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浊水预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6198 阅读:26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特高浊水预沉器,是针对国内外迄今使用的特高浊水预沉池存在有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而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特征在于:污泥沉淀采用环状旋涡动态固液分离,并利用重力方式排泥而不需刮泥机,因而本产品比辐射式预沉池体积小8倍,沉淀时间缩短20倍,投资成本低,特别适用小制水量的工厂和农村使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用于特高浊水净化的予沉装置。国内外至今设计和使用的特高浊水予沉池有天然予沉池,辐射式予沉池水力或机械搅拌澄清池,悬浮式澄清池,以及与此配套使用的挖泥或刮泥设备。以上型式存在有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本技术的任务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益高,投资成本低的特高浊水予沉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筒体(1)、筒座(3)、积泥区(7),沉淀区(9),整流区(10),集水区(1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喷嘴(2)装于沉淀区(9)下部边侧,高浊水流经过进水喷嘴(2)沿予沉器内壁切线方向进入予沉器内形成环状旋流。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在于积泥区(7)中央装有中心竖管(8),在中心竖管(8)底部外围开有多个10厘米的小排泥孔(6),积泥区(7)外侧开有多个定期清洗孔(4)。本技术附图图面说明如下在附图说明图1、图2中,各序号分别表示为1、1、筒体,2、进水喷嘴,3、筒座,4、定期清洗孔,5、总排泥孔,6、小排泥孔,7、积泥区,8、中心竖管,9、沉淀区,10、整流区,11、斜管,12、集水区,13、清水出水管。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特高浊水经进水喷嘴(2)沿予沉器内壁切线方向进入沉淀区(9)时形成环状旋流,使泥粒在向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予沉器中心,逐渐堆聚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定时从小排泥孔(6)排出,由于中心竖管(8)的作用,浑液面控制在斜管(11)以下,固液分离以后的水经过整流后进入斜管区间,进一步沉淀以后,则清水上升至集水区(12),然后从清水出水管(13)输出。根据本技术技术方案制作的予沉器,排泥简单,不易堵塞,因而不需大型刮泥设备,投资可大为减少。本予沉器比通常辐射式予沉池直径小5倍,体积小8倍,沉淀时间缩短20倍,污泥浓缩时间缩短6倍。特别适用于水制水量的工厂和农村使用。权利要求一种特高浊水予沉器,由筒体,筒座,积泥区,沉淀区,整流区,集水区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喷嘴(2)装于沉淀区(9)下部边侧,高浊水流经过进水喷嘴(2)沿予沉器内壁切线方向进入予沉器内形成环状旋流。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特高浊水预沉器,是针对国内外迄今使用的特高浊水预沉池存在有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而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特征在于污泥沉淀采用环状旋涡动态固液分离,并利用重力方式排泥而不需刮泥机,因而本产品比辐射式预沉池体积小8倍,沉淀时间缩短20倍,投资成本低,特别适用小制水量的工厂和农村使用。文档编号B01D21/02GK2043130SQ88220130公开日1989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施振南 申请人:宜昌市环境工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高浊水予沉器,由筒体,筒座,积泥区,沉淀区,整流区,集水区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喷嘴(2)装于沉淀区(9)下部边侧,高浊水流经过进水喷嘴(2)沿予沉器内壁切线方向进入予沉器内形成环状旋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振南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环境工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4年12月26日 10:57
    古水名1今名浊峪河源出今陕西耀县西北故道东南流至富平县南入石川河今改在县西入石川河2一名白水源出今甘肃成县西北东经县南至徽县南入嘉陵江3源出今湖北襄樊市北南流注入白河国策·楚策一[秦]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即此4一名北阳水今名北洋河源出山东益都县西东北流至寿光县北入清水泊5即今江西锦江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