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的制造模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120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有关一种固定装置的制造模具,包括下模、上模,下模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呈内凹的下模穴,并于下模穴内凸设有供固定元件锁固头放置抵靠的基座,且基座内设有贯穿外部以供固定元件锁固体置入的通孔,该上模为相对组装于下模上,且上模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对应下模穴呈内凹的上模穴,并于上模穴内顶面朝下凸设有抵持于锁固头顶面的环形阻隔肋,且上模穴于环形阻隔肋外侧隔离形成成型空间而对正下模穴,让锁固头外周缘配合上模穴的成型空间、下模穴,再以预设原料一体成型外套筒时,利用上模穴的环形阻隔肋阻挡以避免预设原料溢流至锁接部,达到保持固定元件的锁接部完整、以方便配合手工具驱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的制造模具,尤指固定元件外部成型外套筒保持锁接部完整的模具,利用上模穴的环形阻隔肋隔离锁接部与成型空间,阻挡预设原料由成型空间溢流至锁接部,达到保持锁接部完整而可配合手工具驱动的目的。
技术介绍
一般的板材(板对板)于组装、接合时,是利用具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其是将螺钉、套环先固定于外层的面板上,先旋动旋钮而供螺钉锁入内层的面板形成预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将螺钉锁紧后,则使外层面板与内层面板锁接定成一体,此种多层板体的锁接模式,为可运用于工作母机或者其它板对板连接的板材所使用;然该等工作母机需要运用板材进行锁接处,大都为动力装置或者速率调整装置等位置,而各种动力装置、速率调整装置位于机具壳体所形成的空间内部,即可利用板材活动组装、锁接、拆卸方式,当动力装置发生当机或故障、损坏时,或者速率调整装置进行速率的变化、调整时,将板材卸除以进行相关的维修、调整作业,而板材通过多个定位螺丝予以锁固,所以在拆卸过程中容易造成定位螺丝的脱落、遗失,则无法将板材重新再锁固回原位,影响组装、拆作业的不便与麻烦。则有业者为解决锁固螺丝容易遗失的缺点,研发出由套帽、螺杆部及定位座所组成的固定装置,先将固定装置的定位座扣固于板材的穿孔内,再利用螺杆部锁接于另一板材上形成固定,并于使用者卸下板材时,固定装置仍可通过定位座固定于板材的孔内,而不致发生脱落或遗失的情况,但现有的固定装置其套帽为由金属材质所制成,且在螺杆部收容于套帽内部的容置空间后,还需要通过加工机具进行压合套帽产生卡扣凸点后,才由卡扣凸点予以嵌扣在螺杆部上,除了需要二次加工的组装作业程序,使其整体所耗费的组装工时与成本也相对提高外,尚必须于组装配合时保持相当精准、确实的对位加工,否则容易产生过度挤压变形的状况;因此便有业者于螺杆部外侧直接利用塑料射出包覆、一体成型有套帽,供套帽具有多种造型变化、颜色,以及耐潮湿、抗腐蚀等特性,并可除去二次作业程序所耗费的组装工时与成本,再将弹簧套接于螺杆部后与定位座组装成固定装置供使用。而螺杆部一侧杆头外表面,通过冷锻加工成型驱动体,但驱动体与杆头间的同心圆度不佳,容易产生驱度偏心状态,且驱动体设有供手工具驱动的锁槽,一般经常使用的锁槽有一字形、十字形、外六角、内六角或梅花形,但在螺杆部的杆头及驱动体外直接以塑料射出成型套帽,也会受到杆头与驱动体间同心圆度不佳的影响,容易造成塑料原料在射出时溢流至螺杆部的杆头的锁槽内,尤其是一字形的锁槽最容易引入溢流的塑料原料,而导致螺杆部外成型套帽后,杆头的锁槽被塑料原料填塞,无法供手工具(一字起子)嵌入锁槽内,即使螺杆部外成型套帽后,也成为不良品,并造成不良品的数量增加的严重缺失。是以,如何解决现有固定装置在锁杆部外成型套帽时,避免塑料原料溢流影响杆头的锁槽无法配合手工具使用的问题,且造成固定装置在加工成型作业时不良品率提升等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成型固定装置的工艺中, 可保持固定元件锁固头的锁接部完整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模具的专利技术专利诞生。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的制造模具,尤指可供预设固定元件置入后于锁固头外侧成型有外套筒的制造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其中该下模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呈内凹的下模穴,并于下模穴内凸设有供固定元件锁固头放置抵靠的基座,且基座内设有贯穿外部以供固定元件锁固体置入的通孔;该上模为相对组装于下模上,且上模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对应下模穴呈内凹的上模穴,并于上模穴内顶面朝下凸设有抵持于锁固头顶面以隔离内侧锁接部避免预设原料溢流进入的环形阻隔肋,且上模穴于环形阻隔肋外侧隔离形成对正下模穴以供预设原料于锁固头外周缘一体成型有外套筒的成型空间。