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支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2785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上支架及其制造方法。该上支架能够不需要为了固定回弹止冲配件而对内配件的外周面进行切削加工,能够使上支架的制造成本廉价,并能够以较小的力容易地进行铆接加工,并且能够形成将回弹止冲配件在旋转方向上牢固地固定于内配件的固定状态。在在车体和减振器之间利用橡胶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起到隔振作用的上支架中,在内配件(12)上设有凸卡合片(58),该凸卡合片(58)自内配件(12)的上端面且在圆周方向上局部地并大于回弹止冲配件(18)的板厚地向上突出,在回弹止冲配件(18)上设置与凸卡合片(58)对应的缺口凹部(66),在使凸卡合片(58)向上插入嵌合于缺口凹部(66)的状态下,将穿过到回弹止冲配件(18)的上侧的部分折弯而铆接,将回弹止冲配件(18)固定于内配件(12)的上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悬架的减振器的活塞杆和车体之间弹性连结并在它们之间起到隔振作用的上支架。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中利用上支架将成为悬架要素的减振器的活塞杆和车体之间弹性连结,利用上支架的隔振作用防止或抑制自减振器向车体侧传递振动。以往,作为该上支架公知有各种种类、形态的构件,作为其中之一,公知有这样的上支架,即,其包括(a)筒状的内配件,其上表面呈开放形状;(b)外配件,其配置在内配件的径向外侧;(c)橡胶弹性体,其连结这些内配件和外配件之间;(d)回弹止冲配件,其相对于内配件独立地构成为板状,在中心孔周围通过铆接固定在内配件的上端部而与内配件一同上下运动,在回弹时起到止冲作用;在外配件侧固定于车体,在内配件侧固定于减振器的活塞杆,在车体和减振器之间利用橡胶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起到隔振作用。图16表示其具体例子。在图16中,附图标记200是上支架,附图标记202是呈筒状的内配件,附图标记 204是配置在内配件202的径向外侧的外配件,附图标记206是以连结这些内配件202和外配件204之间的状态与它们一体地硫化粘接的橡胶弹性体,附图标记208是固定于内配件 202的上端部而与内配件202 —同上下运动并在回弹时起到止冲作用的回弹止冲配件。回弹止冲配件208相对于内配件202独立地构成为板状,固定保持于内配件202。外配件204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板状的安装部212,在该安装部212处利用安装螺栓214安装固定于车体面板216。内配件202由内侧的第1配件202-1、及外侧的第2配件202_2这两个配件构成,外侧的第2配件202-2的上部以外嵌状态焊接于内侧的第1配件202-1,这些第1配件202-1 和第2配件202-2相接合。内侧的第1配件202-1具有固定保持轴承218的功能,其下端部铆接于轴承218, 固定轴承218。在图16所示的上支架200中,回弹止冲配件208通过铆接固定在内配件202的上端部。该利用铆接的固定如下进行。即,如图16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将内配件202的上端部外周面在其整周上切削加工,在此处预先形成圆筒状的薄壁部220、及阶梯部222,然后,将回弹止冲配件208在中心孔210处以外嵌状态与薄壁部220相嵌合,使其下表面落位在由阶梯部222形成的支承面 224上,利用该支承面2 将回弹止冲配件208以在上下方向上定位的状态支承。之后,使圆筒状的薄壁部220在其整周上扩径变形并向径向外侧弯曲,铆接为按压回弹止冲配件208的上表面的状态,将回弹止冲配件208设为固定于内配件202的固定状态。上述铆接用于使内配件202的上端部在其整周上扩径变形并对其弯曲加工,需要较强的加工力。例如,若铆接加工的内配件202的上端部没有设为上述那样的薄壁部220而保持切削加工前的壁厚,则当对其在整周上随着扩径而弯曲时,需要极强的力,铆接装置的力不足,铆接加工自身变得困难。此时,若硬进行利用弯曲的铆接,则会产生龟裂、裂纹等。因此,预先将内配件的上端部设成薄壁,对其进行铆接加工。上述薄壁部220的形成具有这样的意义。另外,如此利用上述铆接来固定相对于内配件202独立地构成的回弹止冲配件 208这一点在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等中有所公开。但是,用于形成上述薄壁部220和阶梯部222的切削加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该切削加工的成本非常高,这会导致大幅度提高上支架200的制造成本。另外,在如此利用内配件202的外周面的切削加工形成用于设定回弹止冲配件 208的阶梯部222、即支承面224的情况下,支承面224的宽度(径向宽度)自然地小,在为了铆接固定而使回弹止冲配件208与薄壁部220相嵌合并落位在支承面2 上时,回弹止冲配件208成为不稳定的状态而稳定性较差,会导致不容易进行铆接加工,或者导致回弹止冲配件208的固定姿态不稳定。即使内配件202、详细地讲是第1配件202-1例如为2mm左右的壁厚尺寸,通过对于上端部进行外周面的切削加工,会导致作为上述支承面2M能够确保的宽度例如单侧为 0. 