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轧制油雾的回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102 阅读:5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吸收油易氧化、使用寿命短,加热系统能耗大及解吸泵功率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铝轧制油雾回收工艺,该工艺包括吸收、脱气、换热、解吸、回流、成品油排放六个过程,通过将脱气过程置于换热过程之前,并将脱气过程的真空度降到200Pa±100Pa,解决了吸收油高温氧化的问题,延长了吸收油的使用寿命;换热过程以电为直接热源,解决了现有技术需单独修建锅炉房的问题,缩短了管路,减少了管路中的能耗,提高了热能利用率;解吸过程采用两段进料、一段回流,在保证解吸目的的同时,省去了塔底循环加热部分,解吸泵功率减小为现有技术的1/4;回收单位铝轧制油的运行成本比现有技术减少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轧制油雾的回收工艺,属于铭板、带、箔加工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对铝轧制油雾的回收净化方法主要有两种过滤法和吸收法。过滤法是采用多层松散的波浪状不锈钢丝及其与玻璃丝的混编丝网组成过滤 组,当油雾气流穿过丝网填层时,通过吸附、扩散、凝聚及过滤等过程,使油 雾颗粒逐渐由小聚大、形成油滴,并沿收集油管收入集油槽汇集回收。由于铝 轧制油雾中气态油雾占了 90~95%,所以过滤法对烟气中的气态油雾过滤效果 很差,大量的气态油雾被排入大气,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巨大的浪费。吸收法 是利用吸收油和铝轧制油相似相溶,但沸点不同的特性,使气、液油雾在吸收 塔中被吸收,经吸收后的气体从塔顶达标排放;在解吸塔中吸收油与铝轧制油 分离,分离后的吸收油循环使用,回收的铝轧制油回用于生产,因此可实现既 能使排放废气达到环保指标,又能使油雾中所含的铝轧制油得到回收利用。现有铝轧制油雾吸收法回收工艺为含油烟气被输送到吸收塔吸收,吸收 后的混合油首先被泵入换热机组加热后再在脱气塔进行脱气,脱气后的混合油 由解吸塔中部入口进入解吸塔,在此实现吸收油和铝轧制油的分离,分离后的 铝札制油循环使用,吸收油返回吸收塔重新使用。该吸收法回收工艺存在的缺 陷主要有以下3点1)将脱气过程置于换热过程之后,混合油被换热后,温 度可达到IOO'C以上,在空气和水分中氧的存在下,易造成吸收油的高温氧化, 减少了吸收油的使用寿命;2)釆用电导热油锅炉或电蒸汽锅炉为间接热源, 需要单独建造加热锅炉房,因而造成管路传输路线长,热量损失大且布置分散; 3)在解吸过程中的进料釆用一段进料一段回流的方式,也即解吸塔的进料由 塔中部进入,顶部回流方案,对于一定流量的待分离流体来说,在塔径和填料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混合油分离的时间和空间一定,为增大分离强度和保证塔 内的温度梯度,须对塔底油进行循环加热,这就造成塔底循环泵功率大,增加 了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 种铝轧制油雾 的回收工艺,以使回收后的铝轧制油不仅理化性能满足要求,而且回收 单位铝轧制油的能耗较低、吸收油可长期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专利技术的铝轧制油雾回收工艺包括吸收、脱气、换热、解吸、回 流、成品油排放六个过程,每个过程的具体操作工艺如下1) 吸收过程含油烟气由吸收塔烟气入口进入吸收塔,与吸收塔顶部喷淋下来的吸收油 接触进行气液交换,烟气中的铝轧制油溶解在吸收油中落入吸收塔底,净化后2) 脱气过程吸收塔底部的混合油由吸收泵输送到脱气塔,混合油中的空气、水分等轻 组分物质从脱气塔抽真空气口输出,经过真空管道输送到真空抽气口,脱气后 的混合油落入脱气塔底部。3) 换热过程在脱气塔底部的混合油通过脱气泵泵入换热机组,由换热机组加热到解吸 温度;同时,解吸塔底部的吸收油通过解吸泵输送到换热机组,由换热机组冷 却到吸收温度。4) 解吸过程将由换热机组加热后的混合油一部分通过解吸塔混合油中部入口输送到 解吸塔,另一部分通过解吸塔混合油顶部入口输送到解吸塔;通过对解吸塔的 抽真空,沸点较低的铝轧制油被蒸出,由解吸塔轧制油气中部出口输出的钼轧 制油气通过铝轧制油油气管道输入中部冷凝器进行冷凝,由解吸塔铝轧制油气 顶部出口输出的铝轧制油气通过铝轧制油油气管道输入顶部冷凝器进行冷凝;沸点较高的吸收油落入解吸塔底部,由解吸泵泵入换热机组冷却后进入吸收塔 继续使用;5) 回流过程中部冷凝器冷凝后的铝轧制油经油管道进入回流罐,并由回流泵连续泵回 解吸塔进行回流,其中回流泵与回流流量调节阀组成闭环控制回路,精确控制回流油流量;6) 成品油排放过程顶部冷凝器冷凝后的铝轧制油经油管道输入成品罐中储存,当成品罐中铝 轧制油液位达到设定的高液位后,成品泵及同轴电磁阀开启,成品罐中纯净的 铝轧制油由成品泵、同轴电磁阀排到成品油出口;当成品罐中铝轧制油液位达 到设定的低液位后,成品泵及同轴电磁阀关闭,从而完成一次成品油排放过程。所述解吸过程温度为100 20(TC,吸收过程温度小于5(TC。