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唇口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9161 阅读:4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圈,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或者摩托车的后减震器上的双层唇口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密封圈的防尘唇口在受挤压的情况下,易变形,导致灰尘易被压入密封圈内,划伤工作缸的活塞杆,造成漏油,缩短减震器寿命的缺点,发明专利技术了一种在减震垫与密封圈相碰撞、相挤压的情况下,防尘唇口能够不受挤压的双层唇口密封圈,包括主体、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外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外层唇口与主体之间形成外凹槽,内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内层唇口和外层唇口之间形成内凹槽。它能有效解决灰尘容易进入密封圈,划伤工作缸活塞杆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气囊减震器的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圈,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或者摩托车的后减震器上的双层唇口密封圈
技术介绍
密封圈是气囊减震器上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载重量过大时, 如果活塞杆上的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不好,就容易产生漏油现象。如图4所示该密封圈只有一个防尘唇口 a,而且该防尘唇口的外端高于主体的第一端面,这种结构,在车辆载重量大, 减震垫和密封圈相碰撞、相挤压时,第一时间挤压到的便是防尘唇口,造成防尘唇口变形, 这就非常容易将灰尘压入密封圈内,从而划伤活塞杆,造成漏油现象的产生,缩短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缩短气囊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密封圈的防尘唇口在受挤压的情况下,易变形,导致灰尘易被压入密封圈内,划伤工作缸的活塞杆,造成漏油,缩短减震器寿命的缺点,专利技术了一种在减震垫与密封圈相碰撞、相挤压的情况下,防尘唇口能够不受挤压的双层唇口密封圈,它能有效解决灰尘容易进入密封圈,划伤工作缸活塞杆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气囊减震器的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双层唇口密封圈,包括主体、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外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外层唇口与主体之间形成外凹槽,内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内层唇口和外层唇口之间形成内凹槽。外凹槽和内凹槽用于贮藏极少量被挤压进密封圈的灰尘,由于有了外凹槽和内凹槽的双重保护,即使有极少量的灰尘进入密封圈,灰尘也不会进入工作缸内,而划算活塞杆,出现漏油现象。作为优选,外层唇口的外端面低于主体的第一端面,外层唇口的直径小于主体外径。即,外层唇口内凹于双层唇口密封圈的主体内,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减震垫与密封圈在相互碰撞、相互挤压的情况下,减震垫会碰到外层唇口,使外层唇口受挤压而变形,导致灰尘被压入密封圈内,划伤工作缸的活塞杆,造成漏油的产生。作为优选,内层唇口的外端面低于外层唇口的外端面,内层唇口的直径小于外层唇口的直径。即,内层唇口内凹于外层唇口内,用于实现第二重密封,给予二重保护。作为优选,主体与外层唇口之间在外凹槽处的连接部分是光滑的。作为优选,外层唇口与内层唇口之间在内凹槽处的连接部分是光滑的。作为优选,主体与外层唇口之间在外凹槽处呈锐角,外层唇口与内层唇口之间在内凹槽处也呈锐角。作为优选,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的后端面向外凸起,后端面和主体的第二端面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由于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均内凹于密封圈的主体,所以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的后端面必向外凸起,而后端面和主体的第二端面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说明本技术中的防尘唇口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的防尘唇口的厚度相同,便于应用于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气囊减震器。综上所述,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整体大致呈环状,一体结构,一体成型,无骨架,结构紧凑,便于制造。优化了密封圈上防尘唇口的设计,将防尘唇口分为了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并均内凹于密封圈内,因此,在车辆载重量大,减震垫与密封圈相碰撞、相挤压的情况下,防尘唇口能够不被触碰到、能够不受挤压,而且有了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的双重保护,有效防止了灰尘进入密封圈,进而进入工作缸,从而解决了工作缸活塞杆易被划伤的问题,有效的预防了漏油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气囊减震器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密封圈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在气囊减震器上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号为1、主体,2、外层唇口,3、内层唇口,4、外凹槽,5、内凹槽,6、后端面, 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21、外层唇口的外端面,31、内层唇口的外端面,la、贮油罐,2a、 气囊,3a、密封盖,4a、活塞杆,5a、减震垫,6a、双层唇口密封圈,7a、减震簧,8a、下接头,9a、 工作缸,10a、弹性挡圈,11a、油封垫圈,12a、防尘罩,13a、通油孔,14a、导向座,a、防尘唇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双层唇口密封圈,密封圈整体大致呈环状。其包括主体1,外层唇口 2和内层唇口 3,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也大致呈环状。外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外层唇口与主体之间形成外凹槽4,外层唇口的外端面21低于主体的第一端面11,外层唇口的直径小于主体外径,以实现利用外层唇口的第一重密封。外层唇口的截面可大致呈四边形。内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内层唇口和外层唇口之间形成内凹槽5,内层唇口的外端面31低于外层唇口的外端面,内层唇口的直径小于外层唇口的直径,以实现利用内层唇口的第二重密封。内层唇口的截面也可大致呈四边形。主体与外层唇口之间在外凹槽处的连接部分以及外层唇口与内层唇口之间在内凹槽处的连接部分均是光滑的,即,主体与外层唇口之间在外凹槽处和外层唇口与内层唇口之间在内凹槽处均呈一定弧度的连接。主体与外层唇口之间在外凹槽处呈锐角,外层唇口与内层唇口之间在内凹槽处也呈锐角,外凹槽和内凹槽的截面形状均类似四边形。外层唇口和内层唇口的后端面6向外凸起,后端面和主体的第二端面12在同一竖直平面上,S卩,本技术中的防尘唇口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的防尘唇口的厚度相同。本技术是这样应用于气囊减震器上的如图5所示,一种气囊减震器,包括贮油罐la、工作缸9a、减震簧7a、减震垫5a、下接头8a和活塞杆4a,贮油罐的贮油腔里装有由气囊加、密封盖3a和防尘罩1 构成的气压室,贮油罐的贮油腔通过通油孔13a与工作缸连通,在活塞杆插入工作缸内的杆体上依次设置有导向座14a、油封垫圈Ila和弹性挡圈 10a,弹性挡圈的外侧设置有本技术所述的双层唇口密封圈6a。在气囊内注有高压气体,在贮油罐的贮油腔以及工作缸内注有减震油,形成具有两个隔离腔室的阻尼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唇口密封圈,包括主体(1 ),其特征在于,双层唇口密封圈还包括外层唇口 (2)和内层唇口(3),外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外层唇口与主体之间形成外凹槽 (4),内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内层唇口和外层唇口之间形成内凹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唇口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唇口的外端面 (21)低于主体的第一端面(11 ),外层唇口的直径小于主体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唇口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唇口的外端面 (31)低于外层唇口的外端面,内层唇口的直径小于外层唇口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唇口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与外层唇口之间在外凹槽处的连接部分是光滑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唇口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唇口与内层唇口之间在内凹槽处的连接部分是光滑的。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双层唇口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与外层唇口之间在外凹槽处呈锐角,外层唇口与内层唇口之间在内凹槽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唇口密封圈,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双层唇口密封圈还包括外层唇口(2)和内层唇口(3), 外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外层唇口与主体之间形成外凹槽(4),内层唇口从主体向外侧倾斜延伸,在内层唇口和外层唇口之间形成内凹槽(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广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