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945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圆筒形外壳安装有点火器与具有气体排放口的扩散器部分。圆筒形元件设置并固定在外壳中,以便形成到达气体排放口的圆筒形间隙。阻挡物设置于间隙中,并且形成第一气体通道孔、第二气体通道孔以及第三气体通道孔。通过点火器的触发而点火并燃烧气体发生剂以产生气体,产生气体部分穿过第一气体通道孔流入间隙(f1),部分穿过间隙的气体穿过第二气体通道孔再次流入圆筒形元件中(f2)以辅助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并且随后气体穿过第三气体通道孔流入间隙(f3),并且最终从气体排放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gas generator),其安装于车辆上并用于约束装置如气囊系统中。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侧向碰撞用的气囊系统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 该气体发生器对乘员侧的气囊进行充气。
技术介绍
由于安装位置的限制,大多数从侧向碰撞保护乘员的侧气囊用气体发生器都为细长的形状。US-A No. 2008/0078486公开了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中,点火器32容纳于细长的外壳12的一端中,其中形成有气体排放口 20的扩散器部分设置于相对端,并且不使用过滤ο在这种气体发生器中,容纳传爆剂(booster agent)与隔离物28的传爆剂杯23 设置于点火器32的附近,并且将开口 28a设置于隔离物观中。气体发生剂16设置于由内壳14形成的空间内部。由点火器32点燃的传爆剂M产生燃烧产物,其从开口 28a渗入内壳14中,并且燃烧气体发生剂16。由气体发生剂16产生的气体穿过内壳14的孔18,流过外壳12与内壳14之间的圆筒形间隙,并且从扩散器部分的气体排放口 20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I)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圆筒形外壳,其中,将点火装置安装于一个端侧上,并且,将具有气体排放口的扩散器部分安装于另一个端侧上,圆筒形元件,其设置并且固定于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部,以及圆筒形间隙形成于所述圆筒形元件与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壁表面之间并通向所述气体排放口,阻挡物,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以限制气流轴向流经所述间隙,第一气体通道孔以及第二气体通道孔,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点火装置侧与所述阻挡物侧中的所述圆筒形元件的壁表面上,第三气体通道孔,其设置于所述扩散器部分与所述阻挡物之间的所述圆筒形元件的壁表面上,气体发生剂,其容纳于包括所述圆筒形元件内部的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部,以及通过所述点火装置的触发而点火并燃烧所述气体发生剂,并且当气体产生时,至少一部分气体流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孔进入所述间隙中,一部分穿过所述间隙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孔再次流入所述圆筒形元件中以辅助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随后与由此产生的气体一起流经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孔进入所述间隙中,并且最终从所述气体排放口排出。本专利技术(II)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圆筒形外壳,其中,将点火装置安装于一个端侧上,并且,将具有气体排放口的扩散器部分安装于另一个端侧上;圆筒形元件,其设置并且固定于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部,以及圆筒形间隙形成于所述圆筒形元件与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壁表面之间并通向所述气体排放口,阻挡物,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以阻断气流轴向流经所述间隙,第一气体通道孔以及第二气体通道孔,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点火装置侧与所述阻挡物侧中的所述圆筒形元件的壁表面上,第三气体通道孔,其设置于所述扩散器部分与所述阻挡物之间的所述圆筒形元件的壁表面上,气体发生剂,其容纳于包括所述圆筒形元件内部的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部,以及通过所述点火装置的触发而点火并燃烧所述气体发生剂,并且当气体产生时,至少一部分气体流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孔进入所述间隙中,全部穿过所述间隙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孔再次流入所述圆筒形元件中以辅助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随后与由此产生的气体一起流经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孔进入所述间隙中,并且最终从所述气体排放口排出ο附图说明从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仅通过阐述的方式给出,因此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面图;图2示出了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包括(a)与(b),并且示出了阐述用于装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方法的说明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3(b)所示实施方案的径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US-A No. 2008/0078486中,当触发(actuate)气体发生器时,位于传爆剂对侧上的气体发生剂16比其他部分的气体发生剂16更容易燃烧,并且产生的气体穿过未燃烧的气体发生剂16流入锐孔18,借此限制气流。