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黎明专利>正文

一二层车位共用一台横移机构的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7732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二层共用一台横移机构的立体车库,它包括下车位台板框架、立柱、上框架,其中下车位台板框架含横移机构,节省了二层的横移机构与框架、钢梁含道轨,减化了结构并大大降低了成本,故障率低(原用两台电机完成横向运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一台0.4kw电机即可,同时也降低了电能消耗)等优点。此结构主要有后横梁、右纵梁、加强横梁、载车波浪板、左纵梁、立柱、上框架左右纵梁、前后横梁、中间加强横梁构成,后横梁、加强横梁、载车波浪板与下左纵梁、下右纵梁相连,立柱连接于下左、右纵梁的上平面,且在上框架左右纵梁的下部,前后横梁、中间加强横梁相接上左右纵梁的内部,由下车位台板框架向左或向右实现横向运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特别涉及一种升降横移式的二层以上车库。
技术介绍
目前在升降横移停车设备中,二层以上的车位必须具备一个升降机构,防坠落机构、横移机构,由于结构复杂,造成故障率高,制造成本高昂。在此方面投资的业主较少,造成城市停车难的紧张局面。本人专利技术专利200810 . 0,一吊二用多位搬运机器人(已发证),专利技术专利 201010143352. 4,升降无轨无线接收吸吊的搬运机器人(已授权),已省去了二层以上每车位的升降机构及防坠落机构。但是还存在二层车位的横移机构,此机构包括横移小车框架,横移传动机构,上横梁含轨道,横移小车框架包括左右纵梁前后横梁各一根,相互组合。 横移传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横移传动主、被动链轮、传动链条、横移主、被动传动轴,带座轴承四组及主、被动滚轮四只,则横移小车通过电机带动滚轮在钢架横梁的轨道上实现横向移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二层共用一台的横移机构, 电机只需0. 4千瓦,完成一二层共同向左或向右横向运动,节省了二层的横移机构、钢架上的上横梁与轨道。结构减化、成本降低、故障减少等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二层车位共用一台横移机构的立体车库,它包括下车位台板框架、立柱、上框架,其中下车位台板框架含横移机构。所述的一台横移机构接触于地面的轨道上,主要有后横梁(1)、右纵梁O)、加强横梁(3)、载车波浪板 (4)、左纵梁(12)、立柱(13)、上框架左右纵梁(14)、前后横梁(15)、中间加强横梁(16)构成,后横梁(1)、加强横梁(3)、载车波浪板(4)与下左纵梁(12)、下右纵梁( 相连,立柱 (13)连接于下左纵梁(12)、下右纵梁O)的上平面,且在上框架左右纵梁(14)的下部,前后横梁(15)、中间加强横梁(16)相接上左右纵梁(14)的内部,由下车位台板框架(18)向左或向右实现横向运动。所述的下车位台板框架包括后横梁、左右纵梁各一根,加强横梁三根,载车波浪板数块,横移机构包括减速电机、主动链轮、链条、被动链轮、主动、被动轮各两只、带座轴承四只,主动、被动传动轴。立柱左右前后各一根,共四根。上框架包括左右纵梁各一根,中间加强横梁三根,前后横梁各一根。后横梁装置于左右纵梁正面后部,左右纵梁装置于后横梁与加强横梁两边,加强横梁装置于两纵梁内侧底部,载车波浪板装置于两纵梁内部并位于加强横梁上方,减速电机装置于正面左纵梁外侧内端,主动链轮装置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只被动链轮装置于主动轴的一边,位于主动轮与带座轴承之间,由链条连接两链轮,主转动轴、被动传动轴通过带座轴承装置于左右纵梁侧部,两主动滚轮装置于主动传动轴的两头,另二只被动滚轮装置于被动传动轴的两边,主动、被动滚轮与地面道轨相接触。立柱左右前后各一根,前两立柱错位布置(为驾驶员存取车辆时增加通道的空间),四根立柱装置于下车位台板框架纵梁上,连接上框架。上框架由锥形纵梁两根、锥形横梁两根、组合成长方型,中间加强梁装置于两纵梁内侧下端,由四立柱与下车位台板框架相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下车位台板框架结合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上下车位台板框架结合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锥形上框架结合侧视图图4-1为总图正视图、图4-2为总图正视图、图4-3为总图侧视图图1中后横梁1、下车位台板框架右纵梁2、加强横梁3、载车波浪板4、减速电机 5、主动链轮6、链条7、被动链轮8、主、被动轮9、带座轴承10、主、被动传动轴11、下车位台板框架左纵梁12。