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664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包含控制模块电路、外壳、能量转换构件、热导管以及散热构件。外壳包含顶面及侧壁,用以容置控制模块电路。能量转换构件包含基板、基板固定件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位于基板上,基板与基板固定件连接,且基板固定件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用以驱动能量转换构件。热导管包含平坦部、延伸部以及接触部,能量转换构件的基板与基板固定件位于平坦部上,延伸部位于外壳中并向一方向延伸。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接触部。控制模块电路位于能量转换构件与散热构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外观近似灯泡并可容置控制 模块电路的发光二极管灯源。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耐震、反应快、 适合量产等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光源。一般来说,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 明装置多使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据以产生足够的光线强度。然而,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 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但也带来散热的问题。举例来说,发光二极管于运行中产生的热能若 未能及时散逸出去,将使发光二极管受到热冲击,进而影响发光效率并减少使用寿命。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中,其散热构件通常具有多个用以散热的鳍片,且 上述多个鳍片常常需要紧贴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以求能达到较高的散热效率。然而,高 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多个鳍片常常占据较大空间,且若要求多个鳍片紧贴于搭载发光 二极管的载台,将对照明装置的空间利用造成限制。此外,若要将控制电路一并容置于照明装置中,则照明装置往往需要考虑控制电 路的受热问题,而不易做成类似灯泡的外观形状。如此一来,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可能因 为无法搭配灯座套筒或者装置灯泡的载具的尺寸,以至于无法任意替换传统的灯泡。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使多个鳍片可设置于适当的位置,不限于紧 贴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并且,如何减少控制电路受热,使其可容置于照明装置,成为现 在以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的设计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可减少控制模块电路的受热,使控制 模块电路能容置于发光二极管灯源中。并且,发光二极管灯源可做成近似灯泡的外观形装, 使其可以任意替换传统的灯泡。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源,包含控制模块电路、外 壳、能量转换构件、热导管以及散热构件。外壳包含顶面及侧壁,用以容置控制模块电路。 能量转换构件包含基板、基板固定件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位于基板上,基板 与基板固定件连接,且基板固定件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用以驱动能量转换构件。热导 管包含平坦部、延伸部以及接触部,能量转换构件的基板与基板固定件位于平坦部的上,延 伸部位于外壳中并向一方向延伸。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接触部。 控制模块电路位于能量转换构件与散热构件之间。于实际应用中,散热构件具有容置空间,接触部容置于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多个 鳍片接触,且热导管贯穿控制模块电路。此外,散热构件可具有第一散热部以及第二散热 部,且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形成所述的容置空间。其中,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可以 至少一螺丝互相锁固,使接触部固定于容置空间。另外,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可以至少一卡勾互相卡持,使接触部固定于容置空间。再者,于实际应用中,其中外壳更包含底面,且散热构件可包含至少一锁固孔,用 以搭配至少一螺丝锁固散热构件于底面。此外,散热构件与电路容置构件的底面可以至少 一卡勾卡持。以及,延伸部包覆绝热套管,用以减少热导管于外壳中放热。此外,顶面可为 均光器,用以扩散能量转换构件产生的光能。另外,于实际应用中,外壳还容置连接器,连接器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提供 控制模块电路以及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在此,发光二极管灯源还可包含灯座,连 接器与灯座电性连接,且灯座适于安装在灯座套筒并用以耦接外部电源。此外,发光二极管 灯源可具有外观形状,且外观形状近似于灯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源具有固定结构外观而可包含不同数量及不同 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并可充分利用发光二极管灯源的空间。特别的是,控制电路可设置 于能量转换构件与散热构件之间,并且发光二极管灯源可安装于一般的灯座套筒,用以替 换传统的灯泡。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立体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剖面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一散热构件的立体视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一散热构件的立体视图。图4A为发光二极管灯源的能量转换构件及载台的俯视图。图4B为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沿图4A中线Z-Z的剖面图。图5为根据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图6为根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图7为根据再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图8为根据又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发光二极管灯源10 能量转换构件102 发光半导体结构104:基板10 :基板的底面106,106'基板固定件106a 第一凹陷部106b 第二凹陷部106c 外电极106d 通孔106e 基板固定件的底面106f 凹陷108 封装材料12:电路容置构件120:控制模块电路122 连接器124a 上表面1Mb 下表面126 电路板14 热导管140 平坦部142:延伸部144:接触部16 散热构件16a 第一散热部160 鳍片162 容置空间162a 凹槽 164 螺孔166 锁固孔168 凸起部169 卡勾18:均光器19 灯座190 绝缘层22 载台222 载台的通孔24 金属线洸透镜L1、L2:电源线具体实施例方式请一并参见图1与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立体视 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源的剖面图。其中图2为图1的立体视 图中,沿发光二极管灯源的中线A-A’由Z方向剖面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灯源1具有一结构外观包含能量转换构件10、电路容置构 件12、热导管14、散热构件16、均光器18以及灯座19。其中,电路容置构件12包含上表面 124a以及下表面124b。热导管14包含平坦部140以及接触部142。散热构件16包含多个 鳍片160。另一方面,所述结构外观可包含一外壳,此外壳可有顶面以及侧壁,其中,外壳的 顶面可对应至均光器18,外壳的侧壁可对应至电路容置构件12的侧壁。另外,外壳更可包 含一底面,对应至电路容置构件12的下表面124b。能量转换构件10从上表面12 透出,且能量转换构件10包含至少一发光二极 管,用以产生光能。于实务中,能量转换构件10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发光二极管以发光,但不 限于何种方式搭载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举例来说,能量转换构件10可包含基板及基板固 定件,所述发光二极管可位于基板上,基板与基板固定件连接以露出所述发光二极管。其 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可形成于基板上;或者,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可为一种以半导体制程制作 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固晶于基板上;或者,能量转换构件10的基板固定件可包含第一凹陷 部以及与第一凹陷部连通的第二凹陷部,基板接触热导管14的平坦部140并与第二凹陷部 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露出于第一凹陷部。电路容置构件12于第一平面12 与第二平面124b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的容 置空间用以容置控制模块电路120。此外,电路容置构件12还容置连接器122,连接器122 与控制模块电路120电性连接并提供控制模块电路120以及能量转换构件10运行所需的 电能。另外,控制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源,包含:一控制模块电路;一外壳,包含一顶面及一侧壁,该外壳用以容置该控制模块电路;一能量转换构件,设置于该外壳中,且该能量转换构件包含一基板、一基板固定件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基板上,该基板与该基板固定件连接,且该基板固定件与该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用以驱动该能量转换构件;一热导管,包含一平坦部、一延伸部以及一接触部,其中该能量转换构件的该基板与基板固定件位于该平坦部上,该延伸部位于该外壳中并向一方向延伸;以及一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其中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该接触部;其中,该控制模块电路位于该能量转换构件与该散热构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贤林俊仁谭湘龙
申请(专利权)人: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N[文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