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69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柱装置,使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更可靠。在可动凸轮(47a)的可动凸顶部(47a1)越上固定凸轮(45b)的固定凸顶部(45b1)的状态下,车身安装支架3的左右的侧壁(9L、9R)将转向柱(13)从左右两侧夹持而固定,成为锁定状态。此时,锁牙(43)被按压弹簧(51)推动而使牙侧锁齿(53b)与锁齿(41b)啮合。在通过操作杆(37)的旋转操作,可动凸轮(47a)旋转而可动凸顶部(47a1)与固定凸顶部(45b1)的抵接脱离时,锁定解除用可动凸轮部件(49)也一体旋转,解除用可动凸顶部(49b1)越上解除用固定凸顶部(45c1)。由此,锁定解除用可动凸轮部件(49)向按压锁牙(43)的一侧移动,牙侧锁齿(53b)从锁齿(41b)分离。

Steering colum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柱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相对于车身侧的车身安装支架,转向柱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地设置的倾斜式的转向柱装置中,设有在调整好倾斜位置的状态下锁定的锁定机构。就锁定机构而言,相对于车身安装支架侧的锁齿,锁定部件利用操作杆的操作而接近移动,从而啮合,成为锁定状态。在锁定解除时,利用与锁定部件一体形成的解除用弹簧,使锁定部件从锁齿分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3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锁定解除时利用解除用弹簧使锁定部件从锁齿分离的结构中,存在锁定解除动作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更可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装置具备:车身安装支架,其安装于车身,且具有沿车宽方向互相分离的一对侧壁;转向柱,其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一对侧壁相互之间,且具备转向轴;以及锁定机构,其以限制上述转向柱相对于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移动的方式进行锁定。上述锁定机构具备:轴部,其沿车宽方向贯通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一对侧壁及上述转向柱;车身侧锁齿,其设于上述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可动侧锁齿,其通过相对于上述车身侧锁齿沿上述轴部的轴向接近移动而啮合;固定凸轮,其在设有上述车身侧锁齿的上述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位于上述轴部上;可动凸轮,其通过可动凸顶部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的固定凸顶部在轴向上抵接并推压,使上述转向柱在上述轴部上被上述一对侧壁夹持;操作杆,其旋转操作上述可动凸轮;锁定解除用固定凸轮,其一体地设于上述固定凸轮的外周侧;以及锁定解除用可动凸轮,其在利用上述操作杆的旋转操作,上述固定凸顶部与上述可动凸顶部的抵接状态被解除时,通过解除用可动凸顶部抵接于上述锁定解除用固定凸轮的解除用固定凸顶部,使上述可动侧锁齿从上述车身侧锁齿分离。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基于操作杆的操作而进行锁定解除时,锁定解除用可动凸轮及锁定解除用固定凸轮的凸顶部彼此抵接,可动侧锁齿从车身侧锁齿分离,因此锁定解除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柱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转向柱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A是表示锁定时可动凸顶部抵接于固定凸顶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表示锁定时的锁定解除用可动凸轮与锁定解除用固定凸轮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5A是表示锁定解除时可动凸顶部与固定凸顶部的抵接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锁定解除时解除用可动凸顶部和解除用固定凸顶部抵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中:3—车身安装支架,9L、9R—车身安装支架的一对侧壁,13—转向柱,15—转向轴,31—倾斜轴(轴部),37—操作杆,39—锁定机构,41b—锁齿(车身侧锁齿),45b—固定凸轮,45b1—固定凸顶部,45c—锁定解除用固定凸轮,45c1—解除用固定凸顶部,47a—可动凸轮,47a1—可动凸顶部,47c—突起(旋转限制部),49a—圆筒部,49b—锁定解除用可动凸轮,49b1—解除用可动凸顶部,49c—槽(旋转限制部),51—按压弹簧(推压部件),53b—牙侧锁齿(可动侧锁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对应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对应于车身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图1中,将“前后方向”的前侧设为F,将后侧设为R,将“左右方向”的左侧设为LH,将右侧设为RH。图1是转向柱装置1的立体图,车身安装支架3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身。车身安装支架3在上部的前后方向两侧分别具备安装于车身的前方安装部5及后方安装部7。从前方安装部5及后方安装部7的左右方向两侧朝向下方延伸出左右一对侧壁9L、9R。在一对侧壁9L、9R彼此间,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地安装有转向柱13。转向柱13具备转向轴15,在转向轴15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部安装有未图示的方向盘。