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紧元件和具有该楔紧元件的主减速器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9215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楔紧元件和具有该楔紧元件的主减速器离合器,其中,楔紧元件包括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和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2),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倒角部(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楔形元件对高应力集中区域进行了有效卸载,从而解决了楔形元件两端断裂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主减速器离合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楔紧元件和具有该楔紧元件的主减速器离合器
技术介绍
主减速器离合器在台架试验中频繁出现楔紧元件两端断裂故障。由于该种细长的楔紧元件的直线度较难达到设计要求,在过大的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目前一般采取严格控制楔紧元件工作圆弧面的直线度;楔紧元件先开槽后再对楔紧元件进行表面处理、 二次淬火等处理加工楔紧元件。实验分析表明,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细长的楔紧元件的内外凸轮圆弧工作面的两端存在局部的高应力接触区域,在生产加工中,一方面由于表面处理的炉温较高,且楔块长度尺寸与横截面尺寸相比相对较长;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楔紧元件两端已开槽,两端的壁厚较中间部分薄,从而楔紧元件纵向型面的直线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尤其是楔紧元件两端在表面处理后易产生翘曲,翘曲的楔紧元件工作中会加重高应力接触区域的应力集中,从而导致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频繁出现楔紧元件两端断裂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楔紧元件和具有该楔紧元件的主减速器离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频繁出现楔紧元件两端断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楔紧元件,包括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和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倒角部。进一步地,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倒角部。进一步地,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均为直线倒角部。进一步地,直线倒角部的倒角尺寸为3 5mmX0° 45,。进一步地,第一倒角部与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为圆弧过渡,第二倒角部与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为圆弧过渡。进一步地,楔紧元件的材质为高硬度合金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减速器离合器,具有上述的楔紧元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和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的两端边沿均设有倒角部,离合器工作时此处为高应力区域,倒角部较母线为直线的轮廓而言可以有效卸载应力,从而解决了楔紧元件两端断裂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楔紧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为本技术的楔紧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楔紧元件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楔紧元件包括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和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2,其中,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倒角部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倒角部3为直线倒角部(此处直线倒角部是指沿直线进行倒角,而不是沿曲线进行倒角),由于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的两侧具有开槽部 11,故在离合器工作时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的边沿处为高应力区域,第一倒角部3较母线为直线的轮廓而言可以有效卸载应力,从而解决了楔紧元件两端断裂的问题。优选地,楔紧元件的材质为高硬度合金钢,具体说是指硬度大于HRC60的合金钢,例如硬度在HRC61-65 范围内的合金钢最佳。同时,在加工工序上,为提高产品的成品率,需要调整楔紧元件加工工序,将工序调整为先进行表面处理、再进行二次淬火、最后进行开槽处理,从而消除开槽后根处局部应力集中。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楔紧元件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楔紧元件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和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2 的两侧均具有开槽部,所以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倒角部3,同时,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2的两端也均设有第二倒角部4。第二倒角部4的作用与第一倒角部3的作用相同,优选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倒角部4也为直线倒角部。对于倒角尺寸而言,优选地,第一倒角部3和第二倒角部4的倒角尺寸为3 5mmX0° 45’最佳。为了更好的卸载应力,优选地,第一倒角部3与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 为圆弧过渡,第二倒角部4与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2为圆弧过渡。减少应力集中的可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主减速器离合器,包括上述楔紧元件。采用上述楔紧元件的主减速器离合器由于避免了楔紧元件的断裂而导致故障,从而工作稳定性强,可靠性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楔紧元件,包括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和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倒角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楔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2)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倒角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楔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部C3)和所述第二倒角部(4)均为直线倒角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楔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倒角部的倒角尺寸为3 5mmX0° 4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楔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部C3)与所述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为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倒角部(4)与所述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O)为圆弧过渡。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楔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紧元件的材质为高硬度合金钢。7.一种主减速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楔紧元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楔紧元件和具有该楔紧元件的主减速器离合器,其中,楔紧元件包括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和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2),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倒角部(3)。本技术的楔形元件对高应力集中区域进行了有效卸载,从而解决了楔形元件两端断裂的问题。文档编号F16D41/06GK202100627SQ201120152389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杨振蓉, 苏新生, 蒋燕英, 蒋静, 薛同博 申请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楔紧元件,包括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和第二凸轮圆弧工作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圆弧工作面(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倒角部(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蓉蒋燕英蒋静薛同博苏新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