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组装特性的等速枢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922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示出具有外接头部件(12)、内接头部件(14)和设置在外接头部件(12)和内接头部件(14)之间的滚子(28)的等速枢转接头。每个滚子(28)都包括具有内滚子表面(54)的内环(48)以及具有外滚子表面(56)的外环(42)。多个滚动构件(46)设置在内环(48)和外环(42)之间,因而,外环(42)可在内环(48)上滚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内环(48)形成轴向引导件,其相对于内环(48)沿轴向固定滚动构件(46)的位置。此外,其特征在于内环(48)和外环(42),这些环相对彼此沿轴向受限制地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等速枢转接头。这种例如为机动车辆而设的等速枢转接头还已知为均勻运动的枢转接头。
技术介绍
从DE 103 25 116A1中已知一种通用的等速枢转接头,而这种等速枢转接头又是基于由DE 102 06 733A1中已知的通用的等速枢转接头。这两种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纳入本文作为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在第一个说明书中公开的等速枢转接头具有钟形外接头部件,该外接头部件具有分布在周向上并沿轴向延伸的三根导轨。具有三个枢转销的内接头部件设置在该外接头部件内,这些枢转销分布在周向上并沿径向延伸且包括滚子支承面。枢转销设置成与外接头部件中的导轨相配合。为此,所谓的滚子设置在外接头部件和内接头部件之间,其中,每个滚子都包括具有内滚子表面的内环,该内滚子表面的形状以如下方式适应于枢转销的滚子支承面,即,被插入内环的内接头部件的枢转销可在内环中执行倾斜运动,而非直线位移运动。此外,滚子包括具有外滚子表面的外环,该外滚子表面的形状以如下方式适应于外接头部件的导轨,即,被插入导轨的外环可在导轨中执行直线位移运动,而非倾斜运动。两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周向凸缘形成于内环上。诸如滚针轴承的一组滚动构件置于这些周向凸缘之间。滚动构件在内环的圆柱形外表面上滚动。在这种情况下,各周向凸缘间沿轴向的距离基本上对应于滚动构件的长度L。滚子的外环形成滚动构件在其上滚动的圆柱形内表面。外环沿轴向的厚度,尤其是圆柱形内表面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比长度L大得多。该设计允许滚子的外环和内环之间有相对较大的轴向位移或偏移,而内环由于其设计而与内环在支承其的枢转销上的倾斜无关并且与外环导轨内的位置无关地与滚子始终在滚子的整个长度L上接触。这种类型的滚子在本专利技术中被称为“动态支承”,且在许多情况下的实际使用中经证实。由DE 103 25 116A1已知的设计实现了关于等速枢转接头的低摩擦和无振动运行的特别优点。然而,如果等速枢转接头被认为是不在完全预安装的状态下交付,而是例如在机动车辆的最终组装过程中才将内接头部件安装在外接头部件中,则由上述申请已知的设计具有关于其组装方面的缺点。因为滚子可在内接头部件的销上枢转,且还因为滚子的外环可相对于内环轴向移位,所以无法确保包括由销支承的滚子的已预组装的内接头部件的已限定的组装位置。更确切地说,在由DE 103 25 116A1已知的设计中,滚子的关于外环相对于内环的轴向位移和倾斜角的这些状态频繁发生,这些状态使得若不相对于内环手动校正外环的轴向位移或角度,就实际上不可能将滚子插入外接头部件的导轨中。然而,由于待调节的滚子数目(每个接头三个滚子)且由于在机动车辆下方不利的有限空间,这种手动校正实际上经常是不可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这就是本专利技术的出发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等速枢转接头,该等速枢转接头能够在组装的环境下或在其制造过程中将接头简化地最终组装到机动车辆中,同时保持上述等速枢转接头的确实的运动特性。可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等速枢转接头来实现该目的。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有利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以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彼此自由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速枢转接头,其包括具有分布在周向上并沿轴向延伸的三根导轨的外接头部件。具有三个枢转销的内接头部件设置在该外接头部件内,这些枢转销分布在周向上并沿径向延伸且都包括滚子支承面。枢转销设置成与导轨配合。滚子设置在外接头部分和内接头部分之间,每个滚子都包括具有内滚子表面的内环,该内滚子表面的形状以如下方式适应于枢转销的滚子支承面,即,被插入内环的内接头部件的枢转销可在内环中执行倾斜运动,而非直线位移运动。此外,滚子包括具有外滚子表面的外环,该外滚子表面的形状以如下方式适应于外接头部件的导轨,即,被插入导轨的外环可在导轨中执行滚动运动,而非倾斜运动。多个滚动构件设置在内环和外环之间,因而,外环可在内环上滚动。 内环、外环和滚动构件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也被称为等速枢转接头的滚子。