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水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04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气体洗涤器(2)的水滴分离器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水滴分离器(3),它包括大量的型材组件(4),型材组件具有V形设置的水滴分离器薄片(5),并且,该水滴分离器装置配有至少一个用于有规律地清洗水滴分离器薄片(5)的冲洗装置(6),其中型材组件(4)可以设置在气体洗涤器(2)的支承梁(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滴分离器薄片(5)具有一个固定件(8),其设置在支承梁(7)的通流阴影区(9)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烟气洗涤器或其它气体洗涤器的水滴分离 器,包括两个或三个水滴分离器面,它们由气流垂直地通流,其中水 滴分离器以屋顶形的配置安装。分别在水滴分离器的入流侧和排流侧 安装一个用于周期地冲洗水滴分离器的冲洗装置。本专利技术特别优选应 用于烟气脱硫领域。
技术介绍
在煤燃烧中可能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它是森林死亡的主要原因。 存在不同的方法从烟气中去除有害的二氧化硫。最常使用所谓的湿法。 在此,使未净化的烟气在洗涤塔(也称为吸收塔或气体洗涤器)中通 过水和石灰石的混合物、所谓的洗涤悬浮液冲洗。由此通过化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二氧化硫。由此能够达到90%以上的脱硫率。在此, 气态的二氧化硫首先在洗涤液中溶解。接着通过二氧化硫与石灰石反 应而产生硫化钙和二氧化碳。在洗涤塔下部、在吸收槽中聚集加载有 硫化钙的洗涤悬浮液。通过吹入空气(氧化),使液体富集氧气并产生 石骨悬浮液。在脱水后产生高达10%残余湿度的松散形石骨,并且作 为有价值的产品供建筑材料工业使用。所述水滴分离器通常在气流方向上安装在气体洗涤器后面并且覆 盖圆形或角形气体洗涤塔的整个横截面。在此,水滴分离器由平行的 且以确定的间距相互平放的弯曲薄板构成,在其上分离气流中的水滴。 分离出的水滴形成液膜,它遵循重力向下流动或者以大水滴逆着气流 向下落。因为烟气强烈地以烟道尘被加载并且在另 一脱硫过程期间形成石 骨,总是存在着固态颗粒沉积在水滴分离器上并且甚至可能堵塞分离 器的危险。因此在下方的相应分离器位置并且也经常在上部(在气流方向上在水滴分离器后面)安装冲洗装置,它们周期地冲洗水滴分离 器薄片并且消除可能的沉积。这个冲洗装置可能由管与安装在其中的 喷嘴组成。屋顶形配置的水滴分离器-即通过v形布置倾斜薄板产生的配置-已经证实不仅在净化和干净保持而且在可靠的分离功率方面是有利 的。流动有利地成形的水滴分离器薄片使加载有液体的气流偏转。水 滴由于其惯性可能不执行这种偏转,而是碰撞到水滴分离器薄片上(碰 撞面分离器)。在此产生液膜,它然后向下流出。为了使效率适配于所 提出的任务,提供具有特定形状和特性的水滴分离器。由此保证可靠地去除液体,同时具有高的分离效率。例如由DE 195 01 282或DE 195 21 178已知这种具有倾斜的水滴分离器薄片的水滴分离器的一般结构 形式。屋顶形水滴分离器由于这个优点在这期间在许多发电站中使用。一个决定性的优点是可靠的分离效率同时大于5m/s的高垂直气 速-根据配置入流气速高达6.5至7.5m/s。传统的扁平的水滴分离器 的效率极限为5.2至5.5m/s (垂直入流气流)。屋顶形的水滴分离器的 较高效率极限在大型发电厂的大型设备运行中是特别有利的。由于操 作条件和结构配置在这种设备中(其例如直径为12至17m并且满负 荷时以3.5m/s至3.8m/s的基本速度运行),局部速度峰值达5m/s至 6m/s并且在个别情况下甚至更高。这种速度峰值在传统的扁平水滴分 离器中导致局部失效并由此导致明显的水滴破裂。由此明显降低整个 水滴分离器的效率并且导致污染烟气通道中后置的设备。由于这种发展已经再一次明显提高效率要求。这些现代设备以明 显更高的基本速度运行,例如在4.0m/s至4.5m/s。此外可能局部导致 明显更大的基本速度变化。在个别情况下已经观察到高达10m/s的局 部速度峰值。在估算这个速度时必需考虑到,水滴分离器的入流速度还要再次 比设备中的基本速度高15 %至25 % 。在水滴分离器的区域中由于支承 梁(水滴分离器位于其上)、由于水滴分离器的结构配置并且由于各个 区域的隐蔽安置使敞开的通流气体的横截面变窄。这导致基本速度进一步提高并且导致水滴分离器的更高的入流速度。基本速度从4.0m/s 至4.5m/s变到5.0m/s至5.5m/s的入流速度。