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1750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包括机座支架、螺旋推进轴、驱动电机及滤片组,所述滤片组由沿轴向贯穿于螺旋推进轴外围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滤片和游动滤片构成,固定滤片之间装有弹性调节块,所述弹性调节块为等厚、开有小于180°开口的弹性垫片组合。在螺旋推进轴的出泥口端安装有压泥板,在该压泥板的外侧安装有微调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带有开口的弹性垫片组合的弹性调节块,可以在不拆卸脱水筒的状况下调节固定滤片和游动滤片之间的间隙,从而可方便的调整脱水段和浓缩段;通过微调丝杆,可以根据污水的含泥量调节压泥板间隙,从而调节脱水率,进而使出泥效果更好,并且降低能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脱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环保领域应用的叠螺污泥脱水装置,因其具有省电、占地空间小、成本低、 无堵塞、直脱水、可实现无人运行、日常维护频率低、转速慢、无震动、无噪音等七大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无机污泥的脱水,这种脱水机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脱水筒是由若干个单片式游动环和固定环组装而成, 其游动环易损坏,使整机的使用寿命缩短,而且游动环磨损到一定程度后,机器将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处理能力,影响其处理效果。2011年1月19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010276似6.1 的名称为《叠螺污泥脱水机》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披露了一种叠螺污泥脱水机,采用模块式叠片组合的叠螺污泥脱水机,将分散组装的游动环与固定环改为可拆卸的模块化结构,各叠片模块之间可互相替换,进而延长游动环的使用寿命。这种结构的脱水筒较之前的现有技术有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如下不足调节间隙受调节块的限制,需要对脱水段和浓缩段进行替换时需拆卸后重新装配调节间隙,操作繁琐、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需拆卸即可根据需要调节固定滤片之间间隙的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包括机座支架、螺旋推进轴、驱动电机及滤片组,所述滤片组由沿轴向贯穿于螺旋推进轴外围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滤片和游动滤片构成,固定滤片之间装有弹性调节块,所述弹性调节块为等厚、开有小于180°开口的弹性垫片组合而成。所述弹性垫片的厚度为0.5 1mm,其开口范围在120°至180°之间。所述每相邻的两个固定滤片之间的间隙略大于设于其间的游动滤片。所述每相邻的两个固定滤片之间的间隙沿出泥方向逐渐递减。在螺旋推进轴的出泥口一端安装有压泥板,在该压泥板的外侧安装有微调丝杆。所述固定滤片的外周设有六个安装耳。所述的螺旋推进轴由旋转轴和焊接于其上的螺旋叶片构成,螺旋叶片的螺距沿出泥方向逐渐递减。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更利于调整安装, 由于采用了带有开口的弹性垫片组合的弹性调节块,可以在不拆卸脱水筒的状况下调节固定滤片和游动滤片之间的间隙,从而可方便的调整脱水段和浓缩段;其二,处理效果更好 通过微调丝杆,可以根据污水的含泥量调节压泥板间隙,从而调节脱水率,进而使出泥效果更好,并且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螺旋推进轴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滤片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弹性调节块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固定滤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座支架、2主体、3滤液回收槽、4絮凝搅拌装置、5驱动电机、6进泥口、7 出泥口、8螺旋推进轴、9滤片组、10压泥板、11微调丝杠、12旋转轴、13螺旋叶片、14调节螺母、15固定滤片、16游动滤片、17弹性调节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包括机座支架1、主体2、滤液回收槽3、絮凝搅拌装置4、驱动电机5、进泥口 6和出泥口 7,所述主体2由螺旋推进轴8和由滤片组9构成的脱水筒构成,所述滤片组9沿轴向贯穿于螺旋推进轴8外围,进泥口 6与出泥口 7分别设置在主体8的两端,所述主体2倾斜搁置在机座支架1上,出泥口 7 —端高于进泥口 6 —端,所述絮凝搅拌装置4设置在进泥口 6与主体2之间,滤液回收槽3设置在主体2的下方。在螺旋推进轴8的出泥口 7 —端安装有压泥板10,在该压泥板10的外侧设有微调丝杆11,通过调节螺母14,调节压泥板10的间隙,从而调节脱水机的出泥效果和脱水率。工作时,带污泥的污水从进泥口 6进入絮凝搅拌装置4,再经过主体结构的浓缩和脱水,滤液从主体2的下方排出进入滤液回收槽3内,滤干后的污泥饼从出泥口 7排出。