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聚酯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709498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聚酯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该共聚酯主要由二元醇、二元酸或二元酸的酯化衍生物、含硅化合物或/和含氟化合物共聚而成;其含硅化合物或/和含氟化合物共聚单元含量相对于共聚酯总重量为0.2~30.0wt%;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非常明显,得到性能且成本低的疏水性聚酯,经纺丝、高次加工织成具有疏水性的织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聚酯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聚酯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纤维、薄膜、塑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聚酯结构的限制,在聚酯作为纤维使用的场合,其吸湿性和防水性的缺点就显现了出来,于是这就大大限制了聚酯纤维的应用领域。如每到梅雨季节,人们就会感到心情不爽,腰部也会变得沉重不适。这种不快和不适不仅来自空气中的湿气,被雨水淋湿也是够令人讨厌的。诚然,人们可以用雨伞或雨衣来挡雨,但有时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果雨下得很大,雨衣中就会渗水,浑身湿漉漉的,且不透气,使人更为难受。在体育界也是一样,运动衣的透湿性越好,穿着就越舒适,这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为了穿着舒适,就要求衣料具有透湿性和防水性,而支撑防水性的就是一种被称之为 “疏水性”的一种性质。雨伞不透水,这种不透水性也就是疏水性。为什么说衣料的疏水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呢?很明显,当水附着在衣料上时,如果这种衣料不具备疏水性,那末水滴就会一直附着在衣料表面而不掉落,而且早晚会渗到衣料里面去,还因为水在衣料表面形成水膜,把为确保透湿性而留着的纤维之间的间隙全部堵塞。如果衣料具有疏水性,水在表面就留不住,也就不会造成令人不快的事态。人们很早就曾在衣料的防水性和透湿性上下过不少功夫,但为了能制成透湿性更为优越的衣料,并不仅仅是要求衣料不透水,而且要求粘在表面的水滴,能尽可能地保持最小限度的大小并滑落下来,也就是说,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经过专利检索发现,如专利申请号CN200810205055. 0,题名为聚合物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该文主要通过配制聚合物分散液和疏水性二氧化硅分散液;将两种分散液混合均勻后制成疏水涂料,最终喷涂在各种材质的表面。此方法中所制成的成品具有较高的疏水性能,但不足之处其要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另外,在文献检索发现,Feng Zhou等在《化学学报》(2006年64卷8期)上发表的文章《溶胶凝胶法制备仿生超疏水性薄膜》,该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和自主装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薄膜。其不足之处是步骤太过于繁琐。因此如何改善聚酯材料的疏水性问题被提了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疏水性能且成本低的共聚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共聚酯,主要由二元醇、二元酸或二元酸的酯化衍生物、式1所示的含硅化合物或/和式2所示的含氟化合物共聚而成;式1 权利要求1. 一种共聚酯,其特征是该共聚酯主要由二元醇、二元酸或二元酸的酯化衍生物、式 1所示的含硅化合物或/和式2所示的含氟化合物共聚而成; 式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酯,其特征是该共聚酯中含硅化合物的共聚单元或/ 和含氟化合物的共聚单元重量占共聚酯总重量的0. 2 30. Ow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聚酯,其特征是所述含硅化合物,是由单羟基聚硅氧烷或单胺基聚硅氧烷与三元或四元羧酸或其羧酸酐反应后得到的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聚酯,其特征是所述含氟化合物,是由单羟基氟醇或单胺基氟胺与三元或四元羧酸或其羧酸酐反应后得到的化合物。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共聚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1)由单羟基聚硅氧烷或单胺基聚硅氧烷与三元或四元羧酸或其羧酸酐进行反应,生成如下式1所表示的含硅化合物; 式1 6.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共聚酯在制备疏水性纤维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聚酯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该共聚酯主要由二元醇、二元酸或二元酸的酯化衍生物、含硅化合物或/和含氟化合物共聚而成;其含硅化合物或/和含氟化合物共聚单元含量相对于共聚酯总重量为0.2~30.0wt%;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非常明显,得到性能且成本低的疏水性聚酯,经纺丝、高次加工织成具有疏水性的织物。文档编号C08G63/78GK102336898SQ20101023649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6日专利技术者卢群英, 望月克彦, 李旭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聚酯,其特征是:该共聚酯主要由二元醇、二元酸或二元酸的酯化衍生物、式1所示的含硅化合物或/和式2所示的含氟化合物共聚而成;式1:其中n为1~20的整数,m为1或2,R1~R7为碳原子数为1~18的烷基或芳香基,R’为酯基、酰胺基或亚酰胺基;式2:其中x为0~12的整数,y为3~20的整数,z为1或2,R”为酯基、酰胺基或亚酰胺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群英李旭望月克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