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液晶显示器及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9561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液晶显示器及驱动方法,其中,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并联在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阵列,所述发光阵列由多个串联的发光单元构成,其中所述发光单元由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构成;驱动电路,用于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提供电压差,以驱动发光阵列中正向发光二极管或者反向发光二极管发光;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时序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控制正向发光二极管和反向发光二极管发光时间的时序控制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防ESD的功能,并且可以提高背光源的亮度及背光源的均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液晶显示器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作为其背光源,主要包括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现有LED背光源是一种点光源,侧光式背光源中, 多个LED相邻设置在一条直线上;直下式背光源中,多个LED均勻排布在一个平面上。。如图1所示,现有LED背光源是一种静电敏感元件,当受到过高的反向高压,如发生静电放电(Electrical Static Discharge,简称ESD)和过度电性应力(Electrical Over Stress,简称E0S)等作用时,由于LED的PN结是直接连接在电路中,当LED的阳极和阴上的极性不同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且无法及时释放时,电荷能量一旦超过LED芯片最大承受值时,电荷将以极短的瞬间(纳秒级别)在LED两个电极层之间进行放电,从而造成漏电、暗亮、死灯、电性飘移等现象。如图2所示,为了保护LED背光源免受静电损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齐纳二极管作为LED的放电回路,其中,齐纳二极管(zener diode)又称为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直到临界反向击穿电压前都具有很高电阻的半导体器件,而在临界击穿点上,反向电阻就会降低到一个很少的数值,在这个低阻区中电流增加而电压则保持恒定,利用这种特性,可以与 LED反向并联,以便及时释放掉LED两端的静电荷,以达到保持LED两端电压不致过高而击穿的作用。但图2所示电路的缺点在于由于齐纳二极管在电路中仅起到静电防护作用而并不发光,如果每一个LED均并联一个齐纳二极管用于静电防护,则会增加保护电路的成本,并且,由于背光源中有一半的二极管器件没有超到发光的作用,因此容易发生萤火虫不良现象。其中,萤火虫不良现象是指由于背光源中能够发光的LED点光源分布比较松散,从而导致背光源的光线明暗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以防止发光二极的静电损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中包括并联在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阵列,所述发光阵列由多个串联的发光单元构成,其中所述发光单元由两个反向并联、互相起稳压保护作用的发光二极管构成;驱动电路,用于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提供电压差,以驱动发光阵列中正向发光二极管或者反向发光二极管发光,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是指发光时电流方向由第一接线端的流向第二接线端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是指发光时电流方向由第二接线端的流向第一接线端的发光二极管;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时序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控制正向发光二极管和反向发光二极管发光时间的时序控制信号。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中包括上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驱动方法,其中包括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交替发光;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发光时,与每个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的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为每个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提供稳压保护,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发光时,与每个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的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为每个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提供稳压保护。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每个发光单元中的两个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且互相起稳压保护作用,从而首尾连接构成环路,以实现防ESD的功能;而且,由于使用的二极管器件均为可发光的发光二极管而不使用不能发光的齐纳二极管,从而在不增加电路驱动能力的情况下, 既可以提高背光源的亮度,又能够提高背光源的均一度,减少萤火虫不良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LED的一种电路图;图2为现有LED的另一种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驱动电路的一种可选电路图;图6为图4所示驱动电路的另一种可选电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一种实际布局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另一种实际布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包括并联在第一接线端13和第二接线端14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阵列10, 该发光阵列10由多个串联的发光单元构成,每个发光单元由两个反向并联、互相起稳压保护作用的发光二极管,即正向发光二极管11和反向发光二极管12构成,其中,正向发光二极管11的阳极连接反向发光二极管12的阴极,正向发光二极管11的阴极连接反向发光二极管12的阳极,使二者首尾连接构成环路。通过采用上述发光单元结构,由于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单独组装而无需进行一体封装,因此可以单独使用或更换,与现有技术中必须将发光二极管与齐纳二极管一体封装的方式相比,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另外,所述发光阵列10可以为多个,如图3所示,均并联于所述驱动电路40上。另外,该发光二极管背光源还包括驱动电路40,用于为第一接线端13和第二接线端14之间提供电压差,以驱动发光阵列10中正向发光二极管11或者反向发光二极管发光12,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11是指发光时电流方向由第一接线端13的流向第二接线端14 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12是指发光时电流方向由第二接线端14的流向第一接线端13的发光二极管;如图所示,该驱动电路40包括时序信号输入端41,用于接收控制正向发光二极管11和反向发光二极管12发光时间的时序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时序信号输入端接收的时序控制信号为周期性的脉冲信号或者也可以为非周期信号。具体地,为了实现使发光二极管点亮发光,所述驱动电路40为所述发光阵列10的第一接线端13和第二接线端14之间提供的驱动电压的绝对差值需要为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额定电压的整数倍,其中所述整数为所述发光阵列10中串联的所述发光单元的个数。 例如,当所述发光阵列10中串联有八个发光单元,且每个发光单元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额定电压为3V时,根据串联分压原理,第一接线端13和第二接线端14之间需要提供绝对差值为3X8 = 24V的驱动电压,才能使八个发光单元中的正向发光二极管均被点亮发光。用于所述驱动电路40的驱动方法为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11和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12交替发光;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11发光时,与每个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11反向并联的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12为每个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11提供稳压保护,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12发光时,与每个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12反向并联的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11为每个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12提供稳压保护。具体地,可以通过将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设置为 50%等方式,使所述正向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在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阵列,所述发光阵列由多个串联的发光单元构成,其中所述发光单元由两个反向并联、互相起稳压保护作用的发光二极管构成;驱动电路,用于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之间提供电压差,以驱动发光阵列中正向发光二极管或者反向发光二极管发光,所述正向发光二极管是指发光时电流方向由第一接线端的流向第二接线端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向发光二极管是指发光时电流方向由第二接线端的流向第一接线端的发光二极管;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时序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控制正向发光二极管和反向发光二极管发光时间的时序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帅路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