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华灿专利>正文

自冲洗式过滤装置与自冲洗式净水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48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给排水处理过滤装置与净水设备,它具有自行冲洗和使滤料永久保持如新的功能,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重力式、压力式自冲洗系统及超声波剥离系统。当由滤料层底下排污时,集水腔内的净化水对滤料层作重力式自冲洗;而当从滤料层顶上排污时,进入过滤装置内的空气则因被原水压缩而对滤料层作压力式自冲洗。甚至在进行自冲洗的过程中,还能由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滤料孔隙表面的积垢剥落,令滤料永久保持如新。故本发明专利技术最适宜于高质量的给水,亦可用于废水的高级处理。(*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给水排水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新的过滤装置与净水设备。现有的滤池一般为降流滤池。即原水由滤料层的顶上引入,经滤料层过滤之后,再从滤池的底部输出净化水。因此,该滤池存在以下三条严重的缺点1、必须附加专门的反冲洗系统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否则,当滤料层积污过量之后,滤池即丧失过滤能力。2、净化水生产效率很低。这是因为在反冲洗时滤料层处于流动状态,反冲洗后沉淀速度大的粗粒滤料落于下部,沉淀速度小的细粒滤料则覆盖于其上。当用这种层状分布的滤料层再进行下向流过滤时,原水中的悬浊物几乎都被上部的细粒滤料层所截留,因而不仅使整个滤料层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过滤阻力升高很快,反冲洗频仍的缘故。3、对于比重小于水的轻质漂浮物,一旦穿透滤料层之后,滤池即对它完全无能为力。为克服上列第2条缺点,前人曾试图从滤料粒径的均一化上寻求出路,皆为徒劳。这不仅是因为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受到限制的缘故,而根本的原因在于滤料颗粒群从反冲洗压力水流、气流中获得的强大动能,导致了这些滤料颗粒因其相互间的急剧碰撞与磨擦而破损,即令滤料粒径具备绝对的均一化特征,也会迅速地丧失其原态。而且随着反冲洗次数的递增,覆盖于粗粒滤料上部的细粒滤料层不断增厚,过滤阻力越益增大,因而反冲洗频率亦随之迅速升高,滤池的有效工作时间则越益减短,甚至迅速地趋近于零。问题的症结在于原水由细粒滤料流向粗粒滤料的过滤方式有弊病。倘使原水由粗粒滤料流向细粒滤料的话,该缺点就不复存在了。已知的升流滤池(参见〔美〕R.L.卡尔普、G.M.魏斯纳、G.L.卡尔普合著的《城市污水高级处理手册》中文版第87页,张中和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统一书号15040.4803;〔日〕井出哲夫等编著的《水处理工程理论与应用》,中文本第82页,张自杰等译,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1986年10月第1版,统一书号15040.4973)由其底部引入原水,经滤料层过滤之后,再从滤料层顶上输出净化水。该滤池沿过滤方向(向上)的滤料粒径和空隙皆可以由粗到细,级配近于完美,从而实现了原水自粗粒滤料流向细粒滤料、从大空隙流至小空隙的过滤。故升流滤池的过滤阻力比降流滤池小得多,其截留悬浊物的能力也比降流滤池大得多。此外,因其反冲洗方向与过滤方向相一致,反冲洗完毕之后粗细粒滤料皆能按照理想级配重新就位,故能长期的保持其独到的优良特性。然而,该已知技术固有如上所述优点,却仍旧存在传统滤池所共有的两大缺点1、必须附加专门的反冲洗系统。2、不能除去穿透滤料层的轻质漂浮物残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自行冲洗功能的过滤装置。它应无附加的反冲洗系统,并能有效地除去净化水面的轻质漂浮物。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以已知的升流滤池为原型,由配水槽、沉淀室滤料室、集水室四大基本部份与重力式自冲洗系统、压力式自冲洗系统构成的自冲洗式过滤装置,进而与超声波剥离系统构成长寿命自冲洗式过滤装置;和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废水三级处理工艺流程而构成的自冲洗式净水设备及长寿命自冲洗式净水设备第1、2、3、4、5系列产品,即外压式系列,内在式系列,折衷式系列,简化外在式系列,简化内在式系列。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原理上对已知技术有变革性的突破。具备自行冲洗功能,因而无需附加反冲洗系统,故制造成本仅约现有降流滤池和已知升流滤池的1/2-2/3(对比时均不含滤料),且大大地简化了操作手续。同时,因其结构上采用了重力式、压力式双重自冲洗系统及超声波剥离系统,并设置有专司排放轻质漂浮物的溢流堰,故本专利技术不仅冲洗效果较现有降流滤池和已知升流滤池彻底,并大大降低了冲洗频率和延长了滤料的使用寿命。