7mm左右的较窄宽度。在这种宽度较窄的支承面2 中,当设定回弹止冲配件208时,有时无法稳定地将其支承。此外,在图16所示的上支架中,难以足够强地确保利用铆接的固定力,有时会因振动输入而在铆接部产生松动。而且,若产生这种松动,则会导致回弹止冲配件208相对于内配件202产生相对旋转,或者由该松动引起回弹止冲配件208晃动,此时会出现产生不适的异音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内容中提出了这样的方案,S卩,在回弹止冲配件208的中心孔210的周面或者中心孔210周围的上表面设置槽部,在进行铆接加工时使内配件202的一部分咬入其中,将内配件202和回弹止冲配件208在旋转方向上固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旋转方向的固定力、保持力自然存在限度,难以将内配件202 和回弹止冲配件208在旋转方向上足够牢固地固定。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80088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15049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2-3102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其是以提供一种这样的上支架而完成的,S卩,能够不需要为了固定回弹止冲配件而对内配件的外周面进行切削加工,能够使上支架的制造成本廉价,并能够以较小的力容易地进行铆接加工,并且能够使利用铆接的固定强度为高强度,并且能够形成将回弹止冲配件在旋转方向上也牢固地固定于内配件的固定状态。于是,技术方案1是一种上支架,包括(a)筒状的内配件,其上表面呈开放形状; (b)外配件,其配置在该内配件的径向外侧;(c)橡胶弹性体,其连结该内配件和该外配件; 以及(d)回弹止冲配件,其相对于该内配件独立地形成为板状,并在中心孔周围通过铆接而固定在该内配件的上端部并与该内配件一同上下运动,在回弹时起到止冲作用;上述上支架在上述外配件侧固定于车体,并在上述内配件侧固定于减振器的活塞杆,在该车体和该减振器之间利用上述橡胶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起到隔振作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配件上设有凸卡合片,该凸卡合片自该内配件的上端面且在圆周方向上局部地并大于上述回弹止冲配件的板厚地向上突出,在上述回弹止冲配件上,在与该凸卡合片对应的位置且以与该凸卡合片对应的圆周方向宽度设有缺口凹部,在使上述凸卡合片向上插入嵌合于该缺口凹部的状态下,将穿过到上述回弹止冲配件的上表面的上侧的部分折弯而铆接为按压该回弹止冲配件的上表面的状态,将该回弹止冲配件固定于上述内配件的上端部。技术方案2是,根据技术方案1,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回弹止冲配件将上述内配件的上端面作为支承面而落位并被支承为在上下方向上定位的状态。技术方案3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其特征在于,上述缺口凹部以自上述中心孔的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形态设置,将上述凸卡合片的穿过到上述回弹止冲配件的上表面的上侧的部分向径向外侧折弯而铆接。技术方案4是,根据技术方案1 3中任一项,其特征在于,上述凸卡合片和上述缺口凹部沿圆周方向空开间隔地设有多个。技术方案5是,根据技术方案4,其特征在于,上述凸卡合片和上述缺口凹部以沿圆周方向等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整个圆周上。技术方案6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其特征在于,上述凸卡合片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支架,包括:(a)筒状的内配件,其上表面呈开放形状;(b)外配件,其配置在该内配件的径向外侧;(c)橡胶弹性体,其连结该内配件和该外配件;以及(d)回弹止冲配件,其相对于该内配件独立地形成为板状,并在中心孔周围通过铆接而固定在该内配件的上端部并与该内配件一同上下运动,在回弹时起到止冲作用;上述上支架在上述外配件侧固定于车体,并在上述内配件侧固定于减振器的活塞杆,在该车体和该减振器之间利用上述橡胶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起到隔振作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配件上设有凸卡合片,该凸卡合片自该内配件的上端面且在圆周方向上局部地并大于上述回弹止冲配件的板厚地向上突出,在上述回弹止冲配件上,在与该凸卡合片对应的位置且以与该凸卡合片对应的圆周方向宽度设有缺口凹部,在使上述凸卡合片向上插入嵌合于该缺口凹部的状态下,将穿过到上述回弹止冲配件的上表面的上侧的部分折弯而铆接为按压该回弹止冲配件的上表面的状态,将该回弹止冲配件固定于上述内配件的上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村浩幸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