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螺旋推进轴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螺旋推进轴由旋转轴12和焊接于其上的螺旋叶片13构成,螺旋叶片13的螺距沿出泥方向逐渐递减,可有效的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滤片组结构示意图。所述滤片组9由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滤片15和游动滤片16构成,所述固定滤片 15的内径大于游动滤片16的内径。固定滤片15之间设置有弹性调节块17,用来调节两固定滤片15之间的间隙。所述每相邻的两个固定滤片15之间的间隙沿出泥方向逐渐递减。所述每相邻的两个固定滤片15之间的间隙略大于设于其间的游动滤片16的厚度,此间隙根据处理对象所含污泥性质通过弹性调节块17进行调节设定,设置范围一般在 1. 5 3mm之间。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5带动螺旋推进轴8旋转,污泥通过进泥口 6经絮凝搅拌装置4后进入主体结构的固定滤片15和游动滤片16之间的内部空间,由于游动滤片16的内径小于固定滤片15的内径,螺旋推进轴8旋转时污泥对游动滤片16产生压力推动游动滤片16在固定滤片15之间运动,部分水分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游动滤片16与固定滤片15之间的间隙流出进入滤液回收槽3中。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弹性调节块结构示意图。所述弹性调节块17为等厚、开有小于180°开口的弹性垫片组合而成。所述弹性垫片的厚度为0.5 1mm,其开口范围在120°至180°之间。根据所需调节间隙的大小,可以组合成不同厚度的调节块。在拆装该弹性垫片时利用弹性垫片的弹性可将垫片取下或安装上。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固定滤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固定滤片15的外周设有六个安装耳,使得固定滤片15在运行时更加平稳,从而使得固定滤片15与游动滤片16间的间隙保持一致,排水效果更好。工作时,污泥自进泥口 6处进入旋转的主体后,污泥进入固定滤片15和游动滤片 16之间的空间,污泥对游动滤片16产生压力推动游动滤片16在两个固定滤片15之间运动,部分水分在此过程中通过固定滤片15和游动滤片16之间的间隙流出。由于滤片组9靠近出泥口 7处的间隙逐渐减小,承受的压力沿出泥方向逐渐增大, 因此,靠近出泥口 7的滤片磨损程度最严重,影响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对滤片进行调换使用,就需要对固定滤片15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本技术的弹性调节块17结构通过将可变厚度的调节块进行重新组装可以实现在不进行整体拆卸的情况下对固定滤片15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将浓缩段与脱水段进行调换使用,达到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重复使用的目的,延长了固定滤片15和游动滤片16的使用年限。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有若干的变形和改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包括机座支架(1)、螺旋推进轴(8)、驱动电机(5)及滤片组(9),所述滤片组(9)由沿轴向贯穿于螺旋推进轴(8)外围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滤片(15)和游动滤片(16)构成,固定滤片(15)之间装有弹性调节块(1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节块(17)为等厚、开有小于180°开口的弹性垫片组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包括机座支架(1)、螺旋推进轴(8)、驱动电机(5)及滤片组(9 ),所述滤片组(9 )由沿轴向贯穿于螺旋推进轴(8 )外围的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滤片 (15)和游动滤片(16)构成,固定滤片(15)之间装有弹性调节块(17),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节块(17)为等厚、开有小于180°开口的弹性垫片组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片的厚度为 0. 5 1mm,其开口范围在120°至18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片的厚度为 0. 5_,其开口 1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叠螺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树雨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凯达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