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2131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装置,包括导流槽、平流式沉淀区、蜂窝斜管区、集水区、配水槽、集泥槽和排污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机组合了平流式沉淀和蜂窝斜管沉淀两种结构,并采用多斜板结构的集泥槽排泥,使之具有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易、平面布置紧凑、排泥效果好、不易堵塞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处理中常使用的竖流式反应沉淀器是集常规水处理工艺的絮凝、沉淀于一体的设备,采用旋流加网格反应及斜管沉淀。反应区通过控制水的流动,使水中的胶体相互碰撞、吸附,聚集成粒径更大的颗粒,然后慢慢沉降。其缺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很大、高度很高、絮凝反应时间短、沉降效果差,对原水浊度的要求是小于1000度,对原水大于1000度的无效果。传统沉淀池多采用平底加多孔排泥管集泥,排泥效果不好、速度慢,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易、平面布置紧凑,排泥效果好、不易堵塞的沉淀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淀装置,包括导流槽、平流式沉淀区、蜂窝斜管区、集水区、配水槽、集泥槽和排污管,所述的导流槽下部与平流式沉淀区连通,所述的集泥槽、平流式沉淀区、蜂窝斜管区、集水区、配水槽由下向上排列布置,所述的集泥槽为多斜板结构。所述蜂窝斜管区选用表面积达169 Itl2 /m3的Φ35X 1200的PE材质的蜂窝斜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有机组合了平流式沉淀和蜂窝斜管沉淀两种结构,并采用多斜板结构的集泥槽排泥,使本沉淀装置具有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易、平面布置紧凑、排泥效果好、 不易堵塞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导流槽7、平流式沉淀区3、蜂窝斜管区4、集水区6、 配水槽5、集泥槽2和排污管1,导流槽7下部与平流式沉淀区3连通,集泥槽2、平流式沉淀区3、蜂窝斜管区4、集水区6、配水槽5由下向上排列布置,集泥槽2为多斜板结构,蜂窝斜管区4选用表面积达169 Itl2 /m3的Φ35X 1200的PE材质的蜂窝斜管。水流首先经导流槽7下部进入平流式沉淀区3进行平流式沉淀,水位不断升高后水流进入蜂窝斜管区4,水流在蜂窝斜管区4中改变方向,水流进一步进行沉淀反应,最后水流进入集水区6,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即进入配水槽5并输出。 在沉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浓水不断沉降至集泥槽2由排污管1定期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沉淀装置,包括导流槽、平流式沉淀区、蜂窝斜管区、集水区、配水槽、集泥槽和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槽下部与平流式沉淀区连通,所述的集泥槽、平流式沉淀区、蜂窝斜管区、集水区、配水槽由下向上排列布置,所述的集泥槽为多斜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斜管区选用表面积达169 m2 /m3的Φ35X 1200的PE材质的蜂窝斜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装置,包括导流槽、平流式沉淀区、蜂窝斜管区、集水区、配水槽、集泥槽和排污管,本技术有机组合了平流式沉淀和蜂窝斜管沉淀两种结构,并采用多斜板结构的集泥槽排泥,使之具有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易、平面布置紧凑、排泥效果好、不易堵塞等优点。文档编号B01D21/24GK202087090SQ20112016986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泉江, 王世坤 申请人:湖南泉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装置,包括导流槽、平流式沉淀区、蜂窝斜管区、集水区、配水槽、集泥槽和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槽下部与平流式沉淀区连通,所述的集泥槽、平流式沉淀区、蜂窝斜管区、集水区、配水槽由下向上排列布置,所述的集泥槽为多斜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泉江王世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泉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