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510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2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更具体的地说涉及一种张力传感器,它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张力传感器结构复杂,安装、加工不方便,存在机械误差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加工方便,且消除了机械误差,检测精度高的张力传感器,包括横梁、加载装置、应变片和电缆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载装置包括U形压条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端面与横梁底面中间处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与横梁相互垂直,所述的U形压条卡接于横梁中间处且下端穿过了连接板,所述的U形压条下端安装有推进装置,所述的横梁两端的上端面均设有半圆形凸起,所述的凸起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应变片贴附于横梁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电缆线与横梁的一端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更具体的地说涉及一种张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使用钢丝绳之前都需要对钢丝绳进行张力测试,测量钢丝的张力是否符合标准,同时在使用之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避免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倒塌断电的事故,而一般检测钢丝绳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凭借工作人员的眼睛对钢丝绳的垂度进行观测, 换算成张力,二是通过锤击凭借声音来判断钢丝绳的张紧程度,三是通过张力传感器进行检测,由于前两者都是依靠经验来进行判断,结果很不准确,第三种虽然检测精度提高了, 但是由于自身设计存在缺陷,对于现在的检测精度要求依然不够准确,中国专利公告号为 CN2165437Y,公告日为1994年5月18日的技术的名称为张力传感器,在梁式电阻应变传感器的两个端部各安装一个滑轮,中间部位安装一个可定量推进,虽然采用二次加载推进的加载装置构成,可消除误差,但是由于梁式电阻应变传感器的自重会使钢丝绳发生一点的变形,进而产生机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张力传感器结构复杂,安装、加工不方便,存在机械误差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加工方便,且消除了机械误差,检测精度高的张力传感器。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张力传感器,包括横梁、加载装置、应变片和电缆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载装置包括U形压条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端面与横梁底面中间处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与横梁相互垂直,所述的U形压条卡接于横梁中间处且下端穿过了连接板,所述的U形压条下端安装有推进装置,所述的横梁两端的上端面均设有半圆形凸起,所述的凸起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应变片贴附于横梁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电缆线与横梁的一端连接。将钢丝绳置于导向槽上,且两个导向槽的底面与U 形压条内侧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当推进装置工作时,U形压条向下运动,拉伸钢丝绳,使钢丝绳发生弯曲,同时钢丝绳将力传递给横梁的两端,使横梁也随之发生弯曲,挤压应变片, 应变片受压检测压力的大小。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加工方便,排除了横梁自身重力的影响,避免了机械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推进装备包括推进螺母和弹性垫圈,所述的推进螺母与U形压条螺纹连接,所述的弹性垫圈位于推进螺母和连接板之间。通过旋转推进螺母使U形压条向下运动,压迫钢丝绳弯曲。作为优选,所述的应变片有两个,两个应变片相对于U形压条对称设置。应变片位于横梁变形幅度最大处附近,提高检测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的电缆线通过防水接头与横梁连接。防水接头起到防水和防油的作用。3因此,本技术的一种张力传感器具备下述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安装、加工方便,2、避免了因为自身的自重引发的钢丝绳变形而带来的误差,消除了机械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种俯视图,图3为图1横梁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U形压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1-横梁,2-应变片,3-凸起,4-U形压条,5-连接板,6-推进螺母,7-弹性垫圈, 8-导向槽,9-防水接头,10-电缆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且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述,一种张力传感器,包括有横梁1,在横梁1两端的上端面均一体制作有一个半圆形凸起3,在凸起3上表面开有导向槽8 (如图3所示)。在横梁1 的下端面中间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和横梁1均与水平面平行,且连接板5与横梁1相互垂直,在横梁1的中间处卡接有U形压条4,且U形压条4下端穿过了连接板5,U形压条4与水平面垂直,同时U形压条4的顶端与导向槽8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U形压条的下端开有螺纹(如图4所示),通过螺纹安装有推进装置,推进装置包括推进螺母6和弹性垫圈7,推进螺母6通过螺纹与U形压条螺纹连接,推进螺母6位于连接板 5的下方,在推进螺母6和连接板5之间安装有弹性垫圈7。在横梁1的前后两侧贴附有两个应变片2,两个应变片2位于横梁1中间处两侧。同时在横梁1的右端端部通过防水接头 9连接有电缆线10。将钢丝绳置于导向槽8上,钢丝绳中间处位于U形压条4的内侧,由于两个导向槽 8的底面与U形压条4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当推进装置工作时,U形压条4向下运动,拉伸钢丝绳,使钢丝绳发生弯曲,同时钢丝绳将力传递给横梁1的两端,使横梁1也随之发生弯曲,挤压应变片2,应变片2受压检测压力的大小。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加工方便,排除了横梁1自身重力的影响,避免了机械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权利要求1.一种张力传感器,包括横梁(1)、加载装置、应变片(2)和电缆线(10),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载装置包括U形压条(4)和连接板(5),所述的连接板(5)上端面与横梁(1)底面中间处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5)与横梁(1)相互垂直,所述的U形压条(4)卡接于横梁(1) 中间处且下端穿过了连接板(5),所述的U形压条(4)下端安装有推进装置,所述的横梁(1) 两端的上端面均设有半圆形凸起(3),所述的凸起(3)上设有导向槽(8),所述的应变片(2) 贴附于横梁(1)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电缆线(10)与横梁(1)的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推进装置包括推进螺母(6)和弹性垫圈(7),所述的推进螺母(6)与U形压条(4)螺纹连接,所述的弹性垫圈(7)位于推进螺母(6)和连接板(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力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应变片(2)有两个,两个应变片(2)相对于U形压条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力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缆线(10)通过防水接头(9)与横梁(1)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更具体的地说涉及一种张力传感器,它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张力传感器结构复杂,安装、加工不方便,存在机械误差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加工方便,且消除了机械误差,检测精度高的张力传感器,包括横梁、加载装置、应变片和电缆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载装置包括U形压条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端面与横梁底面中间处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与横梁相互垂直,所述的U形压条卡接于横梁中间处且下端穿过了连接板,所述的U形压条下端安装有推进装置,所述的横梁两端的上端面均设有半圆形凸起,所述的凸起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应变片贴附于横梁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电缆线与横梁的一端连接。文档编号G01L5/04GK202188932SQ20112025394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金勇, 朱金芝, 郭俊辉 申请人:宁波金旭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芝郭俊辉刘金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旭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