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宇专利>正文

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727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是将过滤网(8)的两边采用粘接或焊接的办法与螺旋线千足槽(7)牢固地连接,然后将过滤网(8)两端的螺旋线千足槽(7)中空地卷成圆筒形,其过滤网(8)的截面在这时自然就成为螺旋线状;在其中一个螺旋线千足槽(7)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开有孔的进口顶板(6),在另一个螺旋线千足槽(7)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没有孔的出口底板(9),从而组成一个螺旋线滤芯(2);将该螺旋线滤芯(2)插入一个筒体(1)内,并用内密封圈(3)将该螺旋线滤芯(2)密封地隔成介质进口区和介质出口区;在筒体(1)的开口顶端用一个端盖(4)和外密封圈将其密封(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和液体的管道附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大大増加过滤面 积和过滤能力的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管道上对流动的气体或液体进行过滤的过滤器,大多数都采用 单层或筒状过滤网,这种过滤网只有单层有效面积可以过滤气体或液体中的杂 质, 一旦有杂质将部分过滤网堵住,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将受到影响。这是因为 一定尺寸的过滤器,其过滤网的面积是有限的,从而目前用于管道上的过滤器 的过滤网是平面的,其过滤能力较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它 能使相同尺寸的传统过滤器对气体或液体的过滤能力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过滤网的两边采用粘 接或焊接的办法与螺旋线千足槽牢固地连接,然后将过滤网两端的螺旋线千足 槽中空地巻成圆筒形,其过滤网的截面在这时自然就成为螺旋线状;在其中一 个螺旋线千足槽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开有孔的进口顶板,在另一个螺旋线 千足槽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没有孔的出口底板,从而组成一个螺旋线滤 芯;将该螺旋线滤芯插入一个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筒体内,并用内密封圈将该螺旋线滤芯密封地隔成介质进口区和介质出口区;在筒体的开口顶端用一个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端盖和外密封圈将其密封。螺旋线千足槽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方C或L形槽,方C形槽的两侧 或L形槽的一侧做成多足状,使其在巻起来后能成有一定间隙的螺旋线状。 其最好的方式是将方C形槽或L形槽的主侧做有通孔,将方C形槽其中一侧 的每个足或L形槽的每个足的前端有一部分外径小于主侧的通孔,并能使外 层方C形槽或L形槽的部分足能插入通孔中,以使螺旋线千足槽在巻动时更加方便和所巻成的螺旋线更加规矩和精确。从而使固定在其上的过滤网具有很 均匀的螺旋线。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按介质流动的方向将其密封地连接在管道上,介质进入 筒体后只能流入过滤网的中心,然后介质在过滤网处得到过滤后从出口离开过 滤器而完成过滤; 一般而言,介质中的杂质首先是被内层的过滤网滤除,当内 层过滤网被杂质部分堵住而使其过滤能力下降时,介质就会沿着螺旋线间隔向 外层过滤网流动,从而使过滤器在内层过滤网被堵住时外层过滤网担当对介质 的过滤任务;从而使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大大提高。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就能使同样尺寸的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剖视图。图2是螺旋线滤芯的主视剖面图。图3是螺旋线滤芯的俯视剖面图。图4是螺旋线千足槽未巻起时正视图。图5是螺旋线千足槽未巻起时的侧视图。图6是螺旋线千足槽未巻起时的俯视图。图7是螺旋线千足槽未巻起时的平面展开图。图8是过滤网的截面螺旋线成形图。图中1、筒体;2、螺旋线滤芯;3、内密封圈;4、端盖;5、外密封圈; 6、进口顶板;7、螺旋线千足槽;8、过滤网;9、出口底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过滤网(8)的两边釆用粘接或焊接的办法与螺旋线千足槽(7)牢固地连接,然后将过滤网(8) 两端的螺旋线千足槽(7)中空地巻成圆筒形,其过滤网(8)的截面在这时自 然就成为螺旋线状;在其中一个螺旋线千足槽(7)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 开有孔的进口顶板(6),在另一个螺旋线千足槽(7)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 个没有孔的出口底板(9),从而组成一个螺旋线滤芯(2);将该螺旋线滤芯(2) 插入一个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筒体(1)内,并用内密封圈(3)将该螺 旋线滤芯(2)密封地隔成介质进口区和介质出口区;在筒体(1)的开口顶端 用一个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端盖(4)和外密封圈将其密封(5)。