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平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高密度暂养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5192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高密度暂养池,涉及水生物养殖设备。由主体支架、鱼缸和进排水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支架呈阶梯结构,主体支架上有至少两层阶梯面,在每一层阶梯面上设置有鱼缸;在主体支架内设置进排水装置;所述的进排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气帽、底排水帽、水箱、上水管、进水阀、排水阀、排污口、空气连通阀和补水阀;水箱设置于主体支架内部;在鱼缸内两侧各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端下向弯曲,进水管上端的出水口朝向斜上方;鱼缸底部设置有底排水帽;在鱼缸底部设置有一排气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在的同类产品存在的养殖密度低,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养殖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生物养殖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生物养殖设备存在以下缺点(一)养殖密度低;(二)能耗高;(三)自动化程度低,养殖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密度暂养池,本技术解决了现在的同类产品存在的养殖密度低,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养殖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主体支架1、鱼缸2和进排水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支架1呈阶梯结构,主体支架1上有至少两层阶梯面,在每一层阶梯面上设置有鱼缸2 ;在主体支架1内设置进排水装置;所述的进排水装置包括进水管3、气帽4、底排水帽5、水箱6、上水管7、进水阀8、 排水阀9、排污口 10、空气连通阀11和补水阀12 ;水箱6设置于主体支架1内部,水箱6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10,水箱6上部设置有补水阀12 ;在鱼缸2内两侧各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端下向弯曲,进水管3上端的出水口朝向斜上方;水箱6内潜水泵通过水管连通进水管3,且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8 ;鱼缸2底部设置有底排水帽5,底排水帽5通过水管连通水箱6,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9 ;在鱼缸2底部设置有一排气帽4,在连通气帽4的管路上设置有空气连通阀11。本技术的优点1、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平均每立方米可养殖IOOkg活鱼,是普通鱼缸的2-3倍;2、管路为全封闭设计,可以实现高效率过滤,改善水质,可保持长时间不用换水;3、能耗低,省水省电,降低运营成本;4、进水管口采用自由射流式进水设计,增加鱼缸内部水的流动性及含氧量,促进循环,鱼的存活率高;5、可以实现自动补水,自动排污、排鳞,操作简便,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6、缸体水位可以实现调节,根据不同季节可养殖不同品种;7、可以同时养殖多种海水、淡水鱼种,虾类,贝壳类;8、设备配件性能稳定,故障率低;9、活动式结构设计,移动装拆便捷,可降低运营成本;10、开放式设计, 外观新颖,明亮,展示效果佳,可以大大提高鱼类的销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后侧部视图。图中符号说明主体支架1、鱼缸2、进水管3、气帽4、底排水帽5、水箱6、上水管7、 进水阀8、排水阀9、排污口 10、空气连通阀11、补水阀1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的高密度暂养池,由主体支架1、鱼缸2和进排水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支架1呈阶梯结构,主体支架1上有至少两层阶梯面,在每一层阶梯面上设置有鱼缸2 ;在主体支架1内设置进排水装置;所述的进排水装置包括进水管3、气帽4、底排水帽5、水箱6、上水管7、进水阀8、 排水阀9、排污口 10、空气连通阀11和补水阀12 ;水箱6设置于主体支架1内部,水箱6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10,水箱6上部设置有补水阀12 ;在鱼缸2内两侧各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端下向弯曲,进水管3上端的出水口朝向斜上方;水箱6内潜水泵通过水管连通进水管3,且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8 ;鱼缸2底部设置有底排水帽5,底排水帽5通过水管连通水箱6,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9 ;在鱼缸2底部设置有一排气帽4,在连通气帽4的管路上设置有空气连通阀11。主体支架采用不锈钢方管制成,水箱采用不锈钢板压制成型,缸体采用玻璃,底部及背部玻璃烤漆,具有过滤及供氧功能。外观采用蓝色灯光装饰,底部为彩色装置板。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的高密度暂养池,其特征在于,由主体支架(1)、鱼缸(2)和进排水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支架(1)呈阶梯结构,主体支架(1)上有至少两层阶梯面,在每一层阶梯面上设置有鱼缸(2);在主体支架(1)内设置进排水装置;所述的进排水装置包括进水管(3)、气帽(4)、底排水帽(5)、水箱(6)、上水管(7)、进水阀(8)、排水阀(9)、排污口(10)、空气连通阀(11)和补水阀(12);水箱(6 )设置于主体支架(1)内部,水箱(6 )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10 ),水箱(6 )上部设置有补水阀(12);在鱼缸(2 )内两侧各设置有进水管(3 ),进水管(3 )上端下向弯曲,进水管(3 )上端的出水口朝向斜上方;水箱(6)内潜水泵通过水管连通进水管(3),且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8); 鱼缸(2)底部设置有底排水帽(5),底排水帽( 通过水管连通水箱(6),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9);在鱼缸( 底部设置有一排气帽G),在连通气帽的管路上设置有空气连通阀 (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高密度暂养池,涉及水生物养殖设备。由主体支架、鱼缸和进排水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支架呈阶梯结构,主体支架上有至少两层阶梯面,在每一层阶梯面上设置有鱼缸;在主体支架内设置进排水装置;所述的进排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气帽、底排水帽、水箱、上水管、进水阀、排水阀、排污口、空气连通阀和补水阀;水箱设置于主体支架内部;在鱼缸内两侧各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端下向弯曲,进水管上端的出水口朝向斜上方;鱼缸底部设置有底排水帽;在鱼缸底部设置有一排气帽。本技术解决了现在的同类产品存在的养殖密度低,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养殖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文档编号A01K63/04GK202095403SQ20112019150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陆平 申请人:陆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高密度暂养池,其特征在于,由主体支架(1)、鱼缸(2)和进排水装置构成,所述主体支架(1)呈阶梯结构,主体支架(1)上有至少两层阶梯面,在每一层阶梯面上设置有鱼缸(2);在主体支架(1)内设置进排水装置;所述的进排水装置包括进水管(3)、气帽(4)、底排水帽(5)、水箱(6)、上水管(7)、进水阀(8)、排水阀(9)、排污口(10)、空气连通阀(11)和补水阀(12);水箱(6)设置于主体支架(1)内部,水箱(6)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0),水箱(6)上部设置有补水阀(12);在鱼缸(2)内两侧各设置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端下向弯曲,进水管(3)上端的出水口朝向斜上方;水箱(6)内潜水泵通过水管连通进水管(3),且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8);鱼缸(2)底部设置有底排水帽(5),底排水帽(5)通过水管连通水箱(6),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9);在鱼缸(2)底部设置有一排气帽(4),在连通气帽(4)的管路上设置有空气连通阀(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平
申请(专利权)人:陆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