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2556 阅读:3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其包括卷芯、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所述的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都设于所述的卷芯的同一侧。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正极极耳与正负极片在卷芯的同一侧且位置无重叠,因此,正极极耳端的卷芯厚度与负极耳端的卷芯的厚度一致,这种结构,使整个卷芯厚度比较均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的锂电池的极组结构,其包括卷芯1'、正极极耳2'、正极片尾端3'、负极耳端4'及负极片尾端5',正极极耳2'绕到卷芯1'另外一侧,与卷芯1'另外一侧的正、负极片的尾端 3'、5'重叠,因此,正极极耳2'端卷芯1'的厚度较负极耳端4'的厚度增加一个正极极耳2'的厚度。此种结构,正极极耳2'的卷芯1'较负极耳端4'的卷芯Γ厚0.1mm,即一个正极极耳2'的厚度,整个卷芯1'厚度不均衡,虽然负极耳端卷芯1'厚度较小,但整个电芯厚度由最厚的正极耳端决定为4. 26mm0电芯内部卷芯厚度不均导致电芯成品厚度不均,导致最终成品电池厚度不均而影响电池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其使整个电芯厚度均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其包括卷芯、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所述的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都设于所述的卷芯的同一侧。优选地,上述的正极极耳与所述的负极耳端的位置无重叠。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在本新型中,由于正极极耳与正负极片在卷芯的同一侧且位置无重叠,因此,正极极耳端的卷芯厚度与负极耳端的卷芯的厚度一致,这种结构,使整个卷芯厚度比较均衡,从而使成品电池厚度也均勻,使电池外观较为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锂电池用极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锂电池用极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配合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其包括卷芯1、正极极耳2、正极片尾端3、负极耳端4及负极片尾端5,其中上述的正极极耳2、正极片尾端3、负极耳端4及负极片尾端5都设于所述的卷芯 1的同一侧。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正极极耳2与上述的负极耳端4的位置无重叠。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片的长度为497mm,宽度为44mm,正极敷料长度为886mm,正极面密度为20. 67mg/cm2,正极敷料量为8. 06g,正极压实密度为3. 73g/cm3,正极片双面敷料处厚度为127 μ m,正极双面敷料层数为14,正极单面敷料处厚度为72 μ m,正极单面敷料层数为2,隔膜厚度为16 μ m,负极片长度为458mm,负极片宽度为45mm,负极敷料长度908mm, 负极面密度为8. 64mg/cm2,负极敷料量为3. 53g,负极压实密度为1. 55g/cm3,负极片双面敷料处厚度为121 μ m,负极层数为15,隔膜层数为32,则卷芯1的正极耳端厚度为正极片双面敷料厚度*双面敷料层数+正极片单面敷料厚度*单面敷料层数+负极片双面敷料厚度*层数+隔膜厚度*层数= (127*14+72*2+121*15+16*32)/1000 = 4. 249mm。卷芯1的负极耳端厚度为正极片双面敷料厚度*双面敷料层数+正极片单面敷料厚度*单面敷料层数+负极片双面敷料厚度*层数+隔膜厚度*层数= (127*14+72*2+121*15+16*32)/1000 = 4. 249mm。在本新型中,由于正极极耳2与正负极片在卷芯1的同一侧且位置无重叠,因此, 正极极耳2端的卷芯1厚度与负极耳端4的卷芯1的厚度一致,这种结构,使整个卷芯厚度比较均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其包括卷芯、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都设于所述的卷芯的同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极耳与所述的负极耳端的位置无重叠。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其包括卷芯、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所述的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都设于所述的卷芯的同一侧。在本技术中,由于正极极耳与正负极片在卷芯的同一侧且位置无重叠,因此,正极极耳端的卷芯厚度与负极耳端的卷芯的厚度一致,这种结构,使整个卷芯厚度比较均衡。文档编号H01M2/26GK202103135SQ201120216178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曾锦春, 杜国章, 王春生, 钟义 申请人:深圳市神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用极组结构,其包括卷芯、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极耳、正极片尾端、负极耳端及负极片尾端都设于所述的卷芯的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义曾锦春王春生杜国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神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