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液体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192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固体-液体分离装置,包括:一过滤器,其由相间隔的许多平板形圆环件排成一圆柱形;一壳体,其中有一安装该过滤器的安装部并被过滤器分隔成一过滤器内区和一过滤器外区,过滤器外区中有一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进口,过滤器内区中有一把分离出来的液体排出到外部的出口;以及一刮器,该刮器包括板形突起件,板形突起件的顶端位于该过滤器的圆环件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刮除粘附在圆环件平面上的固体物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液体分离装置,它把固体物质、未处理污染物等从一固体-液体混合物的液体中分离出来。有一种公知的固体-液体分离装置使用在未处理污染物的脱水处理装置中。这种固体-液体分离装置在处理作为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含水未处理污染物时,一般把从厨房排出的未处理污染物与水混合后粉碎该混合物。该含水未处理污染物被引入一过滤器底部的内部后用装在该过滤器中的一螺旋的转动叶片传送到该过滤器的上部。未处理污染物在被传送到过滤器上部的同时,水通过过滤器中的无数小孔(液体流路)流出过滤器。从而未处理污染物分离后以脱水状态从过滤器的上部排出。在上述结构中,混合物中经粉碎的未处理污染物之类固体物质与水之类液体由有无数小孔的过滤器分离。但是,这种结构存在问题。虽然粘附在过滤器内圆周面上的固体物质可被叶片刮除,但叶片无法刮除粘附在用作所分离液体的流路的小孔的内壁面上的固体物质微粒。因此,小孔会堵塞,液体排出不畅。此外,固体-液体分离效率下降,过滤器必须经常打扫或更换。为了减轻堵塞,可使用较薄过滤器以缩短液体流路的长度或加大小孔直径。但是,这些方法造成所分离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比例增加,从而排出的是污水。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液体分离装置,它能在有效分离固体物质与液体的同时防止过滤器被堵塞。上述目的用本专利技术固体-液体分离装置的独特结构实现,该装置包括一过滤器,该过滤器由许多平板形圆环件彼此间具有间隙地相互靠近而排成一圆柱形;一壳体,该壳体中有一安装该过滤器的安装部,该壳体被该过滤器分隔成一过滤器内区和一过滤器外区,该过滤器外区中有一引入固体物质与液体的混合物的进口,该过滤器内区中有一把经圆环件之间流入过滤器内区的液体排出到外部的出口;以及一刮器,该刮器包括板形突起件,板形突起件的顶端伸入圆环件之间的间隙中,该刮器可沿圆环件的外圆周面移动,从而清除粘附在圆环件平面上的固体物质。在上述结构下,引入过滤器外区中的混合物中的液体经构成过滤器的各圆环件的平面之间的间隙流入过滤器内区后从该出口排出。另一方面,由于固体物质无法通过圆环件之间的间隙,因此停留在过滤器的外区中。从而实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此外,公知过滤器结构所使用小孔中液体流路的长度等于过滤器的厚度,与此不同,本专利技术中由圆环件形成的液体流路的长度至少为圆环件的内径与外径之差。因此,本专利技术液体流路的长度比由小孔形成的公知液体流路长得多。因此,进入圆环件之间间隙后粘附在圆环件平面上的固体物质的数量增加,而进入过滤器内区中的固体物质的数量减少。因此,本专利技术分离装置的固体-液体分离效率提高。此外,粘附在圆环件平面上的固体物质不断被过滤器的沿过滤器外圆周面相对运动的板形突起件刮除。因此防止了发生堵塞。过滤器在壳体的安装部中最好安装成其转动轴线位于水平方向上,进口和出口的位置布置成至少是过滤器上部外圆周面位于壳体中混合物液面上方。在本专利技术中,刮器最好刮除粘附在过滤器的露出在混合物液面上方的平面上的固体物质。在上述结构下,粘附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在混合物液面上方被除去,从而防止被刮除的固体物质与混合物再次混合。从而有效地进行固体-液体分离。刮器相对过滤器转动方向位于过滤器顶区的下游侧。由于刮器处于这一位置,因此粘附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从被带出混合物液面到被刮器刮除要移动很大距离。因此,液体从固体物质中渗出的机会增加,固体-液体分离效率比固体物质一离开液面就被刮除时大大提高。此外,由于粘附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在固体物质从过滤器顶区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被刮除,因此便于从过滤器上清除被刮除的固体物质。因此可有效刮除固体物质。这许多圆环件中的至少一个圆环件的外圆周面上有一个或多个突起把混合物中的固体物质带出混合物液面。确切说,使用两种圆环件第一平板形圆环件和第二平板形圆环件。