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刀具和医疗用刀具的涂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37369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进行硅酮涂敷而减轻刺穿阻力的医疗用刀具与对医疗用刀具进行良好的硅酮涂敷处理的涂敷方法。医疗用刀具(刀(A))包括在外侧具有刀刃(3)的刃部(1)和柄部(2),在包括刀刃(3)的刃部(1)上涂敷厚度为25nm以上且5μm以下的硅酮。按照医疗用刀具的刃部(1)在下、柄部(2)在上,且刃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和上述硅酮溶液的液面(21)所成的角度在0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方式将该刃部浸渍于硅酮溶液中,然后,在上述角度的范围内,以500mm/分以下的速度使医疗用刀具上升而从硅酮溶液脱离,并且在100℃以上且250℃以下的温度范围干燥30分钟以上。使硅酮浓度在0.2重量%以上且15重量%以下,进行1次或反复进行多次,由此,调整硅酮膜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在手术时提高刺穿性的医疗用刀具与制造该医疗用刀具时的涂敷 方法。
技术介绍
医疗用刀具之一是在进行眼科手术时使用的眼科用刀。眼科用刀用于切开构成眼 球的角膜、巩膜,在角膜上形成初始切开伤痕,或形成本身封闭性良好的切开伤痕。在采用 眼科用刀切开角膜时,要求阻力低,且不对医生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在切开巩膜时,产生 大于切开角膜时的阻力的阻力,所以需要减小该阻力。另一方面,对于医疗用缝合针而言,在刺穿人体组织时的刺穿阻力也同样造成医 生的疲劳,所以要求减小刺穿阻力,为了满足该要求,对表面施以硅酮涂敷处理(比如,参 照专利文献1 3)。例如对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在由奥氏体系不锈钢材料形成的缝合针的 表面上形成硅酮的烧结涂敷层,可发挥下述效果即使在刺穿次数增加的情况下,仍可维持 良好的刺穿性。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构成角形缝合针的切刃的面上,形成与 中心轴基本垂直的方向的眼和沿中心轴的眼,并且形成硅酮涂敷层。在该专利技术中,具有下述 的效果通过在表面的凹凸部的整个面上形成硅酮涂敷层,由此可减小缝合针通过人体组 织时的阻力。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对缝合针的被酸洗的针尖部进行硅酮涂 敷,在刺穿时,具有发挥基于硅酮的润滑作用的效果。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 3中均记载到通过在缝合针的表面上形成硅酮涂敷 层,可减轻刺穿阻力。专利文献1 JP特公平6-20461号(JP特许第1895794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平5-56983号(JP特许第3140508号)公报专利文献3 JP特许第2599893号公报在医疗用刀具,特别是眼科用刀中,由于在本身封闭性良好的切开伤痕的形成或 角膜的切开时,阻力小,充分具有足够的行进性能,故不存在实施硅酮涂敷的思想。但是,如 上述那样,存在着减小切开巩膜时的阻力的要求,为了满足该要求,想到在包含切刃的表面 上形成硅酮涂敷层这一点是有效的。为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施以硅酮涂敷层的医疗用刀具的开发,但是存在应解 决的许多课题。其中一个是硅酮涂敷方法。即,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记载的缝合针的情况下, 作为对表面实施硅酮涂敷的方法采用的是喷雾(spray)方式。该方法通过一边目视缝合针 的针尖部分,一边利用喷枪喷射硅酮溶液而进行。此时,进行非常仔细的作业,使得喷涂的 硅酮溶液不进入形成于缝合针上的用来结合缝合线的孔中。这是因为,例如如果硅酮进入到形成于缝合针上的用于结合缝合线的孔中,则具 有难以获得稳定的结合强度,在缝合中缝合线从缝合针脱离的顾虑。3另外,在利用喷枪将硅酮溶液喷射到医疗用刀具上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形成均勻 的涂敷层,在表面上形成滴状的团块的问题。此外,在医疗用刀具为眼科用刀时,产生难以将硅酮涂敷到切刃处的问题。另外, 判断在使硅酮涂敷层的厚度为何值时,是医生满意的刺穿阻力的值这一点也是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进行硅酮涂敷而减轻刺穿阻力的医疗用刀具以 及可对该医疗用刀具施以良好的硅酮涂敷的涂敷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刀具包括在外侧具有刀刃的刃部和与该刃部 连续的柄部,其中,在包括刀刃的刃部上涂敷有厚度为25纳米以上且5微米以下的硅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刀具的涂敷方法为下述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具有刃部和 与该刃部连续的柄部的医疗用刀具浸渍于硅酮溶液中,对该刃部的表面进行硅酮涂敷,其 特征在于,按照医疗用刀具的刃部在下、柄部在上,且上述刃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和上述硅 酮溶液的液面所成的角度在O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方式将该刃部浸渍于硅酮溶液中,然 后,在上述角度的范围内,以500mm/分以下的速度使上述医疗用刀具上升而从硅酮溶液脱 离,并且在100°C以上且250°C以下的温度范围干燥30分钟以上。