产生的问题是,内壳14内部的压力升高,并且会使得构成气体发生器的部件破裂,并且还使得全部气体发生剂16难以燃烧。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具有较好的全部气体发生剂的点燃能力, 并且方便气体流动,也就是说,尽管是细长的形状但具有气体排放的时机较早(early timing)。点火装置可以仅包括传统的电子式点火器或电子式点火器与传统的传火剂或气体发生剂的组合。圆筒形元件的外径小于圆筒形外壳的内径,并且由于内径与外径之差,圆筒形间隙形成于圆筒形外壳的内壁表面与圆筒形元件的外壁表面之间。圆筒形元件的长度小于圆筒形外壳的长度,并且可以等于或者小于除了设置于圆筒形外壳的各个端部处的点火装置与扩散器部分之外的圆筒形外壳的剩余长度。对设置与固定圆筒形元件的方法无特殊限定。因此,可以应用如下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在圆筒形元件的两端或一端处的开口中形成具有扩大外径的直径扩张部分,并且直径扩张部分压配入圆筒形外壳的内壁表面,或者通过该方法,将任意一端相对于用于装配与固定的其他元件而一边挤压,一边配入。圆筒形元件的内部空间或由圆筒形元件与圆筒形外壳形成的空间填充有气体发生剂,并且用作燃烧室。为了减少尺寸与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发生器优选地不使用冷却与过滤燃烧气体用的冷却器/过滤器,但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冷却器/过滤器。阻挡物设置于圆筒形外壳与圆筒形元件之间的间隙中。该阻挡物用于扰乱轴向流经间隙的平滑气流。因为阻挡物仅扰乱轴向分开的间隙之间的平滑气流,夹在间隙之中的阻挡物将间隙在轴向分离成两个,但并非是阻断的,而所述的两个间隙在轴向彼此连通。如果限制间隙中轴向平滑气流,可以使用任何阻挡物。因此,阻挡物可以是从圆筒形外壳的外部向内部形成的凹部,或从圆筒形元件的内部向外部形成的凸部。在这种情况中,从圆筒形外壳的外部到内部形成的凹部可以是这样的,凹部的远端邻接抵靠(abut against)圆筒形元件的外壁表面,或者是这样的,该远端靠近圆筒形元件的外壁表面。同样地,从圆筒形元件的内部向外部形成的凸部可以是这样的,凸部的远端邻接抵靠圆筒形外壳的内壁表面,或者是这样的,该远端靠近圆筒形外壳的内壁表面。而且,连通气体路径形成于凹部的远端与圆筒形元件的外壁表面之间,凸部的远端与圆筒形外壳的内壁表面之间,凹部之间,或者凸部之间。第一气体通道孔与第二气体通道孔,以及第三气体通道孔分别形成于圆筒形元件中的阻挡物的两侧上。在点火装置侧上的圆筒形元件的壁表面中,相对于阻挡物彼此分离地形成第一气体通道孔与第二气体通道孔。第一气体通道孔形成于点火装置侧的壁表面上,并且第二气体通道孔形成于比第一气体通道孔更靠近阻挡物的壁表面上。第一气体通道孔与第二气体通道孔可以分别设置成多种形式。多个第三气体通道孔可以相对于阻挡物形成于扩散器部分侧中的圆筒形元件的壁表面中。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气体通道孔中,第一气体通道孔最靠近点火装置,第二气体通道孔最靠近阻挡物,并且第三气体通道孔最靠近扩散器部分。因此,当通过点火装置的触发而点燃并燃烧气体发生剂,并且产生气体时,至少一部分气体流经第一气体通道孔进入圆筒形间隙。然而,在阻挡物的作用下,扰乱圆筒形间隙中沿轴向运动的部分气体的平滑流动,并且该气体部分地穿过第二气体通道孔再次流入圆筒形元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圆筒形外壳,其中,将点火装置安装于一个端侧上,并且,将具有气体排放口的扩散器部分安装于另一个端侧上,圆筒形元件,其设置并且固定于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部,以及圆筒形间隙形成于所述圆筒形元件与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壁表面之间并通向所述气体排放口,阻挡物,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以限制气流轴向流经所述间隙,第一气体通道孔以及第二气体通道孔,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点火装置侧与所述阻挡物侧中的所述圆筒形元件的壁表面上,第三气体通道孔,其设置于所述扩散器部分与所述阻挡物之间的所述圆筒形元件的壁表面上,气体发生剂,其容纳于包括所述圆筒形元件内部的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内部,以及通过所述点火装置的触发而点火并燃烧所述气体发生剂,并且当气体产生时,至少一部分气体流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孔进入所述间隙中,一部分穿过所述间隙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孔再次流入所述圆筒形元件中以辅助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随后与由此产生的气体一起流经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孔进入所述间隙中,并且最终从所述气体排放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征幸
申请(专利权)人: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