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废水净化处理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7091520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废水的净化设备,包括顺序连接的如下装置:旋流分离器,包括无机非金属材质的微旋流管(3)和套装在微旋流管(3)外的金属材质的外壳(2),用于对含油废水进行离心沉降处理;吸附分离器,内部装有有机改性黏土矿物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水中的油,实现油水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净化设备的旋流分离器采用新型无机材料制备而成,具有耐腐蚀,耐磨损,容易加工,生产成本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净化含油废水的处理能力大,废水处理量达到10-100m3/hr;净化效率高,油类去除率大于90%,浊度去除率大于90%,净化后的清水油含量低,浊度低,达到回用或排放要求,排放的污水净化后达到国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和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微旋流分离和吸附技术联合净化含油废水的方法和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含油废水主要来自于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焦化、煤气发生站、机械加工、船舶等行业。含油污水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是多方面的,油类污染物中多含芳香烃类物质,而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性。油类污染物对海洋或河流造成的危害包括破坏生态平衡、生活及生产用水水源地污染和破坏沿岸景观;对土壤的污染体现在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等。每滴石油可形成0. 25平方米的油膜,使大气与水隔绝,破坏正常的复氧条件,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水体中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严重时造成死亡。含油废水处理使排放的废水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者达到废水进行膜法深度处理过程中膜组件的进水要求,实现中水回收再利用。一般地,含油废水的含油量可能高达几千个ppm,而处理后的排放标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般是小于IOppmJft 舶含油废水处理标准(GB3552-8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小于15ppm ;膜分离法预处理的标准要求最高,要求达到小于lppm。将含油废水的油含量从几千个ppm处理达到上述各种标准,一般都是需要几种处理技术的组合才能实现。废水中油类污染物质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1.浮油,油滴粒径大于100 μ 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2.机械分散油,油滴粒径介于10-100 μ m之间,悬浮于水中;3.化学乳化油,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形成的乳化油,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4.溶解态油,以近分子级尺寸存在的油类,难以去除;5.油渣,附着在固体悬浮物上的油类,易于去除。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污水除油技术有重力油水分离技术、气浮分离技术、生化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旋流分离技术、深床过滤分离技术、吸附分离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等,其中重力油水分离技术、气浮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旋流分离技术和深床过滤分离技术对浮油、油渣和部分机械乳化油具有良好的分离去除作用,但这些技术对化学乳化油和溶解态油则没有作用;生化分离技术对各种状态的油类污染物都有去除作用,但是由于微生物对环境的敏感性,该技术方法对进水中的油含量、油含量波动范围、温度和PH 值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生化分离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吸附分离技术对机械乳化油、化学乳化油和溶解态油类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目前广泛应用的吸附材料主要就是活性炭, 但活性炭对油类污染物的吸附容量不高,一般小于5%,同时其微孔结构中的微孔又容易被油类污染物污堵,造成其吸附能力下降,使其在处理含油污水时失活快,更换周期短,处理费用高;高级氧化技术多用来处理微量的溶解态油类,一般来说该技术的处理费用过高。由此可见,目前的各种处理技术中,仅仅靠单一分离技术还无法实现将含油污水处理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或者达到膜分离技术对进水中油含量的要求,因此,目前已经研究开发了多种分离技术相结合的组合处理技术,如油水重力分离技术与深床过滤相结合的组合处理技术;气浮分离技术与深床过滤相结合的组合处理技术;油水重力分离技术与吸附(活性炭)分离相结合的组合处理技术等两级处理工艺。