而且能除去滤料层截留未尽、集水室内自身不洁以芭加赏饨缜秩氲那嶂势∥ 再加之对于滤料的精心筛选、配搭与处置可以有针对性地除去原水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任何杂质,如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微粒、细菌、病毒、硬色、色度、浑浊度等等,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净化水水质。所以,本专利技术终于从根本上彻底地克服了现有技术和已知技术的全部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其具体实施方案由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自冲洗式过滤装置结构原理图;图2、长寿命自冲洗式过滤装置结构原理图;图3、自冲洗式过滤装置总成图(独立实施例1);图4、长寿命自冲洗式过滤装置总成图(独立实施例2)图5、自冲洗式及长寿命自冲洗式净水设备第1系列原理图(非独立实施例1、2);图6、自冲洗式及长寿命自冲洗式净水设备第2系列原理图(非独立实施例3、4);图7、自冲洗式及长寿命自冲洗式净水设备第3系列原理图(非独立实施例5、6);图8、自冲洗式及长寿命自冲洗式净水设备第4系列原理图(非独立实施例7、8);图9、自冲洗式及长寿命自冲洗式净水设备第5系列原理图(非独立实施例9、10)。现结合上列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实施方案以及具体实施细则作说明如下一、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A、自冲洗式过滤装置(对图1的说明)该自冲洗式过滤装置主要由四大部份构成下为沉淀室(Ⅱ),中为滤料室(Ⅲ),上为集水室(Ⅳ),侧为配水槽(Ⅰ)。配水槽(Ⅰ)由配水板(10)与箱体(5)之一侧墙构成。其上端与进水管(2)相通,下端与沉淀室(Ⅱ)相通,为原水进入之咽喉。沉淀室(Ⅱ)下为积污区(Ⅱ-1),中为分离区(Ⅱ-2),上为清水区(Ⅱ-3)。由配水槽进入沉淀室的原水在分离区混凝沉淀,泥水分离比重大于水的絮体团沉入积污区待排,比重小于水的小絮花升入清水区待滤。积污区开有孔(G)与短管已(12)相通;该短管的另一端接有沉淀室排污阀(13),开启此阀能将沉淀室底部的积污排除。滤料室(Ⅲ)内填充有滤料(9),并由承托架(11)承载。滤料室的下端与沉淀室的清水区相连,上端与集水室相接,以此构成升流滤池。为防止滤床上浮,在细滤料层顶部置有平行板或金属格栅(8)。待滤水徐徐上升通过滤料室而进入集水室。在滤料层的接触混凝作用、隔滤作用和迁移机理、附着机理以及离子交换等一系列机理的作用下,将原水中的细悬浮固体、溶解性无机物和BOD、COD截留。集水室(Ⅳ)亦分三区下为最后沉清区(Ⅳ-1),中为净化水区(Ⅳ-2),上为轻质漂浮物区(Ⅳ-3)。轻质漂浮物区设溢流堰(6)(形状可多样),经外墙开孔(D)与轻质漂浮物排放管(25)相通,该排放管的另一端接有轻质漂浮物排放阀(24),打开此阀能排除滤料层截留未尽、集水室内自身不洁以及偶由外界侵入的轻质漂浮物;净化水区置淹没孔口(7)(形状可以多样),经外墙开孔(C)与出水管(20)相通,专司净化水输出。此外,沉淀室(Ⅱ)顶端紧靠滤料室承托架(11)下缘之外墙上,开有孔(A)与短管甲(14)、沉淀室排气管(22)相通,并在该短管与排气管之间装有排气阀(15);集水室最后沉清区(Ⅳ-1)下缘的外墙上开有孔(B)与水位指示管(23)相通;孔(C)之下、孔(B)稍上一点部位的外墙上开有孔(E)与短管戊(16)相通,该短管的另一端通往集水室排污阀(17),打开此阀能排除集水室底部的积污;过滤装置顶上有箱盖(26),盖上有人孔(27),人孔顶上有门(29);箱盖(26)上有孔(F)与集水室排气管(28)相通;进水管(2)上接有进水阀(1)、进水取样管(3)、进水取样阀(4);出水管(20)上接有出水阀(21)、出水取样管(19)、出水取样阀(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冲洗式过滤装置,它有一个箱体(5),下为沉淀室(Ⅱ),中为滤料室(Ⅲ),上为集水室(Ⅳ),一侧为配水槽(Ⅰ),其特征如下:(一)箱体(5)之一侧墙与配水板(10)构成配水槽(Ⅰ),该配水槽上通进水管(2),下连沉淀室(Ⅱ)。( 二)滤料室承托架(11)下缘之外墙上,开有孔(A)与短管甲(14)、储气筒(72)、沉淀室排气管(22)和孔(F)相通;短管甲(14)与储气筒之间装有排气阀(15);储气筒底部装有排水阀(73)。(三)集水室上层(Ⅳ-3)设溢流堰(6) (形状可多样),其外墙上开有孔(D)与轻质漂浮物排放管(25)相通。(四)集水室中层(Ⅳ-2)设淹没孔口(7)(形状可多样),其外墙上开有孔(C)与出水管(20)相通。(五)集水室底层(Ⅳ-1)下沿之外墙上,开有孔(B)与水位指示管 (23)相通;孔(C)之下、孔(B)稍上部位之外墙上,开有孔(E)与短管戊(16)和集水室排污阀(17)相通。(六)箱盖(26)上,开有孔(F)与集水室排气管(28)和集水室排气阀(71)相通。(七)沉淀室积污区(Ⅱ-1)底部,开有 孔(G)与短管已(12)和沉淀室排污阀(13)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华灿
申请(专利权)人:秦华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