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门框、装饰物以及卡扣的装饰物安装构造。门框具有由一张板形成的安装部和嵌合孔,上述嵌合孔呈对角线与规定方向一致的正方形状。装饰物具有一对肋,这一对肋分别与上述嵌合孔的一对端部对置、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卡扣装配于上述嵌合孔。卡扣具有头部、筒部以及卡止爪。上述筒部具有从上述嵌合孔突出到上述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末端部。该末端部的一对角部由肋夹持。上述卡止爪在上述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卡止于上述嵌合孔的周缘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覆盖门框的装饰物安装于构成车门的窗框的门框的装饰物安装构造。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装饰物安装构造的一个例子。图5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应用了此类以往的装饰物安装构造的车门的上部时的侧视图,图6是沿着图5中的6-6线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构成车门的窗框的门框91的、位于车辆后侧的框部92,装备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该框部92的装饰物93。框部92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辊轧成型而形成,在其长度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如图6所示,框部92具有板状的安装部92a,该安装部9 形成该框部92的后缘部;以及嵌合孔92b,该嵌合孔92b沿该安装部92a的板厚方向(图6中的上下方向) 贯通该安装部92a。装饰物93a具有肋93a,该肋93a朝安装部9 延伸,以便嵌合于嵌合孔92b。进而,通过使肋93a嵌合于嵌合孔92b,装饰物93被安装于框部9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38522号公报然而,由于供装饰物93的肋93a嵌合的嵌合孔92b形成于板状的安装部92a,因此附着于安装位置(肋93a等)、嵌合孔92b周围的部位的锈等会在车宽方向内侧(车门的内侧)露出而有损于美观性。为了消除这样的美观性的劣化,也探讨了如图6所示,将从车宽方向内侧覆盖肋93a以及该肋93a周围的部位的卡扣(clip) 94装备于肋93a的方法。 然而,为了使肋93a不从嵌合孔92b脱落,肋93a需要足够的突出量地从该嵌合孔92b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因此,当进一步将卡扣94从车宽方向内侧以重叠的方式安装于如上的肋 93a时,在肋93a的长度方向需要大的配置空间,卡扣94与车体的对置部(侧面构件(side member)等)95之间完全没有间隔距离或者只有很小的间隔距离W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装饰物安装构造,能够抑制配置空间的增大,并且能够提高美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具有门框、装饰物以及卡扣的安装构造。门框适合于构成车门的窗框。门框具有安装部和嵌合孔。安装部由一张板形成。嵌合孔沿板厚方向贯通上述安装部。上述嵌合孔呈对角线与规定方向一致的正方形状。装饰物与上述门框的上述安装部对置、且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上述门框。装饰物具有一对肋。一对肋分别与上述嵌合孔的位于上述对角线上的一对端部对置、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一对肋在上述规定方向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配置。卡扣装配于上述嵌合孔。卡扣具备头部、 截面呈正方形状的筒部、以及卡止爪。头部在上述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与上述嵌合孔的周缘部接合。筒部从上述头部突出而与上述嵌合孔嵌合。卡止爪设置在上述筒部的侧面。上述筒部具有末端部,该末端部从上述嵌合孔突出到上述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该末端部的沿上述规定方向排列的一对角部由上述一对肋夹持。上述卡止爪在上述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卡止于上述嵌合孔的周缘部。由此,上述卡止爪卡止于上述嵌合孔的车辆外侧的周缘部,由此阻止上述卡扣从该嵌合孔(安装部)脱落,利用一对肋夹持从上述筒部的上述嵌合孔突出到车辆外侧的末端部的上述规定方向上的两角部,由此上述装饰物经由上述卡扣安装于上述门框。在该情况下,上述嵌合孔由接合于该嵌合孔的车辆内侧的周缘部的上述头部覆盖,由此,上述嵌合孔、附着于该嵌合孔的锈等不会在车辆内侧(车门的内侧)露出,能够提高美观性。并且,上述头部接合于上述嵌合孔的车辆内侧的周缘部,因此上述头部的从上述安装部朝车辆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收敛在上述头部的板厚范围,由此能够抑制该侧的配置空间的增大。此外, 由于上述两肋夹持上述筒部的上述规定方向上的两角部,因此上述两肋以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最长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利用形成于上述两肋与上述筒部之间的空间来配置上述卡止爪,例如,即便是仅在上述筒部的四个侧面中的一部分侧面设置有上述卡止爪的情况下,只要上述筒部位于能够与上述嵌合孔嵌合的间隔90度的任意的角度位置,就能够避免上述卡止爪与上述两肋的干涉。