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9422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体(10)、电源输入插头(20)、控制电路(80)以及充电线(30),所述充电器体(10)内设有容纳部(40),该容纳部中心设有转轴(50),所述充电线(30)缠绕在所述转轴(50)上。该充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体(10)表面上的USB接口,该USB接口内连所述控制电路(8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这种车载充电器具有使用方便,没有多余的外露线,不影响驾驶员操作等特点,保证了驾驶安全,同时,车内也比较整洁和美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特别涉及车辆上使用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车载充电器,其都配有一根充电线,为便于连接被充电设备,一般这个充电线都比较长,充电时这段充电线就搁置在汽车驾驶台表面,影响了驾驶员的操作,容易造成安全问题,同时,这般放置的充电线也影响了车内的美观和整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采用可回收的方式,收卷多余的充电线,保持车内整洁,解决现有技术中影响驾驶员操作以及车内不美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这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体,设置于该充电器体一端的电源输入插头,设置与该充电器体内部的控制电路以及由该充电器体体内部引出的充电线,所述充电器体内设有容纳部,该容纳部中心设有转轴,该转轴一端铰接在充电器体内部的转轴座上,另外一端通过连接的上盖暴露于所述充电器体的表面,所述充电线缠绕在所述转轴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充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体表面上的 USB接口,该USB接口内连所述控制电路。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电器体为双体扣合结构,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连接处设有充电线孔,该充电线孔连通所述容纳部。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这种车载充电器具有使用方便,没有多余的外露线,不影响驾驶员操作等特点,保证了驾驶安全,同时,车内也比较整洁和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载充电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由图1中可知,这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体10,设置于该充电器体10 —端的电源输入插头20,设置与该充电器体10内部的控制电路80以及由该充电器体10体内部引出的充电线30,所述充电器体10内设有容纳部40,该容纳部中心设有转轴50,该转轴50 —端铰接在充电器体10内部的转轴座11上,另外一端通过连接的上盖60暴露于所述充电器体 10的表面,所述充电线30缠绕在所述转轴50上。本技术中多余的充电线被收藏在容纳部内,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拉出合适长度的充电线,用完后,将充电线回转收藏到容纳部内,方便用户使用,同时,也不影响驾驶员的操作。由图1中可知,该充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体10表面上的USB接口,该USB接口内连所述控制电路80。本技术设计USB接口,为该充电器增加一个输出,可以同时为多个电子设备充电。由图1中可知,所述充电器体10为双体扣合结构,包括第一分体12和第二分体 13,所述第一分体12和第二分体13连接处设有充电线孔14,该充电线孔14连通所述容纳部40。本技术中采用分体扣合的结构方式,方便充电器的组装,同时也便于收藏多余的充电线。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体(10),设置于该充电器体(10 ) —端的电源输入插头 (20),设置与该充电器体(10)内部的控制电路(80)以及由该充电器体(10)体内部引出的充电线(3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体(10)内设有容纳部(40),该容纳部中心设有转轴 (50),该转轴(50)—端铰接在充电器体(10)内部的转轴座(11)上,另外一端通过连接的上盖(60 )暴露于所述充电器体(10 )的表面,所述充电线(30 )缠绕在所述转轴(50 )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体(10 )表面上的USB接口,该USB接口内连所述控制电路(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体(10)为双体扣合结构,包括第一分体(12)和第二分体(13),所述第一分体(12)和第二分体(13)连接处设有充电线孔(14),该充电线孔(14)连通所述容纳部(40)。专利摘要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体(10)、电源输入插头(20)、控制电路(80)以及充电线(30),所述充电器体(10)内设有容纳部(40),该容纳部中心设有转轴(50),所述充电线(30)缠绕在所述转轴(50)上。该充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体(10)表面上的USB接口,该USB接口内连所述控制电路(80)。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这种车载充电器具有使用方便,没有多余的外露线,不影响驾驶员操作等特点,保证了驾驶安全,同时,车内也比较整洁和美观。文档编号H02J7/00GK202094669SQ20112022034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家龙 申请人:深圳市汇业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体(10),设置于该充电器体(10)一端的电源输入插头(20),设置与该充电器体(10)内部的控制电路(80)以及由该充电器体(10)体内部引出的充电线(30),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体(10)内设有容纳部(40),该容纳部中心设有转轴(50),该转轴(50)一端铰接在充电器体(10)内部的转轴座(11)上,另外一端通过连接的上盖(60)暴露于所述充电器体(10)的表面,所述充电线(30)缠绕在所述转轴(5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