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态床反应器中合成油与催化剂的分离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709830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浆态床反应器中液体合成油与固体催化剂的分离方法和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特征是:含催化剂的油浆分配进入一组分离单元,进行沉降分离后,固体催化剂向下沉降形成浓缩油浆,送回浆态床反应器的反应区;部分合成油向上流动,与浓缩油浆分离形成净化油成为反应器的主要产品。所述分离单元包括壳体、油浆入口、油浆分布管、下隔离板、浓缩油浆出口、上隔离板和净化油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简单易行和设备运行稳定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液分离,尤其是浆态床反应器中液体合成油与固体催化剂的分离方法和设备。US4605678提出了让待分离浆液通过一种具有高梯度磁场的磁化过滤元件,使催化剂与合成油分离。净化合成油作为浆态床反应器的产品可进一步提质加工,分离出的催化剂通过反洗过滤元件返回反应器。虽然高梯度磁场有助于具有铁磁性催化剂的分离,但仍然需要过滤元件滤掉催化剂,这样就难免产生催化剂堵塞滤件微孔问题。US5811469提出了在浆态床合成反应器中,用一种下导管进料产品过滤器进行合成油和催化剂的分离。在反应器中,采用一根上进下出的导管,导管中有一个圆管型过滤器,待分离的含催化剂浆液从导管上口进入导管,由于催化剂的沉降浓缩,使导管下部的浆液密度增大,并迅速向下流动从导管下口出来进入反应器中的浆液中。含催化剂的浆液从上到下流经导管时,部分合成油通过过滤器滤件进入过滤器管中,并由此抽出反应器,达到合成油与催化剂的分离。该专利描述的合成油与催化剂的分离很难实现,这是因为反应器浆液中的催化剂也存在沉降问题,因此也存在催化剂的浓度梯度。导管下部浆液的密度与下口外反应器中的油浆不存在密度差或密度相差很小,导管中浆液的流动速度很小,在过滤器滤件表面很难形成横流状态,无法阻止细微催化剂颗粒进入滤件微孔堵塞过滤通道,使过滤器过滤效率逐渐下降或完全失去作用。US6217830提出使用烃类溶剂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超临界萃取的方法,进行合成油与催化剂的分离。使处于超临界或接近超临界状态的烃类溶剂与含催化剂的合成油浆接触,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部分合成油溶于烃类溶剂中形成富合成油相,另一部分合成油和催化剂则形成富催化剂浆液,通过分离这两相,达到合成油与催化剂的分离。该专利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复杂,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都比较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浆态床反应器液体合成油与固体催化剂的分离方法,其特征是含催化剂的油浆分配进入一组分离单元,在分离单元中,进行沉降分离,固体催化剂向下沉降形成浓缩油浆,然后排出分离单元,各个分离单元排出的浓缩油浆送回浆态床反应器的反应区;部分合成油向上流动,与浓缩油浆分离形成净化油,然后向上排出分离单元,各个分离单元出来的净化油成为反应器的主要产品。本专利技术方法所用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分离设备由一组分离单元组成,其中分离单元是一种箱体结构,包括壳体、油浆入口、油浆分布管、下隔离板、浓缩油浆出口、上隔离板和净化油出口。本专利技术推荐油浆分布管为多孔盘管,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为多孔板或多孔盘管。所述分离单元的个数是由浆态床反应器合成油的产量、分离单元的直径、浆液的性质和催化剂的性质决定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既可在浆态床反应器的外部使用,也可在浆态床反应器的内部使用。在反应器内部使用时,既可位于反应区上部,也可位于反应区下部。对于液体粘度高、密度大,固体颗粒小,固液分离困难的情况,可以在固液混合物进入分离装置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或稀释剂,使液体粘度、密度变小,从而加快固体颗粒的沉降分离,也可以在分离单元底部采取强磁场,使油浆中的铁磁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在磁场作用下,加快沉降分离的速度。本专利技术的固液分离方法和设备,解决了过滤分离时因大量固体颗粒在滤件表面沉积造成的分离效率低下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简单易行和设备运行稳定的特点。