第二圆环件的外径与第一圆环件相同,其外圆周面上有以一定角距分布的多个突起。使用这些圆环件,过滤器由其间有一定间隙的许多圆环件并排而成,第一圆环件插入在第二圆环件之间,使得过滤器呈圆柱形,其外表面上有由第二圆环件的突起所形成的多个凸条。因此,混合物中的固体物质被(构成凸条的)突起向上刮除后从混合物中除去。从而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效率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分离装置的排出口开口在壳体的安装部中。它相对过滤器转动方向位于刮器的上游,从而被刮器刮除的固体物质从该排出口排到壳体外部。此外,该排出口旁有一盖件和一把该盖件不断推向过滤器的推动装置。该盖件盖住该排出口。该盖件的一端用枢轴装在排出口的相对过滤器转动方向位于排出口上游的边缘部上,从而该盖件的另一端(即相对过滤器转动方向位于排出口下游一边)可围绕该端自由摆动。在这种结构下,盖件下压由转动过滤器移动的固体物质,从而挤出固体物质中所含液体。从而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性能大大提高。此外,可在进口与刮器之间的某一部位形成一挤压区。这挤压区做成过滤器外圆周面与壳体管状安装部内圆周面之间的相对空间在过滤器的转动方向上逐渐变窄。在这种结构下,粘附在转动过滤器外圆周面上移动的固体物质中所含液体在挤压区中进一步受挤压,从而脱水作用大大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进口的位置比出口低。因此,液体在管状安装部中不断积累到出口高度。这一结构使得从进口流入管状安装部的液体中的固体物质在所积累的液体中散开而一般分布在过滤器外圆周面上。从而可防止始终只有一部分过滤器过滤混合物中固体物质浓度高的部分。从而脱水效率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固体-液体分离装置的基本原理图;图2为沿图1装置中过滤器的转动轴线剖取的剖面图;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固体-液体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的正视剖面图;图4为图3所示过滤器的侧视图;图5为图3所示过滤器的分解图;以及图6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固体-液体分离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的正视剖面图。首先结合图1和2说明本专利技术固体-液体分离装置10的基本原理。固体-液体分离装置10中所使用的过滤器12呈圆柱体,由许多平板形圆环件14相叠而成(或由平板形圆环件14并排而成),各圆环件14之间有一定间隙。相邻两圆环件14的平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决定于混合物中由过滤器12从液体18中分离的固体物质16的粒子大小。换句话说,如要通过减小固体物质在所分离液体18中的比例降低液体18的污染程度,则须减小圆环件14之间的间隙,以减小可在圆环件14之间通过的固体物质的数量。如情况相反,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圆环件14之间的间隙。在所示结构中,过滤器12呈圆柱体,由于用同一外径的圆环件14相叠而成,因此直径保持不变。过滤器12也可用直径向过滤器12一端递减的圆环件14叠成外径向一端递减的截头圆锥形。各圆环件14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液体流过的液体流路。因此,圆环件14的外径与内径之差或图1所示圆环件14的宽度A形成液体流路的液体路径长度。流过圆环件14之间间隙(即由圆圈形形成的间隙)的液体中的一部分固体物质在液体流过这些间隙时粘附在圆环件14的平面上。因此,随着液体流动路径的长度即圆环件14的平面的宽度A的增加,粘附在圆环件14平面上的固体物质的数量也增加。从上可知,圆环件14的平面的宽度A影响着过滤器12的固体-液体分离能力。因此,要提高分离能力就得增加该宽度A。另一方面,如下所述,粘附在圆环件14平面上的固体物质由刮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液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过滤器,该过滤器由许多平板形圆环件彼此间具有间隙地相互靠近而排成一圆柱形; 一壳体,该壳体中有一安装该过滤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被所述过滤器分隔成一过滤器内区和一过滤器外区,从而所述过滤器外区中有一引入固体物质与液体的混合物的进口,且所述过滤器内区中有一把经所述圆环件流入所述过滤器内区的所述液体排出到外部的出口;以及 一刮器,该刮器包括板形突起件,板形突起件的顶端伸入所述圆环件之间的所述间隙中,从而除去粘附在所述圆环件平面上的所述固体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泉俊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