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转向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689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移转向装载机工作装置,由动臂、连杆、摇臂和动臂油缸组成,通过所述摇臂和连杆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形成四连杆机构。动臂油缸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动臂油缸的伸缩驱动动臂的举升和降落,通过四连杆机构控制动臂的运动轨迹。将所述连杆与车架的铰接点设于驾驶室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摇臂与车架铰接点位于连杆与车架的铰接点后侧的下方位置,所述车架上部为前高后底结构。设计四连杆机构的各连杆的比例关系,保证动臂前端铲斗的运动轨迹流畅并且尽量避免铲斗的回收,通过动臂油缸的伸缩长度控制动臂的提升高度。有益效果:1、整机后部视野好;2、工作装置运动流畅,物料不容易撒落;3、整机卸载距离大,整机性能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载机,特别是滑移转向装载机
技术介绍
滑移转向装载机是一种体积小结构紧凑的装载机,相对普通大中型装载机而言卸载高度和卸载距离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目前,一般滑移转向装载机的工作装置,其结构形式是动臂后端直接与车架铰接,在适当位置用动臂油缸将车架和动臂铰接,工作时在动臂油缸作用下,动臂前铰接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弧,该圆弧的圆心以动臂后铰点为圆心。上述的工作装置在动臂提升过程中由于轨迹是圆弧因此在举升到上部时,铲斗后行,卸载距离变小。中国专利说明书CN 2687076Y公开了一种可以增加卸载高度和卸载距离的滑移转向装载机,但该专利运动轨迹在上部有拐点,工作装置运动不流畅,物料容易撒落。滑移转向装载机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和工作装置的布置导致其后部视野差,在车辆退后或者转向时容易发生碰撞甚至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既能够增加卸载高度和卸载距离, 运动轨迹又流畅,而且还能够提高后部视野的滑移转向装载机。技术方案一种滑移转向装载机,包括动臂、连杆、摇臂、动臂油缸和及车架,所述摇臂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于A、B两点,所述连杆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于C、D两点,动臂油缸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于E、F两点,动臂油缸的伸缩驱动动臂的举升和降落,所述连杆与车架铰接的C点位于驾驶室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摇臂与车架铰接的A点位于所述 C点后侧的下方位置。所述摇臂两个铰接点A和B之间的距离为AB,所述连杆两个铰接点C和D之间的距离为⑶,铰接点B和D之间的距离为BD,铰接点A和C之间的距离为AC,动臂上两个铰接点B、F之间的距离为BF,车架上两个铰接点A、E之间的距离为AE,动臂油缸两铰接中心E、F之间的距离为EF,令基准长度为LJU AB=L,0. 9 < CD < 1. 1L,0. 3L < BD < 0. 5L, 1. 5L < AC < 1. 7L, IL < BF < 1. 2L, 0. 9L < AE < 1. 1L, 1. 4L < EF < 2. 5L。本技术工作原理一种滑移转向装载机,包括动臂、连杆、摇臂、动臂油缸和车架,通过所述摇臂和连杆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形成四连杆机构。动臂油缸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动臂油缸的伸缩驱动动臂的举升和降落,通过四连杆机构控制动臂的运动轨迹。将所述连杆与车架的铰接点设于驾驶室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摇臂与车架铰接点位于连杆与车架的铰接点后侧的下方位置,所述车架上部为前高后底结构。设计四连杆机构的各连杆的比例关系,保证动臂前端铲斗的运动轨迹流畅并且尽量避免铲斗的回收。通过动臂油缸的伸缩长度控制动臂的提升高度。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整机后部视野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2、工作装置运动流畅,物料不容易撒落;3、整机卸载距离大,整机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动臂举升至最高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动臂未提升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滑移转向装载机,由动臂1、连杆2、摇臂3和动臂油缸4组成,所述摇臂3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A、B两点,所述连杆2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C、D两点,动臂油缸4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E、F两点,动臂油缸4的伸缩驱动动臂1的举升和降落,所述连杆2与车架5铰接的C点位于驾驶室6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摇臂3与车架5铰接的A点位于所述C点后侧的下方位置,所述车架5上部为前高后底结构。 