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间距多层脉冲电场流动处理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2212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微间距多层脉冲电场流动处理室,它包括由多块金属平板电极和绝缘薄层组成的多个并联层状处理室腔室,绝缘薄层设于两金属平板电极之间,绝缘薄层需要特殊剪裁,使两金属平板电极中间形成流线型处理腔体,绝缘薄层厚度即电极距离,金属平板电极错开放置,两端分别由金属螺杆连接,起固定和导通作用,这样只需两末端的金属板与脉冲电源两极连接,采用多层微间距平板电极,可以减小脉冲电源制作成本,即不需要高压就可达到较高的场强,而且,电场分布均匀,减小了边缘效应,便于液体流通;该装置体积小,有利于脉冲电场处理技术进入民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民用水净化的灭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微间距多层适用于中等电压的脉冲电场流动处理室。
技术介绍
脉冲电场技术具有处理温度低,杀菌时间短,耗能低,无化学副产物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关注。目前的脉冲电场处理室较大,往往需要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来形成足可杀灭细菌的电场。绝大部分这类装置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在工业及民用领域广泛使用。由于在电极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处理室内存在电场分布不均勻的问题,使两电极之间各个局部的电场强度相差甚远,导致电场强度过高的局部可能产生电弧放电;或者电场强度过低的局部可能达不到名义电场强度的处理效果。又由于对脉冲电场处理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较大容量处理室,所以需要高压脉冲发生器。例如,专利号为20041001130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脉冲电场处理装置,专利号为20071000843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连续式高压脉冲电场设备的脉冲电场处理室。这类装置体积大,成本高,制作难度较大,稳定性不好。微间隙处理室则可使用低电压脉冲发生器实现同样的灭菌效果,但是单个微间隙处理室处理量少,平板电极直角边缘有边缘效应,易产生电火花。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微间距多层脉冲电场流动处理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1)、至少一个负电极(2)、至少两片绝缘薄层(13)和绝缘盒体(12);所述正电极(1)与负电极(2)为板状电极且相对固定放置,所述两片绝缘层(13)分别设置于正负电极的相对面上,所述两片绝缘层(13)相对面之间形成处理腔室(3),所述正电极(1)和负电极(2)分别与脉冲电源的两极连接,所述正电极(1)和负电极(2)之间电场的电力线方向与处理腔室(3)物料流动方向垂直,所述正负电极密封在绝缘盒体(1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赵丽苹胡宁熊兰罗洪艳廖彦剑郑小林杨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