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式农业工作机及作为其一个例子的乘坐式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035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高效率地配置发动机、变速箱壳体等动力、操作系统部件,有效地利用行驶机体的空间。行驶机体(2)具有后部成为倾斜部(12a)的侧车架(12)。在侧车架(12)的倾斜部(12a)的下方以倾斜的姿势配置发动机(21),在发动机(21)的上方配置燃料箱(27),在燃料箱(27)的上方配置座位(5)。发动机(21)呈伸出到座位(5)的后方的状态。在发动机(21)的近前,配置变速箱壳体(22),操纵机构部(8)位于变速箱壳体(22)的近前。高效率地利用侧车架(12)的下方的空间。平衡良好地配置动力系统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像乘坐式插秧机或乘坐式秧苗移植机这样的乘坐式农业工作机。
技术介绍
作为乘坐式农业工作机的一个例子,有乘坐式插秧机。这种乘坐式插秧机具有由前轮及后轮支承的行驶机体,可调节高度地将栽秧装置安装于行驶机体的后部。并且,在行驶机体上配置座位和操纵手柄,并且搭载有发动机,利用来自于发动机的动力进行行驶和插秧作业(及其它作业)。并且,对于发动机的配置位置来看,大致区分为发动机配置在比前轮的车轴靠前的形式(前置式)、和发动机配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或者操作台的后面) 的形式(轴间安装式例如,专利文献1)。若将发动机配置在行驶机体的前部,则为了将发动机、辅机类、操纵用动力转向装置等设备、装置类配置到狭窄的空间中,在设计上是很麻烦的,但是,若将发动机配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则对于发动机、变速箱壳体、操纵机构的布局的制约减少,具有设计自由度高的优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许第沈009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发动机在平面视图中以基本上全部被隐藏在座位下方的状态配置。并且,座位与操纵手柄的间隔被按人的体格来规定,基本上是一定的,但是,行驶机体由于稳定性以及与栽秧装置的安装空间等的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延伸到座位的后面,因此,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将整个发动机配置在座位的下方的结构中,存在着在座位的后面产生死角、行驶机体的使用效率变差的危险性。另外,由于在发动机中产生的热气具有向正上方升起的性质,所以,若像专利文献 1那样将大致整个发动机配置在座位的下方,则存在着驾驶环境恶化的危险性。进而,座位的高度根据一般人的体格大致地来决定,所以,发动机的高度受到座位高度的限制,从而, 若像专利文献1那样将大致整个发动机配置到座位的下方,则能够使用的发动机的大小 (输出)自然而然地也具有一定限度,其结果是,存在着难以使用大型的发动机的问题的担忧。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是以这种现状为契机完成的,以发动机被轴间安装的方式的乘坐式农业工作机的改进作为课题。另外,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中,特别揭示了与乘坐式插秧机相关的、发动机及其它机器、装置类的配置等许多改进点。提供这些改进点,也可以作为本申请的目的、课题来把握。解决课题的方案本申请包括多个专利技术,这些专利技术组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S卩,本申请的各个专利技术作为基本结构,具有由前轮及后轮支承并且搭载了发动机的行驶机体,能够在前述行驶机体上安装作业装置,并且,在前述行驶机体中的前述前轮与后轮之间的位置配置座位,在前述行驶机体中的座位的近前侧设置有操纵手柄。并且,第一个专利技术构成上位概念,该第一个专利技术,在上述基本结构中,前述发动机以曲轴与前轮及后轮的旋转轴大致平行的姿势配置,并且,在平面视图中,配置成与座位部分地重复并且大幅地伸出到座位后面的状态。本申请的第二个专利技术是将第一个专利技术优选地具体化的专利技术,在该第二个专利技术中,前述发动机被配置成以曲轴位于比气缸盖更靠跟前的方式使气缸筒在侧面视图中相对于铅直线向后倾斜的姿势。在乘坐式插秧机等乘坐式农业工作机中,发动机的动力被变速单元变速,供行驶等用。并且,变速单元一般地是内置有变速机构的变速箱壳体。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也包括发动机与动力传递系统的关系,将其一个例子展开为第三个专利技术。即,第三个专利技术,在第一个专利技术或者第二个专利技术中,在前述发动机的跟前侧,配置有内置了变速机构的变速箱壳体,在前述变速箱壳体的左右侧面设置有安装了前轮的前车轴装置,在前述发动机的后面配置有安装了后轮的后车轴装置,进而,在第三个专利技术中,在前述变速箱壳体的左侧面部和右侧面部之中的任一方,设置有利用皮带或者链条传递前述发动机中的曲轴的动力的横向的输入轴、和用于向前述后车轴装置传递动力的朝后的后轮输出轴,在前述后轮输出轴和后车轴装置上连接有驱动轴。