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815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对于自动分析装置,以往的带有检测体预处理功能的装置提出了将测定的检测体在预处理中处理后,分注到分析部而进行分析的类型。在该类型中,无论有无预处理,全部的检测体经由预处理部而运到分析部。因此进行无预处理的检测体的分析时,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的单元,在成本方面、设置空间方面发生损失。另外,进行预处理时,除了为了与预处理液反应而需要最低限的检测体量,还担心预处理部中的检测体残留导致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具有分析部和预处理部的自动分析装置中,构成吸取、分注的位置不固定并具有能够连接至多个分注位置的功能的取样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血液、尿等生物体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特别涉及具备样品的稀释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分析装置在临床检查领域中已广泛知晓。对用于该分析的检测体、试剂、预处理液进行取样的装置一直以来被分为检测体用、试剂用、预处理液用等,不根据分析委托内容,固定了吸取、分注的位置。检测体的预处理是指进行分析前预先与预处理液进行混合而成为能够分析的状态。另外,使用预处理液稀释检测体来使浓度降低,从而可以相对地减少反应的试剂的使用量。具备分注这样的预处理液的预处理盘的自动分析装置记载在例如专利文献1 4 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10121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7-09832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5-080059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3-253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对于自动分析装置,以往的带有检测体预处理功能的装置提出了将测定的检测体在预处理部中处理后,分注到分析部而进行分析的类型。在该类型中,无论有无预处理,全部的检测体经由预处理部而运到分析部。因此进行无预处理的检测体的分析时,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的单元,在成本方面、设置空间方面发生损失。另外,进行预处理时,除了为了与预处理液反应而需要最低限的检测体量,还担心预处理部中的检测体残留导致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如下地构成。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在具有分析部和预处理部的自动分析装置中,构成检测体的吸取、分注的位置不固定并具有能够连接、” O、至多个分注位置的功能的检测体取样装置。例如,在为由从检测体传送部吸取无预处理的检测体而分注到预处理部的1个以上的检测体取样装置1和从预处理部吸取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的一个以上的检测体取样装置2构成的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在检测体取样装置2中设置从检测体传送部吸取无预处理的检测体而分注到分析部的功能,可以实现将有预处理和无预处理的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可以根据分析委托项目,将有检测体的预处理的检测体和无检测体的预处理的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相对于分析的检测体数少时采用1根取样装置分注有预处理的检测体和无预处理的检测体,检测体数多时,可以采用2根以上的取样装置分注有预处理的检测体和无预处理的检测体。通过从检测体传送部直接将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初始检测体的量只要是所需最低限即可,可以忽略预处理部的检测体残留导致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而,不改变检测体的浓度而与试剂直接反应,因此分析结果的数值化容易,不需要将测定的仪器的灵敏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类型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图。图2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类型2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图。图3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类型3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图。图4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类型4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图。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检测体取样装置中具备2个旋转轴的概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分注功能的装置结构图的一个例子。由检测体取样装置1、检测体取样装置2、检测体投入部3、检测体传送部4、检测体吸取位置5、检测体吸取位置6、检测体收纳部7、预处理部8、分析部9、试剂10、试剂11、试剂取样装置12、试剂取样装置13构成。以下、分4个类型说明利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的流程。类型1 (图 1)最初操作员将检查的检测体设置在检测体投入部3。此时,检测体处于待分析状态。开始分析后,检测体通过检测体传送部4停止在检测体吸取位置5。在该位置,检测体取样装置1吸取检测体分注到预处理部8。在预处理部8进行处理后,检测体取样装置1从预处理部8吸取检测体而分注到分析部9。通过该动作可以将进行了预处理的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9。此后,利用试剂取样装置12和试剂取样装置13将试剂10和试剂11分注到分析部9而与检测体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分析结果。以下说明类型1的优点。在本类型中,利用检测体取样装置1进行从检测体传送部4通过预处理部8向分析部9的检测体移动。本动作中,可以采用1根取样装置将有预处理的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9。因此,可以省略检测体取样装置2的动作,因此使得简单化、 低成本化、省空间化成为可能。根据以上,在进行检测体数少、有检测体预处理的分析时,优选以本类型实施。类型2 (图 2)与类型1同样设置在检测体投入部3的检测体通过检测体传送部4而停止在检测体吸取位置5。在该位置,检测体取样装置1吸取检测体通过预处理部8后,分注到分析部 9。通过该动作,可以将无预处理的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9。此后,利用试剂取样装置12和试剂取样装置13将试剂10和试剂11分注到分析部9而与检测体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分析结果。以下说明类型2的优点。在本类型中,利用检测体取样装置1进行从检测体传送部4通过预处理部8向分析部9的检测体移动。本动作中,可以采用1根取样装置将无预处理的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9。因此,可以省略检测体取样装置2的动作,因此使得简单化、 低成本化、省空间化成为可能。根据以上,在进行检测体数少、无检测体预处理的分析时,优选以本类型实施。类型3 (图 3) 与类型1,2同样地设置在检测体投入部3的检测体通过检测体传送部4而停止在检测体吸取位置6。在该位置,检测体取样装置2吸取检测体而分注到预处理部8。在预处理部8进行处理后,检测体取样装置1从预处理部8吸取检测体而分注到分析部9。此后, 利用试剂取样装置12和试剂取样装置13将试剂10和试剂11分注到分析部9而与检测体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分析结果。以下说明类型3的优点。在本类型中,利用检测体取样装置2进行从检测体传送部4向预处理部8的检测体移动。进而利用检测体取样装置1进行从预处理部8向分析部9的检测体移动。本动作中,通过检测体取样装置2进行从检测体传送部4向预处理部 8运输检测体的动作、检测体取样装置1进行从预处理部8向分析部9运输检测体的动作, 从而可以将有预处理的检测体分注到分析部9。因此,由于2根取样装置运动而进行动作, 所以相比于类型1,向分析部9的分注周期变短且处理能力提高。进而,由于对有预处理的检测体进行取样的装置与对无预处理的检测体进行取样的装置分别独立驱动,所以可以忽略利用取样装置的检测体残留的影响。根据以上,在进行检测体数多、有检测体预处理的分析时,优选以本类型实施。类型4 (图 4)设置在检测体投入部3的检测体通过检测体传送部4而停止在检测体吸取位置5 和6。在这些位置,检测体取样装置1和2吸取检测体而分注到预处理部8。在预处理部8 进行处理后,检测体取样装置1从预处理部8吸取检测体而分注到分析部9。此后,利用试剂取样装置12和试剂取样装置13将试剂10和试剂11分注到分析部9而与检测体混合, 得到反应的分析结果。以下说明类型4的优点。在本类型中,利用检测体取样装置1和检测体取样装置 2进行从检测体传送部4向预处理部8的检测体移动。进而利用检测体取样装置1进行从预处理部8向分析部9的检测体移动。在本动作中,通过检测体取样装置1和检测体取样装置2同时进行从检测体传送部4向预处理部8运输检测体的动作、检测体取样装置1进行从预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检测体容器,其收容试样;检测体容器保持装置,其保持该检测体容器;预处理容器,其向从该检测体容器分注的试样中加入预处理液;预处理容器保持装置,其保持该预处理容器;反应容器,其混合试样与试剂;和反应容器保持装置,其保持该反应容器;所述自动分析装置还具备第1检测体分注装置,该第1检测体分注装置能够从保持在所述检测体容器保持装置的检测体容器和保持在所述预处理容器保持装置的预处理容器这二者,将检测体分注到保持在所述反应容器保持装置的反应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