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6273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描述了一种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基本位于晶体管的有源区域上方的局部窄互连线均连接到源极端子或漏极端子。与局部互连线正交地布置源极和漏极端子,每个端子比局部互连线显著更宽。在范例中,局部互连线形成于第一金属层中,源极和漏极端子形成于一个或多个后续金属层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
技术介绍
典型的RF(射频)CM0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括窄金属线(也称为 “叉指”)的梳状布置,其将源极和漏极端子连接起来。这种多指设计一开始是为了使用包括铝金属层和钨通孔的互连的技术而开发的,这些设计受到有限数量的可用互连级别、材料性质和处理考虑(例如,通孔的电阻以及与氢气吸气剂相关的问题)的推动。新近以来,随着处理技术的改进,以便变为铜互连,过渡到更短的栅极长度,且栅极氧化物的厚度减小。 尽管缩放栅极长度显著提高了晶体管沟道的切换速度,但栅极电极以及源极和漏极的串联电阻增大,限制了性能的增益并劣化了噪声性能。为了减轻这些效应,已经修改了常规布局,以包括更多栅极叉指,沟道宽度减小,以便维持相同的总器件宽度和驱动电流。此外,已经修改了布局以包括在两端通往栅极的连接。图1是RF CMOS晶体管设计的示意图,仅示出了 CMOS层的子集有源区域(也称为“有源”)102,栅极电极(也称为“多晶硅”,不过栅极电极可以由多晶硅之外的其它材料构成)104,金属-1 106和金属-2 108。在本范例中,在金属-1(未示出)正上方的金属-2 层108中形成金属叉指110,连接到源极和漏极端子112、114的叉指交叉布置。金属_1层 106提供了栅极圈,其包括器件周边附近的金属环116。不过,使用更窄的金属连接线(其中由箭头121表示连接宽度)导致源极和漏极连接的电流承载能力下降(受到电迁移准则限制),还导致这些连接的串联电阻增大(导致沿叉指连接出现电压降)。下文所述的实施例不限于解决了已知RF CMOS晶体管和晶体管设计的任何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这一概要以简化形式介绍精选的概念,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会进一步描述。这种概要并非要标识所主张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基本特征,也不是要用作确定所主张主题范围时的辅助。描述了一种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基本位于晶体管有源区域上方的局部窄互连线均连接到源极端子或漏极端子。与局部互连线正交地布置源极和漏极端子,每个端子基本上比局部互连线更宽。在范例中,局部互连线形成于第一金属层中,源极和漏极端子形成于一个或多个后续金属层中。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于在MOS工艺中制造的晶体管设计,所述晶体管设计包括基本限于所述晶体管有源区域上方的多个局部互连线;以及与所述多个局部互连线中的每一个正交布置的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其中每个端子电连接到至少一个局部互连线。所述源极端子和所述漏极端子可以基本上比局部互连线更宽。所述源极端子和所述漏极端子可以形成于不同金属层中。晶体管设计还可以包括第二漏极端子,且其中所述漏极端子布置在所述源极端子的任一侧。所述晶体管设计还可以包括栅极条,且其中所述栅极条基本跨过所述晶体管的中心布设。所述晶体管设计还可以包括伪栅极电极结构;以及与所述伪栅极电极结构相邻的井抽头,并且其中所述伪栅极电极结构可以电连接到所述井抽头。局部互连线可以包括与较宽部分相邻的至少一个窄部分,且其中仅所述至少一个窄部分借助至少一个通孔直接连接到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之一。所述晶体管设计还可以包括与晶体管一起共享所述有源区域的联井(well-tie)。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晶体管设计制造的晶体管。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利用上述晶体管设计制造的晶体管的集成电路管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多个这样的集成电路管芯的晶圆。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晶体管的方法,包括在晶圆上形成有源区域;至少在第一金属层中形成限于基本在有源区域上方的多个局部互连线;以及在至少一个后续金属层中形成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其中所述源极端子和所述漏极端子布置成与所述多个局部互连线中的每一个正交,且每个端子电连接到至少一个局部互连线。在至少一个后续金属层中形成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的步骤可以包括在至少第二金属层中形成源极端子;以及在至少第三金属层中形成漏极端子。在至少一个后续金属层中形成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的步骤可以包括在至少第二金属层中形成漏极端子;以及在至少第三金属层中形成源极端子。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至少第四金属层中形成栅极条,且其中所述栅极条基本跨过所述晶体管的中心布设。 在范例中,所述至少第一金属层包括金属-1层和金属-2层;所述至少第二金属层包括金属-3层;所述至少第三金属层包括金属-4层和金属-5层;并且所述至少第四金属层包括金属-6层。其它方面提供了一种基本如参考附图中的图2-11和13-14的任一幅所述的晶体管设计以及一种根据基本如参考附图中的图2-11和13-14的任一幅所述的设计制造的晶体管。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酌情组合优选特征,并可以将优选特征与本专利技术任意方面组合。附图说明将参考以下附图以举例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常规RF CMOS晶体管设计的示意图;图2-11示出了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的范例各方面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利用图11所示的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获得的初步性能测量的曲线图;以及图13-14示出了通过平铺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形成的晶体管阵列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使用通用的附图标记以表示类似特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仅通过举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这些范例代表申请人当前所知的将本专利技术投入实践的最好方式,但它们未必是可以实现它的仅有方式。说明书阐述了范例的功能以及构造和操作范例的步骤序列。不过,可以由不同范例实现相同或等价的功能和序列。图2是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各方面的示意图,仅示出了 CMOS层的子集,包括有源区域(在这里可以称为“有源”)202、栅极电极(这里可以称为“多晶硅”)、通孔212 和实现于一个或多个金属层中的各种特征206,208,210。要认识到,完整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包括为了清晰而在图2中未示出的其它层(例如触点)和其它特征(例如联井)。接下来的图可以展示更少/更多的层,可以包括这些额外特征中的一些,不过要认识到,图可能会出于清晰的原因显示较少的特征和/或层的集合。在图2所示的改善的RF CMOS晶体管设计中,将窄金属线206用作有源区域202上方的局部互连(即,它们不延伸,或基本不延伸超过有源区域202的边缘)。在这里可以将窄金属线说成基本在有源区域202 “之内”。这并不暗示金属线嵌入有源区域之内,而是指在观看设计时(例如,如图2所示)层是交叠的,在这种情况下,窄金属线基本位于有源区域(在制造时,是用于窄金属线的金属层下方的层)所占据的区域轮廓之内。局部互连线可以延伸超过有源区域,例如,以容纳更多通孔,用于连接到源极或漏极端子线。这些窄金属线206可以由接近衬底,例如在金属-1(第一金属层)中的一个或多个金属层形成。源极和漏极端子208,210(或210,208,因为两者可以互换)由用于局部互连的金属层上方(例如金属-2中和/或上方)的一个或多个金属层形成。这些端子208,210与栅极和局部互连206正交(或基本正交)地布置,包括基本上比局部互连线更宽(例如宽三倍或更多) 的线。通孔212(例如两个或更多通孔)用于在局部互连线206和源极和漏极端子208,210 之间电连接。通过迫使通往局部互连的窄线在(或基本在)有源区域上方并且使用与窄线正交 (或基本正交)的更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在MOS工艺中制造的晶体管设计,所述晶体管设计包括:基本限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区域(202)上方的多个局部互连线(206);以及与所述多个局部互连线中的每一个局部互连线正交布置的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208,210),其中每个端子电连接到至少一个局部互连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赫贝霍尔茨
申请(专利权)人:剑桥硅无线电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