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式密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291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楔式密封器,属于油田开发采油工艺领域,所述楔式密封器设置在套管内,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使得油管和套管连通的油套连通器、上护楔器、锥体、容楔连接管、下护楔器和正压时关闭反压时打开的单流阀,所述的锥体上套设有环形密封楔。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楔式密封器,设置在套管(井筒)内,环形密封楔在压力作用下沿中间的椎体下行,越楔越紧,实现密封油套环形空间目的。同时在需要时,在套管(井筒)内通过打高压或上提管柱使环形密封楔脱离椎体落入容楔连接管而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油田开发采油工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筒(套筒)内密封用的楔式密封器
技术介绍
在从油井诞生那天起,世界范围内为了开发的需要在井筒套管内封隔油、气、水时所用的各类封隔器的密封元件都采用橡胶材料。工作原理是通过打压膨胀或机械挤压办法利用橡胶筒的高弹性实现封隔井筒的目的。用该原理制作的各种类型的封隔器在采油、注水等生产中、压裂、酸化、防砂、排液等施工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但是也发现了该类产品严重的缺陷:1、耐老化和疲劳性差。由于橡胶筒在井筒套管内工作要承受高温、高压、温差变化、压差变化、管柱蠕动、频动磨损以及流体介质中腐蚀成分的综合作用使其在实验室中橡胶能耐老化5年的封隔器,实际使用中不到一年就失效了。大量的、长期的生产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用的各类封隔器95%以上在一年内失效。而封隔器失效期至少要达到三年半以上才能满足油井和注水井的需要。2、可靠性差。由于制造、装卸、运输、工作等诸环节特别是井斜和井筒套管不干净以及频繁坐封造成下井过程中橡胶筒损坏。还有结构的原因使胶筒受力不均匀,造成失效。现场施工中经常出现好容易将封隔器下到位置,却发现失效了,需要换一个下井。而新换的能不能保证不失效却是未知的。还有一种情况:由于胶筒有部分损伤(在井内无法检查,只有起出井口才能检查),开始能有效工作,但不知什么时候就失效了等等,由此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3、使用前需要用通井规通井和用刮削器刮削;使用后井内有橡胶块等井下落物。4、由于目前没有一款可靠的密封油套环形空间的产品,在采油工艺领域不得不改变和放弃许多重大的工艺措施,由此造成的损失更是非常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提供了一种与现有产品结构完全不同的、在井筒套管内可靠性好、使用时间长的封隔工具-楔式密封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楔式密封器,所述楔式密封器设置在套管1内,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使得油管和套管1连通的油套连通器2、上护楔器3、锥体4、容楔连接管5、下护楔器6和正压时关闭反压时打开的单流阀7,所述的锥体4上套设有环形密封楔8 ;所述的上护楔器3包括第一空心中心体31,均匀环设在第一空心中心体31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扶正筋板32、串联多个第一扶正筋板32并设置在第一空心中心体31下端的第一环形加强板33和设置在第一环形加强板33上的第一泄流孔34,所述的多个第一扶正筋板32远离第一环形加强板33 —端的弧度小于靠近第一环形加强板33 —端的弧度,所述的第一环形加强板33的高度与第一环形加强板33和第一扶正筋板32的连接处的第一扶正筋板32的高度一致; 所述的锥体4上端的直径小于锥体4下端的直径;所述的容楔连接管5的外径小于锥体4的最小外径;所述的下护楔器6的最大外径与套管1内径相适应,所述的下护楔器6包括第二空心中心体61,均匀环设在第二空心中心体61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二扶正筋板62、串联多个第二扶正筋板62并设置在第二空心中心体61靠近下端处的第二环形加强板63和设置在第二环形加强板63上的第二泄流孔64,所述的多个第二扶正筋板62的弧度沿第二空心中心体61的上端到下端先增大后减小,所述的第二环形加强板63的高度与第二环形加强板63和第二扶正筋板62连接处第二扶正筋板62的高度一致;所述的环形密封楔8包括柔性密封套81和尼龙外筒82,所述的柔性密封套81包括密封帽811和密封环812,所述的密封帽811和密封环812 —体成型,所述的密封帽811设置在密封环812的上端,所述的尼龙外筒82套设在密封环812外,所述的尼龙外筒82的顶端顶在密封帽811上,所述的尼龙外筒82外表面上沿其轴向方向交错设有多条互不连通的缝隙821,所述的尼龙外筒82的外径与套管1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尼龙外筒82的上端的内径小于下端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油套连通器2为油管上开有条形通槽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护楔器3的第一空心中心体3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母接头35和第一公接头36,所述第一母接头35通过丝扣与油套连通器2连接,所述第一公接头36与锥体4之间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护楔器6的第二空心中心体6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母接头65和第二公接头66,所述第二母接头65通过丝扣与容楔连接管5连接,所述第二公接头66与单流阀7通过丝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所有相邻两个扶正筋板之间的环形加强板上均设置泄流孔,且泄流孔靠近空心中心体的一侧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锥体4的长度不小于环形密封楔8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缝隙821之间平行设置,且分布在整个尼龙外筒82的外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容楔连接管5的长度不小于环形密封楔8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上护楔器3和下护楔器6的最大外径均小于套管1内径3-6mm。