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圈逆流型超重力旋转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053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同心圈逆流型超重力旋转床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端面上设有液相入口和气相出口,壳体下端设有气相入口和液相出口,壳体中心设有旋转体,所述的旋转体上连接有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的旋转盘、与壳体固定连接的静止盘,转子的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口,转子的上端中心设有第二通道口,第二通道口与所述的气相出口、液相入口相通,第一通道口与所述的气相入口、液相出口相通;所述的转子还包括同心筛孔动圈,同心筛孔动圈由一组同心且直径各异的带有筛孔的旋转圈组合而成,其底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盘上,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转子盖板上,转子盖板与静止盘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与同心筛孔动圈通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接触设备,尤其是同心圈逆流型超重力旋转床装置,可广泛地 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制药、冶金、轻工等行业的吸收、精馏、传热、化学反应及纳米 材料制备等场合。技术背景超重力技术是强化传递和多相反应过程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利用超重力环境下高度 强化的传质过程和微观混合过程特性,我们可以将高达几十米的化工塔器设备用高不及 两米的超重力机代替,因此超重力旋转床被誉为"化学工业的晶体管"。现有技术的超重 力旋转床大部分都是整个转子随轴一起转动,不能实现多个转子串联,单个转子的旋转 床不能有效地解决其在有回流的单元操作如连续精馏中的应用和中间加料问题,而且由 于单层旋转床的理论板数有限,也限制了旋转床在某些场合的应用。中国专利ZL01134321.4和ZL200510049145.1所公开的超重力场旋转床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动 静结合"的转子结构使其具有液体分布均匀、传质效率高、易实现中间进料、方便多层 串联等优点,但是该类型的旋转床压降较大、转子持液量大的缺点,也限制了它在某些 场合的有效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超重力旋转床的压降较大、转子持液量大的缺点,提供一 种压降小、转子持液量小,使用效果更好的同心圈逆流型超重力旋转床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同心圈逆流型超重力旋转床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端面上设有液相入口和气 相出口,壳体下端设有气相入口和液相出口,壳体中心设有旋转体,所述的旋转体上连 接有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的旋转盘、与壳体固定连接的静止盘, 所述转子的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口,转子的上端中心设有第二通道口,所述的第二 通道口与所述的气相出口、液相入口相通,所述的第一通道口与所述的气相入口、液相 出口相通;所述的转子还包括同心筛孔动圈,所述的同心筛孔动圈由一组同心且直径各 异的带有筛孔的旋转圈组合而成,所述的同心筛孔动圈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盘上,上 端固定连接在一转子盖板上,所述的转子盖板与所述的静止盘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 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与同心筛孔动圈通道连通。进一步,所述转子为同轴连接的多层转子结构,其中最上层转子的第二通道口与所述的气相出口、液相入口相通,最下层转子的第一通道口与所述的气相入口、液相出口 相通,其余转子的第二通道口与上一层转子的第一通道口相通。进一步,所述的旋转体为单一的转轴。或者,所述的旋转体为串联有液体分布器的转轴,所述的第二通道口通过所述的液 体分布器与同心筛孔动圈通道连通。进一步,所述的静止盘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引流管。进一步,所述的旋转床装置的侧面上对应于各静止盘的上方设有进料口,从进料口 中进入的原料可沿所述的引流管进入转子的第二通道口。本专利技术将气液接触元件由原有的折流圈通道更换成了所述的同心筛孔动圈通道,使 得转子在给气液相提供良好的接触空间的同时,极大地减小了气体通过转子的压降,并 使该设备具有大通量和不易液泛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旋转床转子的气液接触元件为一系列带有筛孔的同心旋转 圈,气体通过转子的压降小、通量大,液体不易产生液泛;2、液体分布器的使用,使得 液体初始分布更加合理,有效地提高了传质效率;3、旋转床的进料口可以方便地设置在 静止盘上面,可以方便地应用于连续精馏过程;4、在静止盘上设置引流管,可以实现在 一个壳体内方便地将多层转子在同一转轴上串连,从而将理论塔板数成倍地提高;5、结 构更加简单、紧凑、合理,设备易于制造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图l所示为一种单层同心圈逆流型超重力旋转床装置,包括壳体2,壳体2上端面上 设有液相入口4和气相出口3,壳体2下端设有气相入口 