图2中主、被动轮9、下车位台板框架右纵梁2、立柱13、锥形上框架纵梁14、锥形前后横梁15、中间加强梁16。图3中立柱13、锥形上框架纵梁14、锥形横梁15、下车位台板框架左纵梁2、中间加强梁16。图4-1中地面轨道17、下车位台板18、上框架19、搬运器20、上车位台板21、钢索22、钢梁含道轨23、立柱M、升降总车25、顶棚沈、上车位横移小车28。图4-2中下车位台板18、上车位台板21、搬运器20、钢索22、升降总车25、上车位横移小车观。图4-3中主动轮9、下车位台板18、上框架19、纵梁27、上车位横移小车2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二层车位共用一台横移机构的立体车库,包括下车位台板框架、立柱及上框架结构,其中下车位台板框架含横移机构。所述的下车位台板框架含横移机构参见图1 安装在底层地面道轨上,包括后横梁1、右纵梁2、加强横梁3、载车波浪板4、减速电机5、主动链轮6、传动链条7、被动链轮8、 主、被动轮9、带座轴承10、主动传动轴11、左纵梁12等构成。由横移减速电机5带动主动链轮6运转,主动链轮6通过链条7带动被动链轮8运转,被动链轮8带动传动轴11运转, 传动轴11带动主、被动轮9运转,主、被动轮9在地面的导轨上横向运动。所述的上框架参见图3包括纵梁14、前后横梁15、中间加强梁16等构成。纵梁 14由前后横梁15,中间加强梁16相互连接,上框架纵梁14由立柱13连接于下车位台板框架左纵梁2、右纵梁12。所述的总图参见图4-1、4-2、4_3 地面轨道17、下车位台板18、上框架19、搬运器 20、上车位台板21、钢索22、钢梁含导轨23、立柱M、升降总车25、顶棚沈、上车位横移小车 28等构成。地面轨道17预埋在基础的地面上,下车位台板18的主被动轮接触在17上,上框架19通过立柱13与18连接,搬运器20通过钢索22与升降总车25连接,上车位台板21 通过搬运器20搬运后悬置于锥形上框架19内,钢梁含道轨23与左右立柱M连接,升降总车25悬置于上钢梁含道轨23上,上车位横移小车28悬置于三至七层23上,顶棚沈连接于立柱24的上部。现描述各机构的布置、运行、用途及相互关系(参见图4-1、4_2)本段下述,专利技术专利20081021 . 0,一吊二用多位搬运机器人(已发证),专利技术专利201010143352. 4,升降无轨无线接收吸吊的搬运机器人(已授权)的内容。行走总车行走于顶层上横梁的轨道上,任何列数的跨度都能从左端行走到右端,能在每列指定的位置停留。升降机构装置于行走总车框架的后横梁上,钢索从顶层下降到地面。横移机构横移小车布置于二至七层上横梁的轨道上,并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动一列位置,一至七层必须预留一列空位,其余二至七层每列装置一台横移小车,(本技术二层不需横移小车)。存储机构上车位台板,单一悬置于每台横移小车框架内,二层的上车位台板直接悬置于一二层共用的上框架内。现说明一二层共用一个横移机构存取小车的流程。行走总车水平行走到相对应存取车位的所在列,相对应的横移小车停于原位,其余横移小车移开本列(在运行时,行走与横移是同时进行的),参见图4-1。流程上车位台板21原悬置于19上框架内,通过搬运器结合后将21吊起,提升200mm左右,下车位台板18向右横移一列位置,参见图4_2,18移入列三时,搬运器20协同上车位台板21下降至地面。如存车时,点动一下触摸屏上的回位键,搬运器20提升至二层的指定点,下车位台板18向左横移至列二,搬运器20做下降运动将上车位台板21悬置于上框架19内,然后,搬运器20自动回位。其它的取车、存车流程一致。注本技术在专利技术专利2008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二层车位共用一台横移机构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车位台板框架、立柱、上框架,其中下车位台板框架含横移机构,所述的一台横移机构接触于地面的轨道上,主要有后横梁(1)、右纵梁(2)、加强横梁(3)、载车波浪板(4)、左纵梁(12)、立柱(13)、上框架左右纵梁(14)、前后横梁(15)、中间加强横梁(16)构成,后横梁(1)、加强横梁(3)、载车波浪板(4)与下左纵梁(12)、下右纵梁(2)相连,立柱(13)连接于下左纵梁(12)、下右纵梁(2)的上平面,且在上框架左右纵梁(14)的下部,前后横梁(15)、中间加强横梁(16)相接上左右纵梁(14)的内部,由下车位台板框架(18)向左或向右实现横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傅黎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