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7560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它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称重传感器结构复杂,安装使用不方便,承载面积过小,在检测大力值时不稳定,影响称重精度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增加承载面,称重传感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称重精度的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应变片、套筒和电缆线,所述的弹性体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所述的弹性体上、下两端面设有环形梯台,所述的弹性体内侧壁中部和外侧壁中部均向内凹陷,弹性体外侧壁中部贴附有若干个应变片,所述的弹性体套接于套筒内,所述的电缆线通过数据线与应变片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称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衡、汽检线、轨道衡等各类电子称重设备,它通过将重物的质量信号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而现在最常用的就是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使贴附在其上的应变片也随同发生变形, 应变片变形后它的电阻发生变化,最后将电阻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中国专利公告号为 CN201285314Y,公告日为2009年8月5日的技术名称为大力值称重侧力传感器,包括弹性体、应变计、密封外壳和受力压头,弹性体上设有应变孔,所述的应变计设置在应变孔内,密封外壳设置在弹性体的外侧,密封弹性体上应变孔,弹性体的上端设有安装凸台,所述的受力压头设置在安装凸台上,虽然上述技术在测大力值时提高了安全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是结构复杂,安装使用不方便,由于凸台接触面积小,在检测大力值时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从而将称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称重传感器结构复杂,安装使用不方便,承载面积过小,在检测大力值时不稳定,影响称重精度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增加承载面,称重传感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称重精度的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 应变片、套筒和电缆线,所述的弹性体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所述的弹性体上、下两端面设有环形梯台,所述的弹性体内侧壁中部和外侧壁中部均向内凹陷,弹性体外侧壁中部贴附有若干个应变片,所述的弹性体套接于套筒内,所述的电缆线通过数据线与应变片连接。通过弹性体上端面的环形梯台来承载重力,下端面的环形梯台支撑弹性体,增加了承载面,提高了弹性体的稳定性,同时弹性体的内侧壁中部和外侧壁中部均向内凹陷,使弹性体在变形幅度增加,避免因为承载面增加而降低弹性体的形变幅度,影响称重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梯台的顶端面宽度与弹性体侧壁中部凹陷后的厚度相同。 使重力更加直接的传递给弹性体中部,使其发生形变,进而将力传递给应变片。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体外侧壁上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卡接有环形圈, 所述的环形圈与套筒相抵触。由于弹性体在受到重力的作用后横截面积增大,变形,对套筒有向外的推力,通过环形圈的抵触,将部分力反弹会弹性体,减少力在传递过程总的损耗。作为优选,所述的应变片有六个,六个应变片均勻分布与弹性体外侧壁中部。多个应变片共同测量,提高称重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筒外侧壁设有保护模块,所述的电缆线通过防水接头与保护模块连接,所述的数据线通过保护模块与电缆线连接。保护电缆线和数据线的安全,防止水、油等其他物质影响电缆线。因此,本技术的一种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具备下述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成本低,防油、防水、防一般腐蚀性气体及介质,可适用于多种环境,2、通过增加承载面提高稳定性,同时降低弹性体侧壁的厚度,提高形变能力,并且通过环形圈将部分横向的力传递回弹性体,减少了传递的消耗,提高了称重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种俯视图。1-弹性体,2-应变片,3-环形梯台,4-套筒,5-环形凹槽,6-环形圈,7-数据线, 8-保护模块,9-防水接头,10-电缆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包括有弹性体1,弹性体1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在弹性体1的上、下两端面一体制作有环形梯台3,在弹性体1的内侧壁中部和外侧壁中部均向内凹陷,使弹性体1中部在凹陷后的厚度与环形梯台3的顶端面宽度相同,使重力更加直接的传递给弹性体1中部,使其发生形变,同时弹性体1的外侧壁中部均勻贴附有六个应变片2,而套筒4套接于弹性体1,套筒4的中心轴与弹性体1的中心轴重合,弹性体1与套筒4固定连接,在弹性体1的外侧壁上端开有环形凹槽5,环形凹槽5 内卡接有环形圈6,同时环形圈6与套筒4相抵触,由于弹性体1在受到重力的作用后横截面积增大,变形,对套筒4有向外的推力,通过环形圈6的抵触,将部分力反弹会弹性体1,减少力在传递过程总的损耗。在套筒4外侧壁安装有保护模块8,电缆线10通过防水接头9 与保护模块8连接,数据线7 —端通过保护模块8与电缆线10连接,另一端与应变片2连接。通过弹性体1上端面的环形梯台3来承载重力,下端面的环形梯台3支撑弹性体 1,增加了承载面,提高了弹性体1的稳定性,同时弹性体1的内侧壁中部和外侧壁中部均向内凹陷,使弹性体1在变形幅度增加,避免因为承载面增加而降低弹性体1的形变幅度,影响称重精度,同时增加的环形圈6降低了在力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称重精度。权利要求1.一种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1)、应变片(2)、套筒(4)和电缆线(10),其特征是,所述的弹性体(1)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所述的弹性体(1)上、下两端面设有环形梯台(3 ),所述的弹性体(1)内侧壁中部和外侧壁中部均向内凹陷,弹性体(1)外侧壁中部贴附有若干个应变片(2),所述的弹性体(1)套接于套筒(4)内,所述的电缆线(10)通过数据线(7)与应变片(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梯台(3)的顶端面宽度与弹性体(1)侧壁中部凹陷后的厚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弹性体(1)外侧壁上端设有环形凹槽(5),所述的凹槽内卡接有环形圈(6),所述的环形圈(6)与套筒(4)相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应变片(2)有六个,六个应变片(2)均勻分布于弹性体(1)外侧壁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筒(4)外侧壁设有保护模块(8),所述的电缆线(10)通过防水接头(9)与保护模块(8)连接,所述的数据线(7)通过保护模块(8)与电缆线(10)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它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称重传感器结构复杂,安装使用不方便,承载面积过小,在检测大力值时不稳定,影响称重精度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通过增加承载面,称重传感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称重精度的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应变片、套筒和电缆线,所述的弹性体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所述的弹性体上、下两端面设有环形梯台,所述的弹性体内侧壁中部和外侧壁中部均向内凹陷,弹性体外侧壁中部贴附有若干个应变片,所述的弹性体套接于套筒内,所述的电缆线通过数据线与应变片连接。文档编号G01G3/00GK202141503SQ20112021348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金勇, 朱金芝, 郭俊辉 申请人:宁波金旭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中心孔型称重传感器,包括弹性体(1)、应变片(2)、套筒(4)和电缆线(10),其特征是,所述的弹性体(1)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所述的弹性体(1)上、下两端面设有环形梯台(3),所述的弹性体(1)内侧壁中部和外侧壁中部均向内凹陷,弹性体(1)外侧壁中部贴附有若干个应变片(2),所述的弹性体(1)套接于套筒(4)内,所述的电缆线(10)通过数据线(7)与应变片(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芝郭俊辉刘金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旭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