但是上述两级组合处理工艺中,仍然存在第二级处理精度不高,或者处理成本高(如活性炭吸附更换周期短)等问题。 为了达到中水回用或废水排放要求,还需要有后续的深度处理。其中,旋流分离技术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备的旋流分离器,但是,含油废水,尤其是油田注入水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和铁细菌FB)、 矿化度腐蚀(Cl-,H2S),以及溶解氧腐蚀。这些腐蚀性组分对金属材料将会造成严重的腐蚀,影响分离效果。;另外,以金属材质制备旋流分离器,其加工工艺困难,生产成本高,而且金属材质旋流器内与注体接触的表面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光滑度,降低旋流作业的效率。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8253Y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阿基米德螺线形入口的油水分离旋流器,包括旋流腔(1)、锥管O)、尾管段(3)、溢流嘴0)、旋流套管 (5),旋流腔(1)、锥管O)、尾管段C3)依次连接,旋流腔(1)与旋流套管( 连接,旋流腔 (1)、旋流套管(5)内装有溢流嘴G),用于分离进口浓度小于20%的油水混和物;授权公告号为CN201200824Y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旋流油水分离器(1),包括顺次连接的入口段O)、第一锥体C3)和稳流段(7);所述入口段( 设有至少一个切向入口(11),进液管(8)与切向入口(11)相接;该第一锥体(3)向下收缩,具有加速段(5)、油水分离段(6); 所述稳流段(7)呈细长形的圆柱管,其尾部设有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入口段( 上方与之相接的第二锥体或收缩体G),该锥体或收缩体向上收缩,并具有顶部开口(14);授权公告号为CN25^510Y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新型入口、溢流结构的油水分离旋流器,由溢油口、圆柱段、入口、大锥段、小锥段、直管段组成,圆柱段、大锥段、小锥段、直管段顺序连接,圆柱段上有入口,圆柱段的顶面上有溢油口,和以往的除油和/或顶分旋流器相比采用涡流屏蔽罩和/或溢流探测实心柱,柱中心有溢流孔的新结构,旋流器入口向液体主流动方向倾斜某一角度。上述旋流分离器均存在含油废水腐蚀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的机械强度低,分离效果差等缺陷。其他旋流分离技术也存在耐腐蚀性差,处理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如申请号为200710194592. 5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净化含油污水处理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三相旋流分离器的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三相旋流分离器的含油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有药剂处理投入段、三相旋流分离器和氧化过滤吸附段,其中三相旋流分离器包括有下部锥形污泥收集器、上部的有旋流沉降区、斜管沉降区和过滤层区。该净化处理系统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处理精度低,处理工艺复杂,需要投放混凝剂、助凝剂和絮凝剂等化学药剂,污泥量大,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含油废水的净化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微旋流分离技术和吸附分离技术相结合的组合分离处理技术,本专利技术方法对含油污水处理效率高,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精度高,耐受来水冲击能力强,产水水质高,操作费用合理,操作维护方便,操作费用低,废水处理成本低。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含油废水的净化设备,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如下装置旋流分离器,包括微旋流管、套装在微旋流管外的外壳和与微旋流管相通的溢流管,和吸附分离器,内部装有有机改性黏土矿物吸附材料,吸附水中的油。其中,微旋流管,具有从上至下顺序呈一体连接的内部连通的圆筒腔、大锥度腔和小锥度腔,其中,圆筒腔的侧面开设有由外至内呈渐开线形的进水口,且进水口由外至内开口逐渐变窄。特别是,外壳具有连为一体的第一外套和第二外套,其中第一外套固定安装在微旋流管上部,并将微旋流管的圆筒腔的顶端封闭,第二外套套装在微旋流管下部;溢流管安置在圆筒腔内,与圆筒腔相通,沿高度方向延伸并穿过其顶部,与第一外套固定连接;其中,微旋流管与外壳之间填充粘合剂,将外壳与微旋流管固定连接,并且使外壳与微旋流管中心定位,防止外壳对微旋流管的撞击。其中,微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废水的净化设备,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如下装置:旋流分离器(1),包括微旋流管(3)、套装在微旋流管(3)外的外壳(2)和与微旋流管相通的溢流管(9),和吸附分离器(20),内部装有有机改性黏土矿物吸附材料,吸附水中的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辉陆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