相应地寸吏速度峰值从 6-8m/s变到7.5至10m/s,在个别情况下高达12m/s。这些速度对迄今 常见的稳定性屋顶形水滴分离器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同时在后置于水滴分离器的热交换器中经常出现的污染问题已经 使发电厂在水滴分离器效率方面敏感化。对压力损失、运行循环周期 和特征值在水滴分离器后"烟气中水滴的残余量"的要求也明显尖锐 化。10年前对残余量的要求还是100至150mg/m3,而迄今对于残余 量的保证值多数为30至50mg/m3。传统的屋顶形水滴分离器在这些条 件下在此期间已经达到其效率极限。两种趋势、即一方面较高的基本速度与较高的速度峰值和另一方 面对分离效率的尖刻要求存在着以下的需求,进一步发展迄今已知的 屋顶形水滴分离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基于现有技术描述的 技术问题。尤其是要给出一种水滴分离器装置,它在高的烟气速度同 时具有特别好的分离特性。这个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特征所述的水滴分离器装置得以实 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其它有利的扩展结构,其中在那里各个所 述的特征可以以任意的、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相互组合并且给出本发 明的其它扩展结构。因此建议一种用于气体洗涤器的水滴分离器装置,它配有至少一 个水滴分离器层、大量的型材组件(Profilpaketen)(它们具有V形设 置的水滴分离器薄片)和至少一个用于有规律地清洗水滴分离器薄片 的沖洗装置。在此可以将型材组件设置在气体洗涤器的支承梁上,其 中所述水滴分离器薄片具有一个固定件(Halterung),其设置在支承 梁的通流阴影区(Stroemungsschatten )中。"固定件"尤其指的是所 谓的终端板,它们用于在端侧安装或固定水滴分离器薄片,或者是类 似起作用的结构部件。与此相关"通流阴影区"尤其指的是,固定件基本在自由通流横截面以外设置在由水滴分离器薄片组成的组件下方。 换言之,尤其也可以认为,水滴分离器薄片结构通过一个间距平行于 支承梁平面延伸,该间距大于用于支座的各支承梁的距离。在此,用于气体洗涤器和类似设备的水滴分离器装置尤其是指具 有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水滴分离器层的水滴分离器装置,水滴分离器层分别由至少一排屋顶形或v形设置的水滴分离器薄片组成。在此,它们配有用于有规律地沖洗的冲洗装置。该装置的特征是,型材组件 竖立地设置在支承梁上,用于通过分离器结构使洗涤器横截面的阻隔 最小化。通过这种方式这4羊改变水滴分离器结构,使得降低入流速度,它消除引起破裂(Ueberriss)的结构特征并且改变水滴分离器的通用 配置。有利的是,型材组件通过适当的支座成形部和支架层被固定以防 止从其滑脱,并且通过定位在型材组件之间的间隔件保持就位并且防 止在热作用下弯曲。使结构这样成形, 一方面能够型材组件之间行走, 另一方面对于分离可以利用最大的洗涤器横截面。所述水滴分离器装置优选具有成型部(Profile),它们以倾斜的布 置(优选35。的结构形状)被加入到铣出轮廓的终端板中,由此避免 终端板与型材之间的泄漏。按照水滴分离器装置的另一扩展结构,通过在两个水滴分离器层 之间的足够间距来避免分离的涡流从在通流方向上看的第 一水滴分离 器层立刻带入到第二层的水滴分离器薄片中。在此有利的是,气流和 分离的液流分开地导引,以避免重新夹带从向下落下的物质中已经分 离的液体。所述水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气体洗涤器(2)的水滴分离器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水滴分离器层(3),它包括大量的型材组件(4),型材组件具有V形设置的水滴分离器薄片(5),并且,该水滴分离器装置配有至少一个用于有规律地清洗水滴分离器薄片(5)的冲洗装置(6),其中型材组件(4)可以设置在气体洗涤器(2)的支承梁(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滴分离器薄片(5)具有一个固定件(8),其设置在支承梁(7)的通流阴影区(9)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诺伊鲍尔A福斯L胡伊斯肯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瑞亚安塑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