所述回流油流量的控制精度为±3%。所述脱气和解吸过程的真空环境通过真空抽气口外接的真空装置提供,在 真空管路上设有真空计,且真空计与真空调节阀形成闭环控制回路,以精确控 制真空度在200Pa ± 100Pa。所述换热机组以电为热源,以循环冷却水为冷源,在换热机组的混合油和 吸收油出口的管路上设有温度测量仪表,连续监测出口介质温度。所述顶部冷凝器和中部冷凝器的冷却介质为循环冷却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 由于本专利技术工艺将脱气过程置于换热过程之前,并将脱气过程的真空度 降到200Pa土100Pa,因而实现了低温脱气,解决了吸收油高温氧化的问题,延 长了吸收油的使用寿命。2) 由于本专利技术工艺的换热过程以电为直接热源,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需单 独修建锅炉房的问题,缩短了管路,减少了管路中的能耗,提高了热能利用率。3) 由于本专利技术工艺的的解吸过程采用两段进料和一段回流的方案,因此, 在保证解吸目的的同时,省去了塔底循环加热部分,从而减小了解吸泵功率(为 现有技术的1/4),大大节约了电能损耗。4) 由于本专利技术工艺回收单位铝轧制油的能耗较低、吸收油可长期使用,因而在处理量相同、回收的铝轧制油理化性能基本相同下,本专利技术的运行成 本比现有技术减少20%。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1、吸收塔烟气入口; 12、吸收塔;13、吸收塔混合油出口; 14、 吸收泵;15、油管道;16、吸收塔吸收油入口; 17、吸收塔烟气出口; 21、脱 气塔混合油入口; 22、脱气塔;23、脱气塔混合油出口; 24、脱气泵;25、脱 气塔抽真空气口; 31、换热机组混合油入口; 32、换热机组;33、换热机组混 合油出口; 34、换热机组吸收油入口; 35、换热机组吸收油出口; 36、换热机 组冷却水入口; 37、换热机组冷却水出口; 41、解吸塔混合油中部入口; 42、 解吸塔混合油顶部入口; 43、解吸塔;44、解吸塔吸收油出口; 45、解吸泵; 46、解吸塔钼轧制油气中部出口; 47、解吸塔铝轧制油气顶部出口; 48、解吸 塔回流液入口; 51、铝轧制油油气管道;52、中部冷凝器入口; 53、中部冷凝 器;54、中部冷凝器液相出口; 55、中部冷凝器气相出口; 56、中部冷凝器冷 却水出口; 57、中部冷凝器冷却水入口; 58、回流罐入口; 59、回流罐;60、 回流罐出口; 61、回流泵;62、回流流量调节阀;71、顶部冷凝器入口; 72、 顶部冷凝器;73、顶部冷凝器液相出口; 74、顶部冷凝器气相出口; 75、顶部 冷凝器冷却水出口; 76、顶部冷凝器冷却水入口; 77、成品罐入口; 78、成品 罐;79、成品罐出口; 80、成品泵;81、同轴电磁阀;82、成品油出口; 91、 真空管道;92、真空计;93、真空调节阀;94、真空抽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 专利技术的内容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铝轧制油雾回收工艺包括吸收、脱气、换热、解吸、回流、成品油排放六个过程,每个过程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轧制油雾回收工艺,包括吸收、脱气、换热、解吸、回流、成品油排放六个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过程的具体操作工艺如下:1)吸收过程含油烟气由吸收塔烟气入口进入吸收塔,与吸收塔顶部喷淋下来的吸收油接触进行气液交换,烟气中的铝轧制油溶解在吸收油中落入吸收塔底,净化后的烟气从吸收塔烟气出口排放;2)脱气过程吸收塔底部的混合油由吸收泵输送到脱气塔,混合油中的空气、水分等轻组分物质从脱气塔抽真空气口输出,经过真空管道输送到真空抽气口,脱气后的混合油落入脱气塔底部;3)换热过程在脱气塔底部的混合油通过脱气泵泵入换热机组,由换热机组加热到解吸温度;同时,解吸塔底部的吸收油通过解吸泵输送到换热机组,由换热机组冷却到吸收温度;4)解吸过程将由换热机组加热后的混合油一部分通过解吸塔混合油中部入口输送到解吸塔,另一部分通过解吸塔混合油顶部入口输送到解吸塔;通过对解吸塔的抽真空,沸点较低的铝轧制油被蒸出,由解吸塔轧制油气中部出口输出的铝轧制油气通过铝轧制油油气管道输入中部冷凝器进行冷凝,由解吸塔铝轧制油气顶部出口输出的铝轧制油气通过铝轧制油油气管道输入顶部冷凝器进行冷凝;沸点较高的吸收油落入解吸塔底部,由解吸泵泵入换热机组冷却后进入吸收塔继续使用;5)回流过程中部冷凝器冷凝后的铝轧制油经油管道进入回流罐,并由回流泵连续泵回解吸塔进行回流,其中回流泵与回流流量调节阀组成闭环控制回路,精确控制回流油流量;6)成品油排放过程顶部冷凝器冷凝后的铝轧制油经油管道输入成品罐中储存,当成品罐中铝轧制油液位达到设定的高液位后,成品泵及同轴电磁阀开启,成品罐中纯净的铝轧制油由成品泵、同轴电磁阀排到成品油出口;当成品罐中铝轧制油液位达到设定的低液位后,成品泵及同轴电磁阀关闭,从而完成一次成品油排放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方久轧制油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