内环和外环相对于彼此可轴向位移,在第一实施例中内环形成轴向引导件,其沿轴向确定滚动构件相对于内环的位置。在替代但等效的实施例中,外环形成轴向引导件,其沿轴向确定滚动构件相对于外环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不形成滚动构件的轴向弓丨导件的滚子的环形成内位移止动件和外位移止动件,这些止动件分别沿径向向内延伸(在外环上实施)或向外延伸(在内环上实施)。位移止动件分别在轴向上限制滚动构件在外环的内表面上或内环的外表面上的滚动运动。外环相对于内环的轴向位移以这种方式受到限制。如果滚动构件的长度是L,而内位移止动件沿轴向离开外位移止动件的距离为d, 则外环可相对于内环的轴向位移限制成差值D,即D = d-L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位移止动件和外位移止动件的构造可靠地防止滚子在最终组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速枢转接头以及在接头的铰接角较大的情况下(在其已组装的状态下)散开。另一方面,允许将接头滚子的轴向位移限制到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等速枢转接头的最大可获得的弯曲所需的量。滚子的轴向位移的限制使在将内接头部件和外接头部件连结到一起时所需的在滚子上的手动位置校正量显著减少。这在装入接头的情况下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速枢转接头最终组装到机动车辆的情况时,尤其是在其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如果至少一个位移止动件,但较佳为两个位移止动件不碰到内环的外轮廓上,则能得到有关于内位移止动件和外位移止动件形成于外环上时滚子具有耐磨性的特别优点。但如果内位移止动件和外位移止动件形成于滚子的内环上,已证实如果至少一个位移止动件,但较佳为两个不碰到外环的内轮廓上则是有利的。在两种情况下,止动件在滚子的环相对于彼此的最大位移时抵靠旋转的滚动构件,并且不抵靠滚子的另一环,这使发生于滚子中的摩擦显著减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速枢转接头的特别长的工作寿命可通过一体形成的而不是分开形成的内环来实现。但通过使内接头部件的头部适当地形成为仅部分球形表面,可确保内环能够在内接头部件的头部上安装到特殊安装位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速枢转接头的较佳实施例中,内位移止动件和外位移止动件的至少一个与其所在的滚子的环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位移止动件可较佳地形成为例如环形接触肩部,例如,这种接触肩部可例如在对内环或外环的加工完成之前形成,诸如在环的锻造过程中或当环进行机加工时。替代地,位移止动件还可在对内环或外环的加工完成之后形成,例如通过借助于卷边或压制使所涉及的环塑性变形。替代地,内位移止动件和外位移止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为单独形成的挡圈。 例如,可设想使用被插到分别形成于内环或外环内的槽中的弹簧圈。还可设想使用被分别推到外环或内环的圆柱形内表面或外表面上的环形圆盘。然后,例如通过压制来固定环形圆盘的位置。一方面,环形圆盘还可由形成于圆柱形表面上的搁置肩部来支承。在另一尤其较佳的构型中获得关于组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速枢转接头的特别优点。 在可与上述实施例单独或结合组合的该构型中,分别支承于枢转销上的内环具有一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内环机械地固定在相对于销轴线成已定义的角度位置。尤其是,滚子的旋转轴线R在这种情况下与销轴线Z重合;但这不是绝对的要求。尤其是,这意味着,为了使内环从其静止位置相对于销轴线Z倾斜,必须至少施加一次已定义的最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速枢转接头(1),具有a)外接头部件(12),所述外接头部件具有在周向上分布并沿轴向延伸的三根导轨(16),b)内接头部件(14),所述内接头部件具有在周向上分布并沿径向延伸的三个枢转销(34),所述枢转销设置成与所述导轨(16)配合并构成滚子支承面(44),c)以及设置在外接头部件(12)和内接头部件(14)之间的滚子(28),其中,每个所述滚子(28)i)具有带有内滚子表面(54)的内环(48),所述内滚子表面的形状适应于所述枢转销(34)的所述滚子支承面(44),以使插入所述内环(48)的所述内接头部件(14)的枢转销(34)在所述内环中能够进行倾斜运动,但不能进行直线位移运动,ii)以及具有外滚子表面(56)的外环(42),所述外滚子表面的形状适应于所述外接头部件(12)的所述导轨(16),以使插入导轨(16)的外环(42)在所述导轨中能够进行滚动运动,iii)在所述内环(48)和所述外环(42)之间设置多个滚动构件(46),因而,所述外环(42)能够在所述内环(48)上滚动,iv)所述内环(48)构成轴向引导件,其确定所述滚动构件(46)相对于所述内环(48)沿轴向的位置,v)所述内环(48)和所述外环(42)能沿轴向彼此移位,其特征在于,vi)所述外环(42)构成内位移止动件(10)和外位移止动件(11),所述内、外位移止动件沿径向向内延伸并且限制所述滚动构件(46)在所述外环(42)的内表面上沿轴向进行滚动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菲尔切纳
申请(专利权)人:尼奥帕克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