因此,上述筒部(卡扣)的角度位置的制约缓和,相应地, 能够提高组装性。附图说明图1的(a)、(b)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物安装构造,(a)是沿着图4的Ia-Ia线的剖视图,(b)是沿着图1(a)的Ib-Ib线的剖视图。图2的(a)是沿着图4的加-加线的剖视图,(b)是沿着图4的2b_2b线的剖视图,(c)是示出设置于装饰物的内侧面而供卡扣装配的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卡扣的立体图。图4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门的上部时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以往的装饰物安装构造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以往的装饰物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例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例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图8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在图8的安装构造中使用的卡扣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4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物安装构造的车门的上部时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车门1具备构成上述车门1的下部的门主体2。该门主体2是由构成门外板的车门外板和构成门内板的车门内板(省略图示)结合而形成的袋状的构造体,在该门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从门主体2的上部开口出没的门窗玻璃DW。并且,车门1具备装备于门主体2的上端部的门框5。门框5构成窗框、即保持门窗玻璃DW的边缘部的框。该门框5成形为下方敞开的矩形状。门框5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前侧框部如以及后侧框部恥;以及上侧框部5c,该上侧框部5c以在上述前侧框部如以及后侧框部恥的上端之间延伸的方式,利用例如焊接固定在前侧框部fe以及后侧框部恥的各个上端。前侧框部如的下端部固定于门主体2(例如车门内板)的前侧上端部,后侧框部恥的下端部固定于门主体2(例如车门内板)的后侧上端部。前侧框部如、后侧框部恥以及上侧框部5c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辊轧成型而形成,在其长度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门1是配置在比前门靠近车辆后方的后门,前侧框部fe以及后侧框部恥与车体的B柱和C柱对应地配置。进而,在前侧框部fe装备有装饰物6,该装饰物6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该前侧框部fe、且由合成树脂制的板材构成。并且,在后侧框部恥安装有装饰物7,该装饰物7从车宽方向外侧(车辆外侧)覆盖该后侧框部5b、且由合成树脂制板材构成。图1 (a)是沿着图4的la_la线的剖视图,图1 (b)是沿着图1 (a)的lb-lb线的剖视图。并且,图2(a)以及图2(b)分别是沿着图4的加-23线以及2b-2b线的剖视图,图 2(c)是从车宽方向内侧(里侧)观察装饰物7时的立体图。如图1 (a)所示,后侧框部恥具有与装饰物7对置的安装部11。该安装部11由不存在因金属板的折回等产生的该金属板的重叠的一张板构成。进而,如图4所示,在安装部 11形成有沿上述安装部11的板厚方向贯通上述安装部11的嵌合孔12以及结合孔13。该嵌合孔12形成于后侧框部恥(安装部11)的下部。嵌合孔12的截面形状呈正方形状,上述嵌合孔12的两条对角线中的一方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规定方向)延伸。结合孔13形成于后侧框部恥(安装部11)的上部。如图1(a)所示,上述装饰物7具有朝车宽方向内侧(车辆内侧)延伸的一对平板状的肋21。这一对肋21在车辆前后方向以隔开与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构造具有:门框,该门框适合于构成车门的窗框,所述门框具有由一张板形成的安装部、和沿板厚方向贯通所述安装部的嵌合孔,所述嵌合孔呈对角线与规定方向一致的正方形状;装饰物,该装饰物与所述门框的所述安装部对置、且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门框,所述装饰物具有一对肋,这一对肋分别与所述嵌合孔的位于所述对角线上的一对端部对置、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所述一对肋在所述规定方向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配置;以及卡扣,该卡扣装配于所述嵌合孔,所述卡扣具有:头部,该头部在所述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与所述嵌合孔的周缘部接合;筒部,该筒部从所述头部突出而与所述嵌合孔嵌合,且截面呈正方形状;以及卡止爪,该卡止爪设置在所述筒部的侧面,所述筒部具有末端部,该末端部从所述嵌合孔突出到所述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该末端部的沿所述规定方向排列的一对角部由所述一对肋夹持,所述卡止爪在所述安装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卡止于所述嵌合孔的周缘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谷知志,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