l和液相出口 8,所述的液相入 口 4设在所述壳体2上端面的中心,壳体2中心设有旋转体9,所述的旋转体9上连接有 一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的旋转盘ll、与壳体2固定连接的静止 盘6,所述转子的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口 16,转子的上端中心设有第二通道口 17, 所述的第二通道口 17与所述的气相出口 1、液相入口4相通,所述的第一通道口 16与所 述的气相入口l、液相出口8相通;所述的转子还包括同心筛孔动圈7,所述的同心筛孔 动圈7由一组同心且直径各异的带有筛孔的旋转圈组合而成,所述的同心筛孔动圈7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盘11上,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转子盖板12上,所述的转子盖板12通 过迷宫式密封13与所述的静止盘6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口 16和第二通道口 17 与同心筛孔动圈7通道连通。所述的旋转体9为串联有液体分布器5的转轴,旋转体9下端通过机械密封10与壳 体2密封,所述的第二通道口 17通过所述的液体分布器5与同心筛孔动圈通道7连通。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1) 用于吸收或脱吸时,气体从气相入口 l进入壳体2的内腔,沿径向穿过同心筛孔 动圈7上面的筛孔进入转子,与液体进行逆流接触,最后通过气相出口3排出;液体从 液相入口 4通过液体分布器5进入转子内部,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液体被粉碎成细小 的液滴、液丝,并与气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和传热,从液相出口8排出。2) 用于气液化学反应生成液体或气体与液体时,气体反应物从气相入口 1进入壳体 2的内腔,沿径向穿过同心筛孔动圈7上面的筛孔进入转子,与液体反应物进行逆流接触, 最后通过气相出口 3排出;液体反应物从液相入口 4通过液体分布器5进入转子内部, 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液体被粉碎成细小的液滴、液丝,并与气体反应物逆流接触,进 行传质和传热,从液相出口8排出。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三层同心圈逆流型超重力旋转床装置,包括壳体2,壳 体2上端面上设有液向入口 4和气向出口 3,壳体2下端设有气相入口 l和液相出口8, 壳体2中心设有两端贯穿壳体的旋转体9,所述的旋转体9上串连连接有由上至下层状排 列的一组转子,所述的转子有三层,每层转子包括与旋转体固定连接的旋转盘11、与壳 体2固定连接的静止盘6,所述的静止盘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引流管14,所述转子的下 端的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口 16,转子的上端中心设有第二通道口 17,其中最上层转子的第 二通道口 17与所述的气相出口 3、液相入口 4相通,最下层转子的第一通道口 16与所述 的气相入口 1、液相出口 8相通,其余转子的第二通道口 17与上一层转子的第一通道口 16相通;所述的转子还包括同心筛孔动圈7,所述的同心筛孔动圈7由一组同心且直径 各异的带有筛孔的旋转圈组合而成,所述的同心筛孔动圈7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盘11 上,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转子盖板12上,所述的转子盖板12通过迷宫式密封13与所述的 静止盘6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口 16和第二通道口 17与同心筛孔动圈通道7连 通。所述的旋转床装置的侧面上对应于各静止盘的上方设有进料口 15,从进料口 15中进 入的原料可沿所述引流管进入转子的第二通道口 17。所述的旋转体9为串联有多个液体分布器5的转轴,旋转体9下端通过机械密封10 与壳体2密封,所述的第二通道口 17通过所述的各液体分布器5与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心圈逆流型超重力旋转床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端面上设有液相入口和气相出口,壳体下端设有气相入口和液相出口,壳体中心设有旋转体,所述的旋转体上连接有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与所述旋转体固定连接的旋转盘、与壳体固定连接的静止盘,所述转子的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口,转子的上端中心设有第二通道口,所述的第二通道口与所述的气相出口、液相入口相通,所述的第一通道口与所述的气相入口、液相出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还包括同心筛孔动圈,所述的同心筛孔动圈由一组同心且直径各异的带有筛孔的旋转圈组合而成,所述的同心筛孔动圈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盘上,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转子盖板上,所述的转子盖板与所述的静止盘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与同心筛孔动圈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建炳徐之超俞云良隋立堂谢爱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