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煜专利>正文

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29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其工艺流程和装置如下:(一)、粗粉原料进入粉碎单元;(二)、Ⅰ级提取单元:由粉碎单元出来的动植物微粉进入该提取单元;(三)、Ⅱ级提取单元;由两级调浆罐、提取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组成;(四)、返液装置:将Ⅱ级提取单元排出的提取液比例送回至前级提取单元;提取单元视需要可布置成多级;如再加Ⅲ、Ⅳ,……级。其连接方法与Ⅰ,Ⅱ级提取装置间的连接相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种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属于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技术。动植物做为药物和保健品应用时,为了减少服用量,往往采用提取工艺,将其有效成份提取出来。在提取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浸提,即使用水、乙醇等溶媒,经过浸泡,加热蒸煮,使动植物中的有效成份溶入溶媒中,再经固液分离,如采用过滤、压滤、沉降等方法将余渣去掉,再对提取液采取纯化、浓缩、干燥等处理最终得到浓缩提取液或干燥提取物。这种浸提方法费时长,提取温度高(80℃-100℃),使用溶媒量大,在不少情况下还必须使用价格昂贵的溶媒,如酒精。从而使提取效率低,成本高,破坏热敏性有效成份。特别是由于这种方法是靠浓度差扩散原理使有效成份从动植物体内迁出的,使提出的成份不彻底、不完全,造成资源的浪费。具体说明如下在这种常规浸提工艺中,进入提取过程的动植物体是原材或经粗碎的颗粒。动植物体的细胞绝大多数是完整的,并成团簇状存在。提取时必须首先将材料在溶媒中浸泡(加热,有时尚需加压)使溶媒进入动植物体内,在细胞内,有效成份溶入溶媒。这时细胞内的有效成份浓度大于细胞外的有效成份浓度。建立了有效成份向细胞外溶媒扩散的条件。扩散从颗粒外层细胞开始,随着扩散运动的进行,外层细胞内的成份浓度逐渐降低,与内层细胞内成份的浓度形成浓度差,内外层细胞间的成份扩散随之开始,有效成份进入胞外溶媒必须穿越一个细胞壁或膜(外层细胞)或数个细胞壁(膜)甚至数十、上百个细胞壁(膜)。大分子成份受细胞壁(膜)穿透性的影响可能根本不可能到达胞外溶媒,对于小分子成份,穿越细胞壁(膜)也要受到阻力作用,穿过的细胞壁(膜)愈多阻力愈大。即细胞内外存在扩散阻力,细胞间也存在扩散阻力。这种阻力的存在必然影响成份从动植物体内的迁出,使提取的成份量不彻底,品种不完全。为克服上述提取方法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和装置”,达到解除完整细胞壁(膜)对成份溶出的阻力,以提高成份提取率,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其工艺流程如下(一)、粗粉原料进入粉碎单元将原料粗粉粉碎至细胞破碎水平;(二)、I级提取单元初次提取单元,由粉碎单元出来的动植物微粉进入该提取单元;由两级调浆罐、提取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组成;(三)、II级提取单元二次提取单元,也为溶媒加入口;由两级调浆罐、提取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组成;(四)、返液装置将II级提取单元排出的提取液比例送回至前级提取单元;提取单元视需要可布置成多级;如再加III、IV,……级。其连接方法与I,II级提取装置间的连接相同。本专利技术一种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其装置的组成和工作流程如下将动植物物料粗碎后送入微粉机,由微粉机将物料粉碎至细胞破碎水平;将细胞破碎后的微粉送入调浆罐I,加入返回液和溶媒,调节料液比达到予定水平,以适应提取装置(微粉提取机I)的要求,调好的浆液送到提取装置(微粉提取机I)进行提取作业,提取作业完成后将料浆送入调浆罐I’,加入返回液和溶媒,按后续分离作业的要求将料浆调至合适的料液比,调整料液比后,料液进入固液分离装置(离心沉降分离机I),在一定的分离因数下进行料液分离作业;分离出的液体即为本工艺流程所要求出的产品。