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2965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其包含有一支撑模块、一热导管、一能量转换模块以及一散热板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为支撑模块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热导管,同时支撑模块与热导管具有一共平面以供能量转换模块设置。进一步地,适当地同时配置能量转换模块支撑模块与热导管具有一共平面以供能量转换模块设置。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降低接触热阻、提升导热率,可形成自给自足的充电/发光系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光/电或电/光转换功能且具优异散热效果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能源日渐耗竭,对各种替代能源的需求急速成长,在同时顾及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以太阳能、风力、水力为发展主轴,其中又以太阳能最为持续且丰沛不绝。然而在太阳能转换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入射光谱都能被太阳能电池所吸收,并完全转成电流。 有一半左右的光谱因能量太低(小于半导体的能隙),对电池的输出没有贡献,而另一半被吸收的光子中,除了产生电子空穴对所需的能量外,约有一半左右的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掉。释放的热能将影响着太阳能电池,而过高的工作温度将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下降,如此将恶性循环,使得有更多的输入的太阳能以热的形式消耗,再进一步恶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另一方面,能源的使用也逐渐朝向节能方向发展。随着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展,发光二极管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光源,具有省电、耐震、反应快、适合量产等等许多优点。因此, 以发光二极管做为指示器已属常见,并且以发光二极管做为光源的照明产品,也已渐成趋势。然而,为提供足够的照明,以发光二极管做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多使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但却也带来散热的问题。发光二极管在运作中产生的热若未能及时散逸出去,将使发光二极管受到热冲击,进而影响发光效率并减少使用寿命,反而有违节能发展方向。然而,现有技术并无法有效将对于光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而产生的热散逸出去的同时减少其能量转换装置或其系统的体积,使得光电转换效率无法提升或维持,甚至对太阳能电池或发光二极管造成损耗的同时,其体积也过大且无法获得改善。因此,有需要在传统的改善方式以外进一步开发一种体积细小而且具有优秀散热能力的能量转换系统的装置,以让业界以最低成本解决上述问题是业界亟待改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其包含有一支撑模块、一热导管以及一能量转换模块。支撑模块包含有一上表面以及一容置空间;热导管具有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以及一上平坦面,第一部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第二部自第一部延伸而成,上平坦面与支撑模块的上表面为共平面;以及能量转换模块固定于支撑模块使能量转换模块置于热导管的上平坦面上。其中,支撑模块包含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二侧部具有第二表面;其中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支撑模块的上表面包含第一侧部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侧部的第二表面。另外,支撑模块还包含连接部,连接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连接部具有一第三表面,其中支撑模块的上表面包含第三表面,容置空间被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与连接部所包围。此外,能量转换模块包含了载台、一基板以及一能量转换元件。载台具有一顶表面和一底表面,载台于顶表面上形成一第一凹陷部,载台于底表面上形成一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相互连接;基板具有一底表面,基板嵌入第二凹陷部,其中基板包含一承载部;以及能量转换元件,设置于承载部上;其中载台的底表面与基板的底表面为大致的共同平面。在实际应用时,能量转换元件为发光二极管元件或太阳能电池元件。此外,能量转换模块以及支撑模块均分别具有多个相对应的穿孔,用以供螺丝穿设以将能量转换模块固锁于支撑模块。此外,本技术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进一步包含有散热板模块,散热板模块包含有一内表面、一外表面,以及一散热鳍片设置于散热板模块的外表面并自散热板模块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热导管设置于散热板模块的内表面上。同时,散热板模块具有多个凹孔而支撑模块具有多个对应穿孔,用以供螺丝穿设以将支撑模块固锁于散热板模块的内表面。另外,在实际应用时,本技术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还包含一隔热模块设置于热导管的第一部与散热板模块之间。此外,在实际应用时,本技术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的热导管的第二部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转折部。此外,本技术也可进一步包含一固锁模块,固锁模块包含多个穿孔用于将热导管固设于散热板模块的内表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有利于热导管的组装,并进一步降低接触热阻、提升导热率。并且,本技术的支撑模块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热导管, 同时支撑模块与热导管具有一共平面以供能量转换模块设置。进一步地,适当地同时配置能量转换模块,可形成自给自足的充电/发光系统。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技术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提供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技术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附图说明图IA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的示意图。图IB所示为根据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沿图IA的A-A剖面线的剖面图。图IC所示为根据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的上视图。图2A所示为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B所示为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模块的正视图。图2C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模块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模块及热导管的组合图。图4A所示为本技术的热导管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B所示为本技术的热导管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A所示为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的俯视图。图5B所示为能量转换模块沿图5A中线Z-Z的剖面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的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 12 支撑模块121第一侧部 1212 第一表面122上表面123第二侧部1232 第二表面 124侧表面 125 容置空间125容置空间128连接部 1282 第三表面129穿孔 14:热导管141 导热相变材料142 第一部144 第二部 145 转折部146 上平坦面149 端部16 能量转换模块 162 能量转换元件 163 封装材料 164 基板 1644 底表面166 透镜168 载台 1682 顶表面 1684 底表面1686 第一凹陷部1688 第二凹陷部 17 隔热模块18散热板模块 182 内表面184 外表面模块186 散热鳍片19固锁模块 S1-S6,S31-S32 流程步骤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其包含有一支撑模块、一热导管、一 能量转换模块以及一散热板模块。能量转换模块用于接收光能以产生电能或接收电能以产 生光能,其间产生的热能将通过支撑模块以及热导管传导予散热板模块以将其热能散发于 空气之中。其中,本技术的特征为支撑模块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热导管,同时支撑 模块与热导管具有一共平面以供能量转换模块设置。请ー并參阅图IA至图1C。图IA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半导 体光电转换系统的示意图;图IB所示为根据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 沿图IA的A-A剖面线的剖面图;图IC所示为根据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半导体光电转换 系统的上视图。此外,图1A、图IB及图IC的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1中的各元件间的比例已 经过调整以维持各图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光电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支撑模块,该支撑模块包含有一上表面以及一容置空间;一热导管,该热导管具有一第一部、一第二部以及一上平坦面,该第一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二部自该第一部延伸而成,该上平坦面与该支撑模块的该上表面为共平面;以及一能量转换模块,固定于该支撑模块使该能量转换模块置于该热导管的该上平坦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贤谭湘龙
申请(专利权)人: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B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