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便携式风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9071 阅读:4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便携式风洞,洞体由动力段、扩散段、整流段、收缩段、实验段、扩压口和配套仪器组成,风洞各段均由整体折弯制成的法兰相互连接,并在法兰连接处粘贴密封条。该风洞在野外原始地表可方便地进行各类风蚀参数的测定。其特点是(1)能够产生自由的旋涡气流和稳定流动的气流场;(2)能够产生可比拟于自然气候的各种风力;(3)经久耐用,安全可靠;(4)转移地点方便,拆装容易。适宜开展各类野外风沙流起动、风速风压、输沙、侵蚀、模型流场、风雪流方面的实验观测和颗粒速度、浓度、能量分布等微观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在野外地表风蚀的原位实验、风吹雪实验以及特殊环境下(青藏高原高寒低气压环境等)的风沙运动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的实验设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监测野外地表风蚀、风沙流运动过程的可移动便携式风洞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建起了 20多座不同类型的移动便携风洞。在我国,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20世纪60年代建成了室内风沙环境风洞,但直至2003年,国内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尝试建设便携式风洞。纵观国内外已有的便携式风洞,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动力段中心轴线均高于实验段的中心轴线,实验段气流存在悬浮于地表流过的现象,地表风蚀效果不显著; 其次,澳大利亚和内蒙古林学院设计的风洞,没有扩压口 ;除内蒙古林学院风洞之外其余风洞没有拐角导流片,即旋转叶栅;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设计的风洞,扩散和收缩段呈不对称结构,这些都将减弱实验段气流的均勻性和稳定度。除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设计的风洞1(专利号200810182207.X)和风洞2,其余风洞动力段的中心轴线均高于实验段的中心轴线,实验段气流不均勻(多集中于上部),气流悬浮于地表流过,地表风蚀效果不显著,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设计的风洞2,整流段底面低于实验段底面, 实验段不能被放置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便携式风洞,风洞为直流吹气式,依次由入口段(1)、动力段(2)、圆形变矩形过渡段(3)、扩散段(4)、整流段(5)、收缩段(6)、第一实验段(7)、第二实验段(8)、第三实验段(9)、扩压口(10)组成,风洞各段均由整体折弯制成的法兰相互连接,并在法兰连接处粘贴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入口段(1)为斜45度的上翘的圆筒形结构,外围呈外翻喇叭口;动力段(2)放置风机,依次外接变频器和汽油发电机组,风机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处都设有整流罩,电机放置在整流罩内,并预留有散热孔,出风口处设置了反扭导流片;扩散段(4)和收缩段(6)之间设置整流段(5),整流段(5)由蜂窝器和阻尼网构成;第一实验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建军韩庆杰凌裕泉张克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