螺旋线千足槽(7)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方C或L形槽,在方C形 槽的两侧或L形槽的一侧做成多足状,使其在巻起来后能成有一定间隙的螺 旋线状。其最好的方式是将方C形槽或L形槽的主侧做有通孔,将方C形槽 其中一侧的每个足或L形槽的每个足的前端有一部分外径小于主侧的通孔, 并能使外层方C形槽或L形槽的部分足能插入通孔中,以使螺旋线千足槽在 巻动时更加方便和所巻成的螺旋线更加规矩和精确。从而使固定在其上的过滤 网具有很均匀的螺旋线。图4就是螺旋线千足槽(7)未巻起时的正视图。图5是螺旋线千足槽(7)未巻起时的侧视图。图6是螺旋线千足槽(7)未巻起时的俯视图。图7是用金属薄板做成的螺旋线千足槽(7)未巻起时的平面展开图。 图8是过滤网(8)理想的截面螺旋线成形图。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按介质流动的方向将其密封地连接在管道上,介质进入 筒体后只能流入过滤网(8)的中心,然后介质在过滤网(8)处得到过滤后从 出口离开过滤器而完成过滤; 一般而言,介质中的杂质首先是被内层的过滤网 滤除,当内层过滤网被杂质部分堵住而使其过滤能力下降时,介质就会沿着螺 旋线间隔向外层过滤网流动,从而使过滤器在内层过滤网被堵住时外层过滤网 担当对介质的过滤任务;从而使过滤器的过滤能力大大提高。权利要求1.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是将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螺旋线滤芯(2)插入一个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筒体(1)内,并用内密封圈(3)将该螺旋线滤芯(2)密封地隔开,在筒体(1)的开口端用一个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端盖(4)和外密封圈将其密封(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其特征是其螺旋线滤芯(2)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过滤网(8)的两边各连接与一个螺旋线千 足槽(7),然后将过滤网(8)两边的螺旋线千足槽(7)巻成圆筒形,在其中 一个螺旋线千足槽(7)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开有孔的进口顶板(6),在另 一个螺旋线千足槽(7)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没有孔的出口底板(9)。3. 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其特征是 其螺旋线千足槽(7)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方C形或L形槽,在方C形 槽的两侧或L形槽的一侧做成多足状。4. 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其特征是: 其螺旋线千足槽(7)的最好方式是将方C形槽或L形槽的主侧做有通孔,并 将方C形槽其中一侧的每个足或L形槽的每个足的前端有一部分外径小于主侧 的通孔。全文摘要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是将过滤网(8)的两边采用粘接或焊接的办法与螺旋线千足槽(7)牢固地连接,然后将过滤网(8)两端的螺旋线千足槽(7)中空地卷成圆筒形,其过滤网(8)的截面在这时自然就成为螺旋线状;在其中一个螺旋线千足槽(7)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开有孔的进口顶板(6),在另一个螺旋线千足槽(7)的端面上密封地固定一个没有孔的出口底板(9),从而组成一个螺旋线滤芯(2);将该螺旋线滤芯(2)插入一个筒体(1)内,并用内密封圈(3)将该螺旋线滤芯(2)密封地隔成介质进口区和介质出口区;在筒体(1)的开口顶端用一个端盖(4)和外密封圈将其密封(5)。文档编号B01D29/11GK101161327SQ20061012267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者宇 姚 申请人:宇 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螺旋线形立体过滤器,其特征是:是将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螺旋线滤芯(2)插入一个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筒体(1)内,并用内密封圈(3)将该螺旋线滤芯(2)密封地隔开,在筒体(1)的开口端用一个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做成的端盖(4)和外密封圈将其密封(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宇
申请(专利权)人:姚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