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82486 阅读:6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当换档杆20的端部被压入换档把手23的内插入孔中时,辅助杆34与操作构件的端部接触。由此,连接体33旋转,并且连接杆35的端部被插入到连接孔24中。另外,当所述换档杆20的端部被压入所述换档把手23的内插入孔中时,所述连接杆35由引导壁24a引导到所述连接孔24的深的部分。由此,所述连接体33旋转,并且所述辅助杆34与所述操作构件22的端部分离。而且,当按压下所述把手按钮27时,所述辅助杆34总是与所述操作构件22的端部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造成用于将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到换档杆端部的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该类传统的汽车换档杆装置,如图1和图2中所示,通过简化将换档把手附接到换档杆端部的步骤来追求工作效率的提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换档杆装置101中, 换档杆120的基端侧可摆动地被支撑,换档把手123设置在换档杆120的顶端侧。换档杆 120成形为圆柱状,并且拉杆122以沿轴向可动方式配合地插入换档杆120的内部。通常, 拉杆122在朝向基端被偏置时被保持;拉杆基端部(未示出)与棘爪座(未示出)接合;并且换档杆120的摆动受到限制。另外,传统的汽车换档杆装置构造成按照如下方式工作。具体地,当操作设置到换档把手123的把手按钮127时,在换档把手123内部的连接机构130的辅助下将拉杆122 朝向顶端侧向上拉;杆基端部脱离棘爪座;并且换档杆120变得可摆动。而且,当朝向把手主体126向下按压把手按钮127时,连接机构130使连接体133围绕其枢转支撑部0旋转; 并且通过使用所述连接杆135与之接合的连接孔124,使连接杆135将拉杆122向上拉。近似U形的固定弹簧114以横向于接合圆柱部1 的方式设置在延伸地设置于换档把手123中的接合圆柱部128的侧表面上。固定弹簧114的端部11 的部分穿过接合圆柱部128的内部。随后,当拉杆122的端部插入把手主体126的接合圆柱部128中时,端部IHa与形成在换档杆120的侧表面中的固定凹槽121b接合。由此,将换档把手123固定到换档杆120。为了将换档把手123附接到换档杆120的端部,在把手按钮127没有被按压的情况下,将拉杆122的端部插入把手主体126的接合圆柱部128的内部。附带地,虽然把手按钮127没有按压,但是由于复位弹簧(未示出)的偏置力,连接杆135的端部保持在远离拉杆122的附接孔129的位置。随后,穿过接合圆柱部1 的内部的固定弹簧114的部分触碰到形成在换档杆120 顶端侧上的侧表面中的台阶部141。在该触碰状态,将把手按钮127向下按压,并且将换档杆120进一步被压入接合圆柱部128中,连接杆135压抵拉杆122的端部的侧表面。结果,固定弹簧114受力略微打开,并且因而从台阶部141脱离。因此,换档杆120 深深地插入接合圆柱部128内。在该过程中,连接杆135插入连接孔IM中,并且固定弹簧 114与形成在换档杆120侧表面中的固定凹槽121b接合。由此,将换档杆把手123固定到换档杆120。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 2005-1470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传统的汽车换档杆装置需要两个步骤来将换档把手 123装配到换档杆120。在第一步骤中,将拉杆122的端部插入把手主体126的结合圆柱部 1 的内部中。随后,插入暂时停止在由于固定弹簧114触碰撞台阶部141造成的插入载荷变大的位置。然后,在第二步骤中,在把手按钮被按压下的情况下,将拉杆122的端部进一步插入。另外,用于该步骤的装配工作取决于工人的感觉。由于这些原因,传统的汽车换档杆装置具有这样的问题当这些步骤与汽车装配流水线中的其余装配工作一起进行时,作业性较差。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已经针对该
技术介绍
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其能简化工作过程,并且由此提高装配作业性。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包括圆柱状换档杆,其可旋转地附接到壳体;操作构件,其以沿轴向可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换档杆内部;换档把手,其设置成使所述换档杆的端部插入所述换档把手的内插入孔中;把手按钮, 其以可操作来按压下的方式附接到所述换档把手;和连接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换档把手内部,将所述把手按钮和操作构件连接在一起,并且构造用于当按压下所述把手按钮时,在换档杆中将所述操作构件从基端侧移动到顶端侧。所述换档把手附接结构的特征在于,连接孔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中,所述连接孔以与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式穿过所述操作构件;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体,其以其旋转面沿轴向旋转的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换档把手内;连接杆,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体上,并且以可插入所述连接孔中并且可从所述连接孔移除的方式设置;和辅助杆,其设置成可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接触,并且构造成可沿所述连接体的旋转表面旋转;并且当所述换档杆的端部压入所述换档把手的内插入孔中时, 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辅助杆一起旋转,所述辅助杆在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接触时旋转,并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插入所述连接孔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的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 还包括引导壁,其在围绕所述连接孔的壁表面中,所述引导壁设置在所述连接孔的基端侧,并且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换档杆的端部插入所述换档把手的内插入孔中的步骤中,所述连接杆由所述引导壁引导到所述连接孔的深部分,所述连接体旋转,并且所述辅助杆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分离;并且在其中所述换档把手附接到所述换档杆的上端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中,所述辅助杆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分离。