转向柱13的前方侧的端部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支撑轴17为中心相对于车身安装支架3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转向柱13具备下夹套19、上夹套20以及中间夹套23。下夹套19为上部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中间夹套23为在上部具有大致倒U字形状的间距支架21的大致矩形的筒形状,上夹套20为大致矩形的筒形状。在中间夹套23的内方支撑有上夹套20。相对于中间夹套23,间距支架21以从上方覆盖的方式通过焊接而固定。下夹套19从下方覆盖中间夹套23,而且覆盖间距支架21的下部。该状态下,具有间距支架21的中间夹套23及上夹套20相对于下夹套19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由此,构成使具备方向盘的转向轴15前后移动的伸缩机构。下夹套19具备底壁25和从底壁25的左右两侧立起的左右一对柱侧壁27L、27R。在柱侧壁27L、27R的左右方向的两外侧以夹持的方式配置有车身安装支架3的侧壁9L、9R。该状态下,包括下夹套19、上夹套20以及中间夹套23的转向柱13与转向轴15一起相对于车身安装支架3上下摆动。在车身安装支架3的侧壁9L、9R的后部形成有上下方向较长的倾斜轴导向孔9a(参照图2)。倾斜轴导向孔9a是以摆动支撑轴17为中心的圆弧形状。与倾斜轴导向孔9a对应地,在柱侧壁27L、27R形成有倾斜轴插入孔27a(参照图3)。以贯通倾斜轴导向孔9a及倾斜轴插入孔27a的方式,作为轴部的倾斜轴31从右侧向左侧插入。倾斜轴插入孔27a不是倾斜轴导向孔9a那样的长孔,而是大致正方形的孔。倾斜轴31在右侧的端部形成有未图示的螺栓头部,在左侧的端部形成有外螺纹31a。如图3所示,倾斜轴31的形成有外螺纹31a的部位贯通柱侧壁27L及操作杆37并向左侧突出,在外螺纹31a经由垫圈35紧固有螺母33。操作杆37以倾斜轴31的轴心为中心旋转自如。通过操作杆37的旋转操作,在后述的锁定机构39的锁定时,一对侧壁9L、9R相对于一对柱侧壁27L、27R从左右两侧夹持而固定。接下来,对锁定机构39进行说明。锁定机构39具备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3的侧壁9L的锁片41。锁片41为板状,且为上下方向上稍长的矩形状。锁片41固定于侧壁9L的车宽方向外侧,且在被固定的状态下在与倾斜轴导向孔9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开口部41a。锁片41在开口部41a的前后两侧的与侧壁9L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形成有作为车身侧锁齿的锁齿41b。锁齿41b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构成车身侧的锁齿。开口部41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倾斜轴导向孔9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充分大。锁定机构39还具备与锁齿41b啮合的锁牙43、固定凸轮部件45、可动凸轮部件47、锁定解除用可动凸轮部件49、以及作为推压部件的按压弹簧51。锁牙43具备: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上侧部分53;以及从上侧部分53的前后方向中央向下方延伸的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下侧部分55。在上侧部分53的前后方向中央形成有圆形孔5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车身安装支架,其安装于车身,且具有沿车宽方向互相分离的一对侧壁;/n转向柱,其被支撑为在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一对侧壁相互之间移动自如,且具备转向轴;以及/n锁定机构,其以限制上述转向柱相对于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移动的方式进行锁定,/n上述锁定机构具备:/n轴部,其沿车宽方向贯通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一对侧壁及上述转向柱;/n车身侧锁齿,其设于上述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n可动侧锁齿,其相对于上述车身侧锁齿通过沿上述轴部的轴向接近移动而啮合;/n固定凸轮,其在设有上述车身侧锁齿的上述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位于上述轴部上;/n可动凸轮,其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的固定凸顶部,可动凸顶部在轴向上抵接并推压,从而使上述转向柱在上述轴部上被上述一对侧壁夹持;/n操作杆,其旋转操作上述可动凸轮;/n锁定解除用固定凸轮,其一体地设于上述固定凸轮的外周侧;以及/n锁定解除用可动凸轮,其在上述固定凸顶部与上述可动凸顶部的抵接状态通过上述操作杆的旋转操作而被解除时,解除用可动凸顶部抵接于上述锁定解除用固定凸轮的解除用固定凸顶部,从而使上述可动侧锁齿从上述车身侧锁齿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JP 2018-2313111.一种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身安装支架,其安装于车身,且具有沿车宽方向互相分离的一对侧壁;
转向柱,其被支撑为在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一对侧壁相互之间移动自如,且具备转向轴;以及
锁定机构,其以限制上述转向柱相对于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移动的方式进行锁定,
上述锁定机构具备:
轴部,其沿车宽方向贯通上述车身安装支架的一对侧壁及上述转向柱;
车身侧锁齿,其设于上述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
可动侧锁齿,其相对于上述车身侧锁齿通过沿上述轴部的轴向接近移动而啮合;
固定凸轮,其在设有上述车身侧锁齿的上述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位于上述轴部上;
可动凸轮,其相对于上述固定凸轮的固定凸顶部,可动凸顶部在轴向上抵接并推压,从而使上述转向柱在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村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