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HJ豪格专利>正文

带有平坦化引导通道的针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45692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带有平坦化引导通道的针织系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针织装置(10)包括针床(12)和针织工具(16),其中针床(12)被设计成在其通道壁(18,19)的配置视图中无接头和接缝以及垂直于穿过针床(12)的基部主体(20)的通道的底面(23)。个体引导通道(13,14,15)的通道深度优选地小于通道宽度的三倍。因此,特别地,在极其精细针划分情况下,所形成的通道壁(18,19)坚固且稳定且可经受硬化或涂层处理。该针织装置的减小的总重量,更小的摩擦表面和更结实的设计使得能在更大的针织速度且以更大的旋转加速度操作,特别是在往复模式,以及能够产生润滑剂和能量的总节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系统,其包括针床,例如呈针织筒的形式;和针织工具,例如呈针的形式,特别地,闩锁型针。
技术介绍
针床,特别地,诸如从美国公告423,244B的实例已知的针织筒,被制成例如轴向延伸的引导凹槽被铣削为圆柱形基部主体,所述引导凹槽形成用于针织工具(例如针)的引导通道。制造同一公告中所述的引导通道的另一可能性是基于在代表中空圆柱体的金属主体外侧上铣削纵向凹槽,由此,然后将条插入于所述纵向凹槽中。用于针织工具的引导通道限定于插入的条之间。在两种情况下,设想引导通道的深度显著大于其宽度。举例而言,精细度大于 E20 (每英寸多于20个针)的针筒具有3. 7mm的引导通道深度和0. 44mm的引导通道宽度。 这对应于大于8的深度/宽度比率。先前已知的这种构思在更大精细度的情形下遇到了困难。特别地,在诸如E18和更小的较粗精细度情况下,通常使用具有铣削引导通道的筒。因此,获得针筒中平行侧面的引导通道。但是,难以硬化现有的条。在大于18的精细度,可能免除硬化,但这又会造成磨损问题。插入于筒中的条的设计导致昂贵的制造过程。这特别地应用于诸如E18和更精细的高精细度情形。但是,在脚部断裂和条损坏的情况下,如果能替换个体损坏的条,有时可防止筒的总体损坏。如果对准确度的要求更高,使用针织筒上的插入条的设计可带来困难,因为实际上,可得到略微梯形的引导通道。如果相比而言,使用本身略微呈梯形形式的条来补偿它, 制造成本将显著更高。硬化针织筒的问题导致替代设计,举例而言,诸如在公告DE677 979中所示的那些替代设计。在其中示意性地示出带有矩形截面引导通道的针织筒被分段。所述针织筒包括内部非硬化的中空圆柱形主体,壳形硬化区段附连到该中空圆柱形主体上,所述区段设有针通道。考虑这种设计,如果附连到中空圆柱形基部主体外侧的壳形区段在硬化时经受扭曲将会有重大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针织装置的概念,其能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简单制造,特点为可靠的过程且同时也符合增加的针织速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这个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针织装置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装置包括带引导通道的针床,其中针深度为通道宽度的至少四分之三且最多五倍。优选地,通道深度与通道宽度之间的比率在2与3之间,还优选地在2. 5与2. 75之间,且在最佳情况下,为2. 62。这样一来,针床无接缝和接头且由相同材料制成。在通道壁与针床的其余主体之间并无接缝或接头,针床本身也无任何接头或接缝,即使在引导通道的底面下方。在针织筒的情况下,所述筒因此在其整个径向方向由单件主体组成。这并未受到以下事实的阻碍针织筒可包括轴向方向彼此相邻放置的多干环形元件。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内能构成多个例如壳形部段的针织筒,这些部段沿着轴向延伸的接头彼此邻靠。在任何情况下,存在径向方向结构连续性。而且,该针织装置包括针织工具,其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可在引导通道中在轴向移位且包括从引导通道突出的至少一个脚部。所有针织工具可具有相同配置。举例而言,它们可为闩锁型针、滑块针或类似物。在优选实施例中,针织工具的柄部截面匹配通道截面,在此情况下,针织工具的柄部截面最低程度地较小,特别是相对于其宽度,因为针织工具可移动地布置于引导通道中。 针织工具的柄部截面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匹配通道截面。通道壁并不或并不显著地突出超过针织工具的柄部。由于浅通道深度,所得到的针织筒与常规针织筒相比具有显著更低的重量。此外,在引导通道中移动的针的重量几乎为现有技术针重量的一半,因此这可能会导致针织装置重量高达20%的节省。因为重量节省开始,特别地在外径上,这导致针织筒的质量惯性矩减小。这特别地对于针织机的工作速度增加很重要,当所述针织机在操作期间执行频繁的旋转反向时,如在往复式前后模式的情况下,例如在生产图案化产品时。