂直配向)技术,该PSVA技术是在液晶材料中掺入适当浓度的单体化合物并震荡均勻,然后,将混合后的液晶材料置于加热器上加温,直到液晶混合物到达等向性状态。当液晶混合物降至室温时,液晶混合物会回到列性状态。然后,将液晶混合物注入至液晶盒并施与电压,当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排列稳定时,使用紫外光或加热的方式让单体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层,由此达到稳定配向的目的。通常,在PSVA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会在像素结构的像素电极中形成配向夹缝,以使液晶分子产生特定的配向方向。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PSVA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于一像素的部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区域1及位于像素区域1内的像素电极2,像素电极2包括周围部21及位于周围部21内的多个分支部22,其中, 多个分支部22中央具有十字形开口 23,形成像素电极2的中央主干,将多个分支部22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由斜向45度的各分支部22平铺组成。上述像素电极结构中,像素电极2的中央主干的方位角度与0/90度VA偏光片设计的吸收轴平行或垂直,因此在给像素电极2通电时,中央十字型主干在像素区域1上均显示为暗态,减少了背光的穿透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旨在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从而改善显示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扫描线、多条相互平行且与该多条扫描线相互垂直的数据线以及多个开关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相邻的两条扫描线与相邻的两条数据线交叉围成一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内设有所述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包括周围部,呈一矩形框形状,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开关单元;分支部,位于所述周围部的矩形框内部,与所述周围部电性连接,所述分支部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二分支部位于所述周围部内的不同区域,所述第一分支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分支,所述第二分支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分支;开口部,位于所述周围部的矩形框内部,所述开口部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多个第一分支垂直相连,且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分支的中垂线上,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多个第二分支垂直相连,且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分支的中垂线上,所述第一开口的延长线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围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开口的延长线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围成一直角三角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延长线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围成的所述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延长线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围成的所述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分支部还包括一第三分支部和一第四分支部,所述第三分支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分支一一对应的第三分支,所述第四分支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多个第二分支一一对应的第四分支,所述多个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多个第三分支垂直相连,所述第三分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倾斜设置;所述多个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二开口通过所述多个第四分支垂直相连,所述第四分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支包括第一分支的左部分和第一分支的右部分,所述第一分支的左部分与所述第一分支的右部分相对所述第一开口对称,所述第三分支包括第三左分支和第三右分支,所述第三左分支与所述第三右分支相对所述第一开口对称,所述第一分支的左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三左分支相连,所述第一分支的右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三右分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包括第二分支的左部分和第二分支的右部分,所述第二分支的左部分与所述第二分支的右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开口对称,所述第四分支包括第四左分支与第四右分支,所述第四左分支与所述第四右分支相对所述第二开口对称,所述第二分支的左部分与所述第二开口通过所述第四左分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的右部分与所述第二开口通过所述第四右分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三左分支及第三右分支均与所述第一开口呈45°夹角;优选地, 所述第四左分支及第四右分支均与所述第二开口呈45°夹角。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三分支之间为平行等间距设置,所述多个第四分支之间为平行等间距设置。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为薄膜晶体管。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像素电极。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具有周围部及分支部,分支部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分支部内具有开口部,开口部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分支垂直相连,第二开口与第二分支垂直相连,第一开口的延长线与扫描线、数据线围成一直角三角形,第二开口的延长线与扫描线、数据线围成一直角三角形。由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偏光片具有倾斜夹角,使得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在主干区域在像素区域显示为亮态,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此外,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中,在第一开口与第一分支之间设有第三分支部,第二开口与第二分支之间设有第四分支部,,第三分支部相对第一开口倾斜设置,第四分支部相对第二开口倾斜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液晶分子在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在主干区域的交界处,在最小弹性能量下,可稳定连续排列,减少主干上不稳定亮暗节点的产生,降低影像残留现象发生的机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PSVA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于一像素的部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中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通电后的排列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第二实施例中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第二实施例中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通电后的排列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的像素电极中第一开口部、第一分支部、第三分支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2所示,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扫描线10、多条相互平行且与该多条扫描线10相互垂直的数据线20以及多个开关单元30,其中,开关单元30与对应的扫描线10和数据线20电性连接;相邻的两条扫描线10与相邻的两条数据线20交叉围成一像素区域40,像素区域40内设有像素电极50。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50包括周围部501、分支部及开口部,其中周围部501呈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扫描线、多条相互平行且与该多条扫描线相互垂直的数据线以及多个开关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相邻的两条扫描线与相邻的两条数据线交叉围成一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内设有所述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包括:周围部,呈一矩形框形状,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开关单元;分支部,位于所述周围部的矩形框内部,与所述周围部电性连接,所述分支部包括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二分支部位于所述周围部的矩形框内的不同区域,所述第一分支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分支,所述第二分支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分支;开口部,位于所述周围部的矩形框内部,所述开口部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多个第一分支垂直相连,且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分支的中垂线上,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多个第二分支垂直相连,且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分支的中垂线上,所述第一开口的延长线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围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开口的延长线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围成一直角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志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