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泽富专利>正文

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2668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板,在管板的外侧安装有端盖,所述管板与端盖之间形成密封的前后腔室,两块管板之间设有连通前后腔室的换热管,在其中一端的端盖上设有制冷剂的进液口,另一端的端盖设有出液口,在筒体上设有载冷剂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筒体上靠近出液口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筒体上靠近进液口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制冷剂与载冷剂进出方向形成纯逆流方式,较混流方式可以提高整机传热效率,更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适用于水源热泵机组的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属中央空调

技术介绍
水源热泵利用储存于地表浅层的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空调供暖。水源热泵利用水源的过程当中,只交换热量,水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经回灌至地层或重新排入地表水体后,不会造成原有水源的污染。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一般为 10 25°C,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水源热泵同时解决了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传统的水源热泵机组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由压缩机2、壳管式冷凝器1、截止阀 4、干燥过滤器5、视液镜6、电磁阀7、膨胀阀8、壳管式干式蒸发器3以及电器控制部分等组成。壳管式干式蒸发器3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筒体9,所述筒体9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板11,在管板11的外侧安装有端盖10,所述管板11与端盖10之间形成密封的前后腔室, 两块管板11之间设有连通前后腔室的换热管12,在其中一端的端盖10上设有制冷剂的进液口 17和出液口 16。在筒体9上设有载冷剂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所述进水口 14设置在筒体9上远离进液口 17和出液口 16的一端,所述出水口 15设置在筒体9上靠近进液口 17和出液口 16的一端。这种结构导致制冷剂与载冷剂进出方向混流方式,从进液口 17进入的制冷剂有部分在没有完全进行换热制冷的情况下直接走近路从出液口 16流出,导致换热效率没有充分的得到发挥,大大降低了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传热效率的壳管式干式蒸发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板,在管板的外侧安装有端盖,所述管板与端盖之间形成密封的前后腔室,两块管板之间设有连通前后腔室的换热管,在其中一端的端盖上设有制冷剂的进液口,另一端的端盖设有出液口,在筒体上设有载冷剂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筒体上靠近出液口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筒体上靠近进液口的一端。以下是本技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管在靠近管板的端部内侧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进液管与换热管之间紧配合。这样制冷剂液体经过进液管进入换热管,截面突然收缩,使制冷剂的动压升高,流速增加,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管为翅片换热管。较普通换热管传热系数提高15-20%,这样整个水源热泵机组传热效率较传统机组提高30%以上,更节能、环保。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内设有若干块折流板,相邻的折流板之间交错设置。增加了制冷剂流动里程,提高了整机传热效率。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制冷剂与载冷剂进出方向形成纯逆流方式,较混流方式可以提高整机传热效率,更节能、环保。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传统的水源热泵机组的系统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壳管式干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管式冷凝器;2-压缩机;3-壳管式干式蒸发器;4-截止阀;5-干燥过滤器;6-视液镜;7-电磁阀;8-膨胀阀;9-筒体;10-端盖;11-管板;12-换热管;13-折流板;14-进水口 ;15-出水口 ;16-出液口 ;17-进液口 ;18-进液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3所示,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9,所述筒体9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板11,在管板11的外侧安装有端盖10,所述管板11与端盖10之间形成密封的前后腔室,两块管板11之间设有连通前后腔室的换热管12,在其中一端的端盖10上设有制冷剂的进液口 17,另一端的端盖10设有出液口 16。在筒体9上设有载冷剂进水口 14和出水口 15,所述进水口 14设置在筒体9上靠近出液口 16的一端,所述出水口 15设置在筒体9上靠近进液口 17的一端,这样使得制冷剂和载冷剂的流动方向完全相反,同时,所述筒体9内设有若干块折流板13,相邻的折流板 13之间交错设置,增加了制冷剂流动里程,提高了整机传热效率。所述换热管12在靠近管板11的端部内侧设有小口径的进液管18,所述进液管18 的外径小于换热管12的内径,进液管18与换热管12之间紧配合,所述进液管18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这样制冷剂液体经过进液管进入换热管12,截面突然收缩,使制冷剂的动压升高, 流速增加,提高换热效率。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制冷剂与载冷剂进出方向形成纯逆流方式,较混流方式可以提高整机传热效率,更节能、环保。所述换热管为翅片换热管,较普通换热管传热系数提高15-20%,这样整个水源热泵机组传热效率较传统机组提高30%以上,更节能、环保。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9),所述筒体(9)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板(11),在管板(11)的外侧安装有端盖(10),所述管板(11)与端盖(10)之间形成密封的前后腔室,两块管板(11)之间设有连通前后腔室的换热管(12),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端的端盖(10)上设有制冷剂的进液口(17),另一端的端盖(10)设有出液口(16),在筒体(9)上设有载冷剂进水口( 14)和出水口(15 ),所述进水口( 14)设置在筒体(9 )上靠近出液口( 16 )的一端,所述出水口(15)设置在筒体(9)上靠近进液口(17)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2)在靠近管板(11)的端部内侧设有进液管(18),所述进液管(18)的外径小于换热管(12)的内径, 进液管(18)与换热管(12)之间紧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2)为翅片换热管。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9)内设有若干块折流板(13 ),相邻的折流板(13 )之间交错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板,在管板的外侧安装有端盖,所述管板与端盖之间形成密封的前后腔室,两块管板之间设有连通前后腔室的换热管,在其中一端的端盖上设有制冷剂的进液口,另一端的端盖设有出液口,在筒体上设有载冷剂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筒体上靠近出液口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筒体上靠近进液口的一端,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制冷剂与载冷剂进出方向形成纯逆流方式,较混流方式可以提高整机传热效率,更节能、环保。文档编号F28D7/16GK202109794SQ20112015029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刘树春, 王泽富, 钟希圣 申请人:王泽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管式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9),所述筒体(9)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板(11),在管板(11)的外侧安装有端盖(10),所述管板(11)与端盖(10)之间形成密封的前后腔室,两块管板(11)之间设有连通前后腔室的换热管(12),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端的端盖(10)上设有制冷剂的进液口(17),另一端的端盖(10)设有出液口(16),在筒体(9)上设有载冷剂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所述进水口(14)设置在筒体(9)上靠近出液口(16)的一端,所述出水口(15)设置在筒体(9)上靠近进液口(17)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富刘树春钟希圣
申请(专利权)人:王泽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