除了前述显著的重量减轻之外,需要比制造现有技术针织系统显著更少的原材料来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系统。考虑日益稀少的原材料资源,本专利技术降低了针织系统的总成本。引导通道的通道深度的急剧减小具有深远的技术结果。由于相对应针织工具减小的通道深度和同样减小的条高度,导致在针织工具与通道壁之间显著减小的接触表面。这减小了摩擦,特别是静态摩擦,在针织过程中需要重复地克服这种摩擦。减小的静态摩擦最终导致减小的凸轮组件磨损和降低驱动力,以及最终导致减少的对油的需要。考虑到引导通道的优选实施例,在针织工具与引导通道之间的接触表面进一步减小,因为在引导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凹部。凹部可设于通道壁中或引导通道底面中。这样一来,至少一个凹部在针织凸轮碰撞针织机针脚部的区域外布置于引导通道中。确定凹部的长度和位置使得针织工具的至少两个间隔开的点在整个针脚形成过程中总是与引导通道相互作用。这独立于凹部是否布置于通道壁中或引导通道的底面上。优选地,凹部位于至少两个邻靠点之间。能提供多于一个的凹部,或提供一个凹部,带有在引导通道上的至少一处中断。凹部的任何中断可形成针织工具的邻靠点。凹部长度至少对应于从收回位置移动到针织工具最前驱出位置期间针织工具行进的路径。凹部长度最多与容纳于引导通道中收回位置的针织工具部分的长度减去针织工具从其收回位置行进到其最前驱出位置行进的路径,减去邻靠点的长度一样长。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系统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凹部可设于针织工具本身中。 在此情况下,针织工具的背面和/或一个平坦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切口。无论凹部是否布置于针织工具上或引导通道中,凹部可安置成具有矩形腔的形式。那么此腔具有平行于引导通道的底面或平行于针织工具背面或平行于通道壁或相对于针织工具的平坦侧面偏移地布置的平面平底部。凹部也能具有圆弧部段形状的凹入底部。 那么凹部具有圆柱形部段的形状。凹部可包括高达90%的底面或引导通道或高达90%的针织工具的背面或通道壁或针织工具的平坦侧面,在此情况下,确保在针脚形成过程中针织工具邻靠引导通道的至少两个点(通道壁、通道底面)且因此确保精确牢靠的引导。在圆环形针织机的情况下,所提出的针织装置的几何配置,特别是针织筒的新颖几何配置,使得能进行高效且改进的生产过程。举例而言,显示通道深度的引导通道可通过机械加工或其它磨蚀工艺而容易地且精确地产生。而且,在制造引导通道之后执行的硬化工艺和甚至涂层工艺可容易地且有效地执行。特别地,具有良好品质的通道壁的涂层是成功的,这是由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减小的通道深度/通道宽度的比率。由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减小的通道深度/通道宽度比率,能涂覆和硬化针织筒的整个表面,特别是其引导通道,包括其通道壁和其通道底面。而且,能将硬化和/或涂覆集中于在操作期间经受高度摩擦的通道壁的那些区域中。特别地,能涂覆针通道的全部区域,即,还有其底面,且增加其硬度。优选地,新颖针织装置的针织工具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脚部的全柄部。在脚部附近设有至少一个凹部。优选地,此凹部具有细长凹痕形式,其长度为其深度的数倍。以此方式,区域限定于脚部与柄部之间,所述区域显示特定弹性,可选地也展示扭转弹性,且在任何情况下,减小了针织工具对于裂缝和断裂的易感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装置的有利实施例的额外细节为附图、说明书或权利要求的主题。附图示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装置的原理图示的示意细节;图2是如图1的针织装置的细节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装置(10),特别是圆形针织装置(11),其具有:针床(12),所述针床(12)包括带引导通道(13,14,15)的基部主体(20),所述引导通道(13,14,15)设于外圆周表面(22)上,其中每个引导通道(14)由两个通道壁(18,19)的两个平坦侧面(50,51)和通道底面(23)界定,其中所述通道壁(18,19)与所述基部主体(20)无接缝地连接且由相同材料制成无接头,其中所述引导通道(14)的通道截面具有通道宽度(24)和通道深度(26),所述宽度是从通道壁(18)的平坦侧面(50)测量到通道壁(19)的平坦侧面(51),所述深度的测量是平行于所述通道壁(18, 19)远离所述底面(23)延伸直到所述外圆周表面(22),且所述通道深度(26)是所述通道宽度(24)的大小的至少四分之三和最多5倍,具有柄部(28)的针织工具(16),所述柄部布置于所述引导通道(14)中以便可在纵向方向移位且具备脚部(35),所述脚部从所述引导通道(14)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J豪格J布鲁斯克M韦恩勒E于尔根斯J邵特F杜尔斯特E费伦巴赫尔
申请(专利权)人:HJ豪格J布鲁斯克M韦恩勒E于尔根斯J邵特F杜尔斯特E费伦巴赫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