在上述医疗用刀具的涂敷方法中,最好通过使硅酮浓度在0. 2重量%以上且15重 量%以下,进行1次的向硅酮中的浸渍和干燥,或反复进行多次的向硅酮中的浸渍和干燥, 由此调整硅酮膜的厚度。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刀具中,通过在包括刀刃的刃部上涂敷厚度为25纳米(nm)以 上且5微米(μπι)以下的硅酮,由此可减轻刺穿包括构成眼球的巩膜在内的人体组织时的 刺穿阻力。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刀具的涂敷方法中,通过按照刃部在下、柄部在上,且刃 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和硅酮溶液的液面所成的角度在0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方式将该刃 部浸渍于硅酮溶液中,然后,以500mm/分以下的速度使上述医疗用刀具上升而从硅酮溶液 脱离,并且在100°C以上且250°C以下的温度范围干燥30分钟以上,由此,可在包括刀刃的 刃部上涂敷硅酮。特别是,通过使硅酮浓度在0. 2重量%以上且15重量%以下,并且进行1次的向 硅酮的浸渍和干燥,或反复进行多次的向该硅酮的浸渍和干燥,由此,可将硅酮膜的厚度调 整到所需的值。附图说明图1为说明本实施例的刀的形状的俯视图;图2为刀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测定刺穿猪的巩膜时的刺穿阻力的比较实验的结果的图;图4为说明涂敷方法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从硅酮溶液中使刀按照5mm/分的速度上升时的表面的图;图6为表示从硅酮溶液中使刀按照IOmm/分的速度上升时的表面的图7为表示从硅酮溶液中使刀按照30mm/分的速度上升时的表面的8为表示从硅酮溶液中使刀按照50mm/分的速度上升时的表面的图;图9为表示从硅酮溶液中使刀按照200mm/分的速度上升时的表面的图;图10为表示从硅酮溶液中使刀按照500mm/分的速度上升时的表面的图;图11为表示从硅酮溶液中使刀按照IOOOmm/分的速度上升时的表面的图。标号的说明标号A表示刀;标号B表示容器;标号C表示桥状的连续部分;标号1表示刃部;标号2表示柄部;标号3表示刀刃;标号4表示尖端;标号5表示线;标号6,7,10表示斜面;标号8,11表示平面;标号21表示液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刀具以及该医疗用刀具的涂敷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 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刀具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适用于切开皮肤、肌肉等组织的 刀具(缝合针或手术刀),或切开构成眼球的角膜、巩膜的刀具等医疗用的刀具(刀)。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刀具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由于在切开组织时必须要求具 有较高的硬度,故可采用可期待淬火硬化的碳素钢、马氏体系不锈钢。另外,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生锈的顾虑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奥氏体系不锈钢。在奥氏 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由于无法期待基于淬火的硬化,故必须通过冷塑性加工而使其硬化。 作为这样的冷加工,包括冷线拉加工、冷锻造等方式,最好根据所需的刀具的形状、尺寸而 适当有选择性地采用。实施例1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刀具用于切开构成眼球的角膜、巩膜时所采用的眼科用的 刀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为说明本实施例的刀的形状的俯视图。图2为刀的剖视图。图3 为表示测定刺穿猪的巩膜时的刺穿阻力的比较实验的结果的图。首先,通过图1、图2对刀A的形状进行说明。在图中,刀A包括刃部1以及与刃部 1连续而形成的柄部2。刃部1的前端形成为尖锐的尖端4,从该尖端4沿着刃部1的外缘 形成有具有作为切刃的功能的刀刃3。在连接沿刃部1的外缘而形成的刀刃3的线5的上部侧和下部侧分别形成有多个 面。即,在刀刃3的上部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用刀具,其包括在外侧具有刀刃的刃部和与该刃部连续的柄部,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刀刃的刃部上,涂敷有厚度为25纳米以上且5微米以下的硅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昭夫
申请(专利权)人:马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