首先,对于现在采用的沉淀铁型等浆态床F-T合成催化剂,由于最小颗粒直径大于20微米,分离单元可以不使用过滤元件,因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存在滤件的堵塞问题,且合成油的分离效率和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都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器内分离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附图及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由8个分离单元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分离设备。图2是本专利技术分离单元的一种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分离单元的另一种结构。图4是本专利技术分离单元的第三种结构。图5是本专利技术分离单元的第四种结构。图6是多孔盘管的一种结构。图7是多孔板的一种结构。图8是本专利技术分离设备位于浆态床反应器上部的一种结构。图9是本专利技术分离设备位于浆态床反应器上部的另一种结构。图10是本专利技术分离设备位于浆态床反应器上部的第三种结构。图11是本专利技术分离设备位于浆态床反应器下部的一种结构。图12是本专利技术分离设备位于浆态床反应器下部的另一种结构。图13是本专利技术分离设备位于浆态床反应器下部的第三种结构。如图1所示,由浆态床F-T合成反应器产生的含催化剂油浆由油浆入口1分配进入一组分离单元,在分离单元中,进行沉降分离,固体催化剂向下沉降形成浓缩油浆,然后由浓缩油浆出口3排出分离单元,各个分离单元排出的浓缩油浆合并后送回浆态床反应器的反应区;部分合成油向上流动,与浓缩油浆分离形成净化油,然后向上由净化油出口2排出分离单元,各个分离单元出来的净化油合并后成为反应器的主要产品。图1所示分离单元的个数为8,实际应用中如对于一个直径为10米,年生产合成油50万吨的浆态床F-T合成反应器,采用器内分离方法时,分离单元的个数为1-8个;对于催化剂在60分钟内能沉降20厘米的含催化剂浆液体系,用7个10米直径的分离单元组成的分离设备,即可达到合成油与浓缩油浆的完全分离。分离单元的个数可用如下的简化公式来确定n≥72wvπD2td2(ρC-ρ0)·g]]>式中n---分离单元的个数w---合成油年产量,kgv---分离单元中油浆的运动粘度,m2/sπ---圆周率D---分离单元直径,mt---年开工时间,sd---分离催化剂最小直径,mρC---催化剂密度,kg/m3 ρ0---分离单元中油浆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图2、图3、图4和图5中,分离单元包括壳体23、位于壳体23中部的油浆分布管5、位于壳体23上部的上隔离板9和位于壳体23下部的下隔离板6。图2中,油浆分布管5是多孔盘管,多孔盘管上设有油浆入口1,下隔离板6和上隔离板9是多孔板,下隔离板6下方形成下集油室7,下集油室7上设有浓缩油浆出口3;上隔离板9上方形成上集油室10,上集油室10上设有净化油出口2。使用时,待分离油浆通过油浆入口1进入分离单元内部,经油浆分布管5径向均匀分布于分离单元内,由于催化剂的沉降,在分离单元下部形成浓缩油浆,浓缩油浆经下隔离板6进入下集油室7,再经浓缩油浆出口3抽出分离单元。净化油向上经上隔离板9进入上集油室10,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经净化油出口2排出分离单元。图3与图2的区别是下隔离板6是多孔盘管,其上设有浓缩油浆出口3,使用时在分离单元下部形成的浓缩油浆,进入下隔离板6的多孔盘管中并由浓缩油浆出口3抽出分离单元。图4与图2的区别是上隔离板9是多孔盘管,其上设有净化油出口2,使用时,在分离单元中的净化油向上进入上隔离板9的多孔盘管中并由净化油出口2排出分离单元。图5与图2的区别是下隔离板6和上隔离板9均是多孔盘管,下隔离板6的多孔盘管上设有浓缩油浆出口3,上隔离板9的多孔盘管上设有净化油出口2。使用时在分离单元中,由于催化剂的沉降,在分离单元下部形成浓缩油浆,浓缩油浆进入下隔离板6的多孔盘管中并由浓缩油浆出口3抽出分离单元;净化油向上进入上隔离板9的多孔盘管中,在内外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浆态床反应器中合成油与催化剂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含催化剂的油浆分配进入一组分离单元,在分离单元中,进行沉降分离,固体催化剂向下沉降形成浓缩油浆,然后排出分离单元,各个分离单元排出的浓缩油浆送回浆态床反应器的反应区;部分合成油向上流动,与浓缩油浆分离形成净化油,然后排出分离单元,各个分离单元出来的净化油成为反应器的主要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