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负压保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813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食用菌菌种负压保藏工具,工具由盛装主体与密封盖两个主体组成。密封盖由盖体、密封圈、观察孔、耳扣四部分组成;盛装主体由盛装容器、抽气接口、气压计接口、耳扣卡沿四部分组成。保藏工具工作时,密封性好,观察孔可视性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保藏食用菌过程中的一种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食用菌在生产和保藏过程中菌种的保藏的方法很多,包括液氮保藏、 真空冷冻保藏、低温保藏等,但是目前公认的保藏工具和方法,存在着诸多缺点,诸如保藏时间短、保藏时培养基质干耗大、保藏处理过程复杂、保藏工具复杂、保藏成本高、菌种性状不易观察、保藏后菌种恢复种性慢或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菌种保藏方法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保藏工具,该种工具具有保藏时间比普通低温保藏时间长、菌种培养基质失水慢、菌种恢复种性快、菌种性状观察便利的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工具由盛装主体与密封盖两部分组成。密封盖由盖体、密封圈、观察孔、耳扣四部分组成;盛装主体由盛装容器、抽气接口、气压计接口、耳扣卡沿四部分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食用菌菌种保藏过程中借由工具内空气流动及含量的减少,达到延缓菌种生长衰老、延缓菌种培养基失水,进而延长菌种包藏期。该工具菌种保藏成本低、菌种种性恢复快、菌种性状易观察、菌种保藏时间较长、菌种保藏范围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密封盖整体图。(见说明书附图)①密封盖盖体;②密封圈;③观察孔;④耳扣;图2是盛装菌种主体图。(见说明书附图)⑤盛装容器;⑥抽气接口 ;⑦气压计接口 ;⑧耳扣卡沿;具体实施方式将盛装菌种工具置于平面上,打开抽气接口⑥,空气进入盛装工具⑤内,内外压一致时,打开耳扣④,掀开密封盖①,将盛装工具和密封盖清洗干净、晾干,将菌种放入盛装工具,排好,利于观察。一般放入菌种量不超过盛装容器容积的三分之二,盖密封盖。垫好密封圈②,扣上耳扣确保上盖密合,将真空泵与抽气接口接通,开启真空泵进行抽气,当连接在气压计接口⑦的压力表显示达到压力标准时,关闭抽气接口,移去真空泵。将负压菌种保藏工具移入冰箱或冷库中进行保藏。在保藏过程中,可随时通过气压计检查保藏工具真空度, 并可通过观察孔③观察菌种形态特征变化情况,随时了解保藏效果。当保藏结束时,将保藏工具移出冷库或冰箱,放置于平面上,打开抽气接口,空气进入盛装工具内,内外压一致时, 打开耳扣,掀开密封盖,取出菌种。权利要求1.食用菌菌种负压保藏工具,其特征是该工具由盛装主体与密封盖两个主体组成密封盖由盖体、密封圈、观察孔、耳扣四部分组成;盛装主体由盛装容器、抽气接口、气压计接口、耳扣卡沿四部分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种负压保藏工具,其特征是盛装容器形状、大小依据菌种大小、多少而定。专利摘要食用菌菌种负压保藏工具,工具由盛装主体与密封盖两个主体组成。密封盖由盖体、密封圈、观察孔、耳扣四部分组成;盛装主体由盛装容器、抽气接口、气压计接口、耳扣卡沿四部分组成。保藏工具工作时,密封性好,观察孔可视性强。文档编号C12M1/00GK202030740SQ2010206616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专利技术者刘连强, 周永斌, 张志军, 李凤美, 李淑芳, 王玫, 訾惠君, 魏雪生 申请人: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食用菌菌种负压保藏工具,其特征是该工具由盛装主体与密封盖两个主体组成:密封盖由盖体、密封圈、观察孔、耳扣四部分组成;盛装主体由盛装容器、抽气接口、气压计接口、耳扣卡沿四部分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斌张志军訾惠君刘连强魏雪生李凤美李淑芳王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