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是根据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辅助杆一体形成在所述连接体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是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杆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其具有的旋转范围包括穿过所述连接体的旋转中心并且与所述轴线正交的直线;并且所述连接杆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其具有的旋转范围比所述辅助杆的旋转范围更靠近所述基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是根据第一到第四方面中的任一项的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使其端面关于所述轴向以所述端面的位于顶端侧的边缘部比所述端面的位于所述基端侧的边缘部更靠近所述辅助杆的端部的方式倾斜。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是根据第三到第五方面的任一项的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杆的端部沿延伸方向朝向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延伸, 并且朝向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弯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结构为,当所述换档杆的端部压入所述换档把手的内插入孔中时,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辅助杆一起旋转,所述辅助杆在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接触的同时旋转,并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插入所述连接孔中。因而,用于将所述换档把手附接到所述换档杆的工作过程可在将所述换档杆的端部压入所述换档把手的内插入孔中的一个步骤中完成。因此,可提高装配作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结构为,在将所述换档杆的端部插入所述换档把手的内插入孔中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杆由引导壁引导到所述连接孔的深部分,所述连接体旋转,并且所述辅助杆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分离。因而,当所述操作构件由于按压操作所述把手按钮而向上和向下运动时,所述操作构件可通过连接杆可靠地操作,不受所述辅助杆的影响。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中,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辅助杆一体形成在所述连接体上。因而可提高装配作业性,而不增加部件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中,辅助杆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其具有的旋转范围包括穿过连接体的旋转中心并且正交于所述轴向的直线;并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换档杆装置的换档把手附接结构,包括:圆柱状换档杆,其可旋转地附接到壳体;操作构件,其以沿轴向可运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换档杆内部;换档把手,其设置成使所述换挡杆的端部插入所述换挡把手的内插入孔中;把手按钮,其以可被操作来按压下的方式附接到所述换档把手;和连接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换档把手内部,将所述把手按钮和所述操作构件连接在一起,并且构造成当按压下所述把手按钮时,使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换档杆中从基端侧运动到顶端侧,其中连接孔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所述连接孔以与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式穿过所述操作构件;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体,其以其旋转面沿着轴向旋转的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所述换档把手内;连接杆,其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并且以可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孔中并且可从所述连接孔移除的方式设置;和辅助杆,其设置成可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接触,并且构造成可沿所述连接体的旋转表面旋转;并且当所述换档杆的端部被压入所述换档把手的内插入孔中时,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辅助杆一起旋转,所述辅助杆在与所述操作构件的端部接触时旋转,并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插入所述连接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路纪仁萩野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