进一步的,所述单流阀7包括自由阀球和球座,所述正压力状态下的自由阀球坐落在球座上,反压状态下的自由阀球离开球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楔式密封器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楔式密封器,设置在套管(井筒)内,环形密封楔在压力作用下沿中间的椎体下行,越楔越紧,实现密封油套环形空间目的。同时在需要时,在套管(井筒)内通过打高压或上提管柱使环形密封楔脱离椎体落入容楔连接管而失效。【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楔式密封器的下井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楔式密封器中上护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楔式密封器中下护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向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楔式密封器中环形密封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楔式密封器中柔性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楔式密封器中尼龙外筒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楔式密封器的工作状态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楔式密封器的起出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套管,2-油套连通器,3-上护楔器,31-第一空心中心体,32-第一扶正筋板,33-第一环形加强板,34-第一泄流孔,35-第一母接头,36-第一公接头,4-锥体,5-容楔连接管,6-下护楔器,61-第二空心中心体,62-第二扶正筋板,63-第二环形加强板,64-第二泄流孔,65-第二母接头,66-第二公接头,7-单流阀,8-环形密封楔,81-柔性密封套,811-密封帽,812-密封环,82-尼龙外筒,821-缝隙。【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如图1所示,楔式密封器,所述楔式密封器设置在套管1内,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使得油管和套管1连通的油套连通器2、上护楔器3、锥体4、容楔连接管5、下护楔器6和正压时关闭反压时打开的单流阀7,所述的锥体4上套设有环形密封楔8。如图2所示,所述上护楔器3的最大外径小于套管1内径3-6mm,所述的上护楔器3包括第一空心中心体31,均匀环设在第一空心中心体31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扶正筋板32、串联多个第一扶正筋板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楔式密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楔式密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式密封器设置在套管(1)内,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连接的使得油管和套管(1)连通的油套连通器(2)、上护楔器(3)、锥体(4)、容楔连接管(5)、下护楔器(6)和正压时关闭反压时打开的单流阀(7),所述的锥体(4)上套设有环形密封楔(8);所述的上护楔器(3)包括第一空心中心体(31),均匀环设在第一空心中心体(31)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扶正筋板(32)、串联多个第一扶正筋板(32)并设置在第一空心中心体(31)下端的第一环形加强板(33)和设置在第一环形加强板(33)上的第一泄流孔(34),所述的多个第一扶正筋板(32)远离第一环形加强板(33)一端的弧度小于靠近第一环形加强板(33)一端的弧度,所述的第一环形加强板(33)的高度与第一环形加强板(33)和第一扶正筋板(32)的连接处的第一扶正筋板(32)的高度一致;所述的锥体(4)上端的直径小于锥体(4)下端的直径;所述的容楔连接管(5)的外径小于锥体(4)的最小外径;所述的下护楔器(6)的最大外径与套管(1)内径相适应,所述的下护楔器(6)包括第二空心中心体(61),均匀环设在第二空心中心体(61)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二扶正筋板(62)、串联多个第二扶正筋板(62)并设置在第二空心中心体(61)靠近下端处的第二环形加强板(63)和设置在第二环形加强板(63)上的第二泄流孔(64),所述的多个第二扶正筋板(62)的弧度沿第二空心中心体(61)的上端到下端先增大后减小,所述的第二环形加强板(63)的高度与第二环形加强板(63)和第二扶正筋板(62)连接处第二扶正筋板(62)的高度一致;所述的环形密封楔(8)包括柔性密封套(81)和尼龙外筒(82),所述的柔性密封套(81)包括密封帽(811)和密封环(812),所述的密封帽(811)和密封环(812)一体成型,所述的密封帽(811)设置在密封环(812)的上端,所述的尼龙外筒(82)套设在密封环(812)外,所述的尼龙外筒(82)的顶端顶在密封帽(811)上,所述的尼龙外筒(82)外表面上沿其轴向方向交错设有多条互不连通的缝隙(821),所述的尼龙外筒(82)的外径与套管(1)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尼龙外筒(82)的上端的内径小于下端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益彰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