其中,该下模的下模穴侧缘的下模顶面为设有利用下注入孔连接下模穴的下引道,下引道则连设有下流道,而上模的上模穴侧缘的上模底面为设有分别对正下模下引道、 下注入孔的上引道、上注入孔,上引道连设有相对正下流道的上流道,再由上引道连设有导通至上模外部供预设原料注入的上流道。其中,该上模于上模穴内顶面所设的环形阻隔肋,是呈圆环状、椭圆环状、矩形环状、多边形环状或不规则形环状的凸肋体。其中,该上模于上模穴成型空间的内侧壁面设有多个连续起伏状的上齿纹,且多个上齿纹呈连续起伏的V形、U形、弧形、半圆形、波纹形、梯形的类型纹路形状。其中,该下模于下模穴内凸设有柱状的基座,基座内并设有贯通至下模外部的通孔,且柱状基座可呈圆柱形状、矩形柱状、多边形柱状的外观。其中,该上模为一体成型制成有环形阻隔肋。其中,该上模与环形阻隔肋为分离制造,上模的上模穴中央处设有贯穿至外部的滑槽,其滑槽内装设有环形阻隔肋上方延设具较大外径的滑动块,且滑动块上方的滑槽内则装设有一侧抵持于滑动块的弹性元件。其中,该滑槽下方为形成朝内阶状弯折供滑动块挡止形成限位的止挡部,滑槽上方则形成有连通外部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则装设有供弹性元件另侧抵持固定盖体。其中,该下模穴侧壁为形成有段差部,段差部上方设有多个连续起伏状的下齿纹, 段差部下方则设有朝相对内侧弯折让外套筒底部朝内形成有嵌扣凸缘的环状弯折部。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该上模的上模穴内设有环形阻隔肋,通过环形阻隔肋抵持于锁固头顶面隔离锁接部与上模穴的成型空间,使成型空间注料于锁固头外周缘一体成型外套筒时,可利用环形阻隔肋阻挡预设原料,避免预设原料溢流至锁接部的嵌合槽,让嵌合槽在型式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而可达到保持锁接部的嵌合槽的完整性,方便成型的固定装置供预设手工具配合、驱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乃在于该固定装置的固定元件,于锁固体的外部成型外套筒后,即于外套筒与锁接部间即形成环状的隔离槽,供锁接部与外套筒形成适当分隔,且避免外套筒影响锁接部与预设手工具配合之间,供手工具轻易嵌入锁接部内以驱动锁固体,再带动固定装置进行旋转的动作。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乃在于,该模具的上模设有长度大于固定元件锁接部高度的环形阻隔肋,让锁接部上方的上模穴为形成有间隔空间,由此避免上模合模时压伤锁接部而产生磨损或变形,进而达到提升固定装置成型的良好质量、增加产品的良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乃在于,该上模与环形阻隔肋为分离制造,上模于上模穴中央处的滑槽装设环形阻隔肋延设的滑动块,滑动块上方设有另侧抵持于滑槽上方固定槽内所装设固定盖体的弹性元件,让上模与下模未密合但环形阻隔肋已抵持锁固头时,环形阻隔肋与滑动块可受力上移来压缩弹性元件,使环形阻隔肋可确实隔离预设原料溢流且不会压伤锁固头,进而达到提升固定装置成型的良好质量、增加产品的良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合模前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合模后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注料前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注料后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g&装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注料后的侧视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下模10、下模穴110、通孔101、段差部12、下引道102、下齿纹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装置的制造模具,尤指可供预设固定元件置入后于锁固头外侧成型有外套筒的制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上模,其中:该下模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呈内凹的下模穴,并于下模穴内凸设有供固定元件锁固头放置抵靠的基座,且基座内设有贯穿外部以供固定元件锁固体置入的通孔;该上模为相对组装于下模上,且上模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对应下模穴呈内凹的上模穴,并于上模穴内顶面朝下凸设有抵持于锁固头顶面以隔离内侧锁接部避免预设原料溢流进入的环形阻隔肋,且上模穴于环形阻隔肋外侧隔离形成对正下模穴以供预设原料于锁固头外周缘一体成型有外套筒的成型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德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