由固液分离装置(离心沉降分离机I)分离出的固体料送入调浆罐II同时加入溶媒调整浆料比,以适应后续提取装置(微粉提取机)的要求;调好的料浆送入提取装置(微粉提取机II)再次进行提取作业,作业完成后将料浆送入调浆罐II’,同时加入溶媒,调整料浆浓度,以适应固液分离装置(离心沉降分离机)的需要;调好的料浆送入固液分离装置(离心沉降分离机II),在一定的分离因数下使料液分离,分离后的余渣待处理,分离后的余液经返回液连接管线和返回液控制分配阀,按需要的比例送入调浆罐I和调浆罐I’;提取单元视需要可布置成多级;如再加III、IV,……级。其连接方法与I,II级提取装置间的连接相同。本专利技术一种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其最主要的特点和优点是进入提取作业的动植物已达到或在提取过程中被粉碎到细胞破碎的水平。此时细胞内容物已直接暴露于溶媒中,因细胞壁(多层或单层)存在而形成的扩散阻力已不存在。采用的微粉提取机使物料与溶媒处在强烈的相对冲击运动中,从而使有效成份迅速从动植物组织上洗脱下来,特别是采用动态提取机时,液料被充分搅拌,使料液处于强烈的相对冲击运动的同时,物料还被强烈的正向挤压和切向剪切,挤压力迫使颗粒内部的有效成份,随溶媒挤出,剪切力加速有效成份从颗粒表面洗脱下来,在此同时颗料又被粉碎成更小的颗粒,更加速了有效成份挤出和洗脱的进程。提取作业采用了沉降分离技术,使提取的液渣分离成为可能并达到最佳效果。采取二级提取或更多级的方法使提取更彻底更完全,具有下列一些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取率高如葛根素,其粗粉提取率为1.53%,细粉提取率分别为2.46%(10℃)3.04%(40℃)2、提取温度低如葛根素,其粗粉常温-100℃细粉为10℃-100℃3、累积溶媒用量少如葛根素,其粗粉为2600ml细粉为1300ml4、提取组数少如葛根素,其粗粉3次 细粉2次5、提取时间短如葛根素,其粗粉1-2h/次总时间3-6小时细粉第一次5分钟第二次3分钟,共计8分钟6、对溶媒要求降低如葛根素,其乙醇10℃细粉提取率达91.5%;水提40℃细粉提取率可达95%;水提40℃比醇提10℃效果要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图2本专利技术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 粉碎单元 2 I级提取单元 3 II级提取单元4 返液装置 5 微粉机6、16 调浆罐(调浆罐I)7、17 提取装置(微粉提取机I) 8、18 调浆罐(调浆罐I’)9、19 固液分离装置(离心沉降分离机I)10、20 调浆罐(调浆罐II) 11、21提取装置(微粉提取机II)12、22 调浆罐(调浆罐II’)13 固液分离装置(离心沉降分离机II) 14 返回液控制分配阀15 返回液连接管线23 粗粉24 溶媒25 产品26 渣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请参阅图1、图2所示,整个工艺流程由4部分构成(一)、原料粗粉23进入粉碎单元1其使用的设备为微粉机5(如选用专利号为95234942.6的微粉机),将原料粗粉23粉碎成细粉,粉碎至细胞破碎水平,一般为200目至300目;(二)、I级提取单元2初次提取单元,动植物微粉加入口,也设有溶媒和回液加入口,由两级调浆罐6、8,提取装置7(微粉提取机I)和固液分离装置9(离心沉降分离机I)组成;(三)、II级提取单元3二级提取单元3,设有溶媒24和返回液加入口,由两级调浆罐10、12,提取装置11(微粉提取机II)和固液分离装置13(离心沉降分离机II)组成;(四)、返液装置4将II级提取单元3排出的提取液(即返回液)按比例送回至前级提取单元;具体来说,其工艺过程是原料粗粉23粗碎后进入粉碎单元1-物料被粉碎至细胞级微粉水平,即细胞破壁水平,破壁率一般大于80-95%,粉体细度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植物微粉有效成份提取的工艺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流程的步骤如下: (一)、粗粉原料进入粉碎单元:将原料粗粉粉碎至细胞破碎水平; (二)、Ⅰ级提取单元:初次提取单元,由粉碎单元出来的动植物微粉进入该提取单元;由两级调浆罐、提取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组成; (三)、Ⅱ级提取单元:二次提取单元,也为溶媒加入口;由两级调浆罐、提取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组成; (四)、返液装置:将Ⅱ级提取单元排出的提取液比例送回至前级提取单元; 提取单元视需要可布置成多级;如再加Ⅲ、Ⅳ,……级。其连接方法与Ⅰ,Ⅱ级提取装置间的连接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煜庄香久尚道忠韩宝刚任华荣姜勇
申请(专利权)人:何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