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储能的锂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882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的锂电池模组,由下列结构组成:外壳;多个锂电池单体,并排于外壳内,所述锂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正极及负极;第一导电极板,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正极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槽并与其电连接;以及第二导电极板,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所述负极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并与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锂电池模组能有效定位多个锂电池单体,以防止晃动,确保使用安全,并能根据应用需要而快速调整电流输出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储能的锂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模组,属于能源领域。
技术介绍
锂电池,相对于传统的干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具有安全性好、储能密度高、 便于携带等优异特性,在现代的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所使用 的锂电池单体主要是由壳体及放置在壳体内的电解质溶液及电芯组成,在锂电池单体的顶 端设有正极及负极,在正极及负极的顶部分别设外螺纹以在分别螺合螺母后,分别固定不 同的导电端子输出电力。然而,上述锂电池单体仅能输出固定电压及电流,对于高功率笔记本、电动玩具乃 至新兴起的电动汽车之类需要大电流的动力机械而言,需要并联多个锂电池单体,并以多 组连接线进行连接,这种方式不但会增加整体占用空间,并且在锂电池单体充放电过程中, 当正、负极发热时,有可能会融化连接线保护层,产生短路,导致了潜在的应用风险。同时,采用这种方式,当一个锂电池单体产生气爆或气胀现象时,有可能影响并造 成其他锂电池单体损坏,使得整个电路丧失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锂电池模组,能够方便安 全的存储能量,本技术公开的锂电池模组实现了下述三个目的:1.提供一种将多个锂电池单体分别定位,并与正、负极形成一定间距,以使各个锂 电池单体牢固定位,避免晃动,确保使用安全的并联式的锂电池模块;2.提供一种能让锂电池单体有效散热,以维持充放电效率的并联式的锂电池模 块;3.提供一种能根据实际电流需求灵活增加或减少锂电池单体数量的并联式的锂 电池模块。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用于储能的锂电池模组,由下列结构组成:外壳;多个锂电池单体,并排于外壳 内,所述锂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正极及负极;第一导电极板,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接触 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正极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定位 槽并与其电连接;以及第二导电极板,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 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所述负极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并与其电连接。由于按照上述结构分布锂电池单体,在本技术的锂电池模组中,能将锂电池 单体分别稳固定位,当锂电池模块外壳晃动时,仍可以确保使用安全。为了使锂电池模组在有限的空间内分布尽可能多的锂电池单体,同时不影响向外 的能量输出,所述第一导电极板、第二导电极板均为L型,其中第一定位部为水平方向,第 一接触部为向下的垂直方向;第二定位部为水平方向,第二接触部为向下的垂直方向。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由于L型的存在能够有效防止锂电池单体出现松动,同时 可以在侧面上将电流输出。为了实现电量的向外输出,所述外壳侧面设有二个贯穿外壳的穿孔,所述穿孔分 别对应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穿孔的底部与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电连接,供第一接 触部、第二接触部分别与外壳外部连通。在实际使用时,将外壳侧面的穿孔根据模组内锂电池单体的分布分别打上正极和 负极的标志,即可用导电片接触、导电线等多种方式向外供电。为了更牢固的稳定住锂电池单体,所述锂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螺母,所述螺母分 别螺合在正极及负极上方,以连结正极及第一导电极板,连结负极及第二导电极板。为了降低锂电池单体能量输出过程中在导电极板上的能量损失(由于导电极板是 金属材料,在导电过程中会有部分电力损耗在传输过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宽面 部和第一窄面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宽面部和第二窄面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 部相对称。通过上述结构,最小化的降低了无谓的能量消耗,当电流向外传送时,在不影响电 流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节约材料。通过上述技术改进,本技术的锂电池模组得以在单个锂电池单体损毁时,不 会造成相邻锂电池单体损坏,并且能让锂电池单体散热,有效维持锂电池单体充、放电效 率,并确保使用安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不同而弹性增加或减少锂电池单体数量,并在不 影响电流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节约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1、2,本技术的锂电池模组I,包括外壳2、锂电池单体3、第一导电极 板4、第二导电极板5。其中,外壳2为中空的长方体,内设有多个并列长方形凹槽,外壳2侧面设有二个 贯穿外壳的穿孔21,在附图中为圆形穿孔,其他形状也是可行的。其中,锂电池单体3为长方体,多个,分别定位于长方形凹槽内,并列于外壳2内 部,锂电池单体3顶端设有向上凸出的正极31及负极32。所述第一导电极板4为L形板,包括第一定位部41及第一接触部42,第一定位部 41上设有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43,第一定位部41包括第一宽面部44及第一窄面部45, 第一接触部42由第一宽面部44的一端向下垂直弯折延伸而成。所述第二导电极板5为L形板,包括第二定位部51及第二接触部52,第二定位部 51上设有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53,第二定位部51包括第二宽面部54及第二窄面部55, 第二接触部52由第二宽面部54 —端向下垂直弯折延伸而成。当锂电池单体3分别定位于各长方形凹槽内时,锂电池单体3并列于外壳2中,各 个正极31分别穿过第一导电极板4的第一定位部41中的第一定位槽43,并让各个负极32分别穿过第二导电极板5的第二定位部51中的第二定位槽53之后,即可以螺母9分别螺 合于正极31及负极32之上方,使正极31与第一导电极板4呈电性连接,负极32与第二导 电极板5呈电性连接,并使锂电池单体3之间形成间隔。当第一导电极板4连接正极31,第二导电极板5连接负极32时,第一导电极板4 的第一接触部42和第二导电极板5的第二接触部52分别对应外壳2的二个穿孔21,使第 一接触部42、第二接触部52与外壳2外部负载连通,从而将锂电池单体3电流传送至外壳 2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储能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结构组成:外壳;多个锂电池单体,并排于外壳内,所述锂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正极及负极;第一导电极板,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正极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定位槽并与其电连接;以及第二导电极板,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所述负极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并与其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储能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结构组成:外壳;多个锂电池单体,并排 于外壳内,所述锂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正极及负极;第一导电极板,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 接触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正极分别穿过所述第一 定位槽并与其电连接;以及第二导电极板,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定位部 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定位槽,所述负极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并与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极板、第二导电极板 均为L型,其中第一定位部为水平方向,第一接触部为向下的垂直方向;第二定位部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神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