所述摇臂3两个铰接点A和B之间的距离为AB,所述连杆2两个铰接点C和D之间的距离为CD,铰接点B和D之间的距离为BD,铰接点A和C之间的距离为AC,动臂1上两个铰接点B、F之间的距离为BF,车架5上两个铰接点A、E之间的距离为AE,动臂油缸4两铰接中心E、F之间的距离为EF,令基准长度为L,则AB=L, CD = L,BD = 0. 4L,AC = 1. 6L, BF =1. 1L, AE = L, 1. 4L < EF < 2. 5L。为了保证所述连杆2与车架5铰接的C点位置位于驾驶室6后侧的上方,并且不影响原车架5的结构,可以通过在所述车架5上焊接连接架7,将所述连杆2与车架5铰接的C点设置在连接架7上。同理还可以将所述连杆2与车架5铰接的C点设置在驾驶室6上,通过驾驶室6 实现连杆2与车架5的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滑移转向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臂(1)、连杆(2)、摇臂(3)和动臂油缸 (4)及车架(5),所述摇臂(3)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A、B两点,所述连杆(2)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C、D两点,动臂油缸(4)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 E、F两点,动臂油缸(4)的伸缩驱动动臂(1)的举升和降落,所述连杆(2)与车架(5)铰接的C点位于驾驶室(6)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摇臂(3)与车架(5)铰接的A点位于所述C点后侧的下方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转向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3)两个铰接点A和B 之间的距离为AB,所述连杆(2)两个铰接点C和D之间的距离为⑶,铰接点B和D之间的距离为BD,铰接点A和C之间的距离为AC,动臂(1)上两个铰接点B、F之间的距离为BF, 车架(5)上两个铰接点A、E之间的距离为AE,动臂油缸(4)两铰接中心E、F之间的距离为 EF,令基准长度为 L,则 AB=L, 0. 9 < CD < 1. 1L, 0. 3L < BD < 0. 5L, 1. 5L < AC < 1. 7L, IL < BF < 1. 2L, 0. 9L < AE < 1. 1L, 1. 4L < EF < 2. 5L。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移转向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5)上还设有连接连杆(2)的连接架(7),所述连杆(2)与车架(5)铰接的C点位于连接架(7)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移转向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与车架(5)通过驾驶室(6)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滑移转向装载机工作装置,由动臂、连杆、摇臂和动臂油缸组成,通过所述摇臂和连杆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形成四连杆机构。动臂油缸分别与车架和动臂铰接,动臂油缸的伸缩驱动动臂的举升和降落,通过四连杆机构控制动臂的运动轨迹。将所述连杆与车架的铰接点设于驾驶室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摇臂与车架铰接点位于连杆与车架的铰接点后侧的下方位置,所述车架上部为前高后底结构。设计四连杆机构的各连杆的比例关系,保证动臂前端铲斗的运动轨迹流畅并且尽量避免铲斗的回收,通过动臂油缸的伸缩长度控制动臂的提升高度。有益效果1、整机后部视野好;2、工作装置运动流畅,物料不容易撒落;3、整机卸载距离大,整机性能好。文档编号B65G65/04GK202130348SQ20112016181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杜丹, 汪琰, 申硕 申请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滑移转向装载机, 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臂 (1)、连杆(2)、摇臂(3)和动臂油缸(4)及车架(5),所述摇臂(3)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A、B两点,所述连杆(2)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C、D两点,动臂油缸(4)分别与车架(5)和动臂(1)铰接于E、F两点,动臂油缸(4)的伸缩驱动动臂(1)的举升和降落,所述连杆(2)与车架(5)铰接的C点位于驾驶室(6)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摇臂(3)与车架(5)铰接的A点位于所述C点后侧的下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琰申硕杜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