第三个专利技术可以进一步展开。作为其例子,提出第四 第七个专利技术。其中,在第四个专利技术中,前述后车轴装置具有内置有齿轮组的后车桥壳,前述后车轴装置和前述变速箱壳体由接合构件连接,前述发动机由前述接合构件及后车桥壳支承。另外,在第五个专利技术中,前述发动机以下端位于变速箱壳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上端比变速箱壳体的上表面高的状态配置,另一方面,前述输入轴和后轮输出轴以输入轴在上、后轮输出轴在下的方式改变高度地配置,并且,前述驱动轴配置在发动机的下方。另外,在第六个专利技术中,前述输入轴和后轮输出轴以在输入轴的后侧、后轮输出轴位于后面的状态设置在前述变速箱壳体中,在第七个专利技术中,前述输入轴和后轮输出轴以后轮输出轴比输入轴位于更靠近前的位置的状态设置在前述变速箱壳体中,前述后轮输出轴和驱动轴同心地配置。从燃料箱向发动机供应燃料。从而,在行驶机体上必然地搭载着燃料箱。并且,本申请的专利技术在照顾到燃料箱的情况下,在第八个专利技术中加以具体化。即,第八个专利技术,在第二个专利技术中,在前述座位与发动机之间配置燃料箱,前述燃料箱的上表面呈大致水平状,另一方面,前述燃料箱的下表面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侧视图中以与发动机的倾斜相一致的方式倾斜。第九个专利技术适用于乘坐式插秧机。即,该第九个专利技术,在第一个专利技术或第二个专利技术中,在前述行驶机体上,可升降地安装着作为作业装置的栽秧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申请的各个专利技术中,由于发动机位于座位的下方,并且以大幅度地伸出到座位的后面的状态配置,所以,可以有效地使用在行驶机体的空间之中的座位后面的部分作为发动机的配置空间。其结果是,可以提高行驶机体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如实施形式那样,优选地,当发动机的一半或者一半以上伸出到座位后面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座位后面的空间。另外,在发动机中产生的热主要从气缸盖的部位向上升起,不过,通过以偏离座位的后面的方式配置发动机,可以防止或者显著抑制由于从发动机升起的热气而使驾驶环境恶化。特别是,当采用第二个专利技术时,由于能够使气缸盖完全位于座位的后面,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将从气缸盖上升的热气传递给驾驶员。另外,在第二个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侧面视图中发动机后倾,与使发动机呈直立姿势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上端的高度,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使座位保持通常的高度不变地搭载输出大的大型发动机。在第三个专利技术中,经由变速单元及前车轴装置,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前轮,经由变速单元及后车轴装置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并且,变速单元作为主要部件具有变速箱壳体,由于将输入轴和后轮输出轴靠近地配置在变速箱壳体的左右侧面部中的一个侧面部,所以,与作业用输出轴从变速箱壳体的后端面突出的情况相比,容易维修。另外,将作业用输出轴(向PTO轴进行动力传递的轴)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中是通常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作业用输出轴突出,在变速箱壳体上设置突起部,或者将改变作业用输出轴的转速的齿轮箱配置在发动机的外侧,因此,若将作业用输出轴和输入轴设置在变速箱壳体的同一侧面部,则存在着输入轴变成障碍,难以设置作业用输出轴的危险性。与此相对,在本申请的第三个专利技术中,由于将输入轴和后轮输出轴设置在变速箱壳体的同一侧,所以,作业用输出轴只要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中的与输入轴及后轮输出轴相反侧的侧面部即可,从而,作业用输出轴对输入轴和后轮输出轴不会成为障碍,容易配置。第四个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接合构件连接变速箱壳体和后车桥壳,能够将牢固结构的变速箱壳体和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坐式农业工作机,具有由前轮及后轮支承且搭载了发动机的行驶机体,能够在前述行驶机体上安装作业装置,并且,在前述行驶机体中的前述前轮与后轮之间的位置配置座位,在前述行驶机体中的座位的近前侧设置操纵手柄,其中,前述发动机以曲轴与前轮及后轮的旋转轴大致平行的姿势配置,并且,在平面视图中,配置成与座位部分地重叠并且大幅度地伸出到座位后面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