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扑动的扑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9003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扑动的扑翼飞行器,包含机身、扑翼和尾翼,扑翼驱动机构将旋转动力装置的转动转化为摇臂的上下往复扑动;扑翼具有位于前缘的主梁和位于主梁后方的辅助梁,主梁根部与所述扑翼驱动机构的摇臂上的盲孔插接,辅助梁根部与机身上的锁扣装置铰接,固接于机身上的限位杆与机身对称平面平行,穿过扑翼辅助梁根部的连接孔,扣入固接于机身上的锁扣;限位杆的长度使扑翼扑动过程中,所述扑翼辅助梁的连接孔能被动地随着扑翼的上下扑动在限位杆上前后运动而不与锁扣装置发生运动干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较大的有效载荷和内部空间,在各种典型飞行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扑翼飞行器,特别是一种微型扑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微型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模仿鸟类飞行的新概念飞行器,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效率高等优势,如果搭载传感器和相关的数据传输和飞行控制系统,形成微型扑翼无人机平台,就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围绕这一课题,各国已研制出可控飞行的扑翼飞行器,其中较成功的有美国Aero Vironment公司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的“Microbat”以及荷兰Delft大学的“Delfly”等,但这些扑翼飞行器距离实用无人机系统的飞行器平台都有一定的距离。微型扑翼飞行器难以实用化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微型扑翼飞行器气动效率不足、有效载荷小、内部空间小,无人机系统的数据传输分系统、飞控导航分系统和任务载荷受到有效载荷和内部空间的限制难以布置。这是由于扑翼驱动机制多为单纯的平面上下扑动,而自然界的鸟类和昆虫在飞行过程中,其翼的扑动除了上下运动之外,还附加了前后扫掠以及翼面绕展向的扭转。对于鸟类和昆虫飞行的相关研究表明,生物扑翼产生升力具有“拍飞 (Clap-Fling) ”、“延时失速(Delayed Stall) ”、“旋转环流(Rotatio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扑动的扑翼飞行器,包含机身、扑翼和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为薄壳结构,左右对称,分为机头和机体;所述机体内部至少有一个用于安装扑翼驱动机构的支撑隔框,所述扑翼驱动机构包含左右对称的两个摇臂,能将旋转动力装置的转动转化为摇臂的上下往复扑动;机体前部有横截面为圆角矩形的等直段,从中部开始,机身水平方向逐渐向对称平面收缩,高度方向逐渐向上表面收缩,在尾部封闭,收缩段曲面为二次曲面;所述机头的前端点位于对称平面内较中间位置靠下的位置,所述机头从后部向前收缩汇聚于前端点,收缩段曲面为二次曲面,机头与机体连接位置上半部分有开口,将扑翼驱动机构的摇臂伸出且与摇臂无运动干涉;所述扑翼为左右对称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宋笔锋王利光李洋杨文青高广林付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