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式油细分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64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风式油细分离罐,其包含一阻隔管与一过滤管,过滤管套设于阻隔管外,过滤管上端与阻隔管上端之间封闭,使阻隔管与过滤管之间具有一空间;一过滤材料设于过滤管并位于空间内;一底座设有一第一孔洞、一环状沟槽、至少一回油管路与至少一进油气孔,阻隔管与过滤管设于底座上方,第一孔洞与阻隔管相接设,环状沟槽环绕该过滤管的周围,回油管路贯穿环状沟槽的侧壁与第一孔洞的侧壁,进油气孔位相对于空间并贯穿底座;一罩体设于底座上方并罩设环状沟槽的外围。如此可避免过滤后的油滴与洁净的空气再次混合,以增加过滤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 一种油细分离罐,特别是指 一种可快速过滤 凝结分离的旋风式油细分离罐。背景纟支术请参阅图l,其为习知技术的油细分离罐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所示,习知油细分离罐10设置于一机台20,油细分离罐10 包含一过滤管12、 一过滤材料14、 一底座16与一罩体18,过 滤管12顶端封闭,过滤管12的外侧壁设置过滤材料14,过滤 管12的内侧壁设置一滴油导流层15,而过滤材料14外侧更设 有一预过滴油导流层17,底座16上方设有一孔洞162,当油细 分离罐IO设置于机台20时,机台20的导管22穿设于孔洞162。 底座16设有有一环形沟槽164,环形沟槽164为凝油滞油区,, 底座16下方设有一空间166,罩体18设于底座16上方并罩设 过滤管12的外围,使罩体18与过滤管12具有一空间182,而 空间166与空间182相互导通。当机台20运作时,混合油气从一油气入口 24注入,并经油 机台20导至空间166,经由空间166而输送至空间182,之后油 气经由预过滴油导流层17穿过过滤材料14,在经由过滤材料14 穿过滴油导流层15,如此使油气分离成洁净的空气与油滴。洁 净的空气传输至过滤管12内,并且经由导管22输送至,机台20的一洁净空气出口 26。而油滴则由滴油导流层15凝结并往下 汇流至环形沟槽164, z使油滴于凝油滞油区汇集,并经由一回油 管路168将油滴输送至机台20的一回油管路出口 28,以使油滴 可抽回再利用。回油管^"出口 28与一抽油装置连结,以加快油 滴的,命送速率。然而,为了减少过滤的时间,因此会将油气的输送速率提高, 而且洁净空气出口 26连接一抽气装置,以增快油细分离罐的运 作效率,因此于过滤管12会产生相当快的流速。虽然油滴经由 抽油装置抽离,使油滴不会大量汇集于环形沟槽164,但因为过 滤管12内的空气流速相当大,因此空气会将凝油滞油区表面的 油滴吹动,使凝油滞油区表面的油滴顺着空气气流流入导管22, 因此使洁净的空气再次受到污染,故必须再将出气后的空气再次 过滤,如此则增加过滤分离的次数,降低分离效率。倘若能够于快速的过滤分离情况下,又不使洁净的空气再次 受到污染,则可加快过滤分离效率。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风式油 细分离罐,其是于快速过滤时,可避免洁净的空气再次受到污染, 如此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风式油细分离罐,其是 通过一阻隔管以改变混合油气的过滤流向,如此4吏过滤分离后的油滴于过滤管外经导引而再利用,以避免过滤分离后的油滴与洁 净的空气再次混合,更可避免吸取过滤分离后的空气的流速过大 而带入油滴的现象产生,进而增加过滤分离效率。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旋风式油细分离罐,其包含一阻隔管、 一过 滤管、 一过滤材料、 一底座与一罩体,过滤管套设于阻隔管外, 过滤管上端与阻隔管上端之间封闭,使阻隔管与过滤管之间具有一空间;过滤材料设于过滤管并位于空间内;底座设有一第一孔洞、 一环状沟槽、至少一回油管路与至少一进油气孔,阻隔管与 过滤管设于底座上方,第一孔洞与阻隔管相接设,环状沟槽环绕 该过滤管的周围,回油管路贯穿环状沟槽的侧壁与第一孔洞的侧壁,进油气孔与空间相对于并贯穿底座;罩体设于底座上方并罩 设环状沟槽的外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涉及的旋风式油细分离罐,可达到 油与空气分离,再通过地心引力将油导引至环状沟槽底部,使油 流入回油管,空气则绕行上部经盖体第二孔洞出气,经此分流后 可避免过滤后的油滴与洁净的空气再次混合,更可于高速过滤油 气时,避免流速过大的空气吸取油滴的现象产生,以增加过滤效 率。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技术的油细分离罐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动作示意图4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0油细分离罐 12过滤管14过滤材料15滴油导;虎层16底座162孑L洞164环形沟槽166空间168回油管3各17预过滴油导流层18罩体182空间20机台24油气入口26洁净空气出口28回油管3各出口30阻隔管32空间40过滤管50过滤材料60底座62第一孔洞64环状沟槽66回油管662第一开口664第二开口666第一0形环668第二0形环68进油气孔70罩体80盖体82第二孔洞85滴油导流层90机台92导管94油气入口101混合油气102洁净空气103凝结油滴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审查委员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 一步6々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 明如后请参阅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 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式油细分离罐包含一阻隔管30、 一过滤管40、 一过滤材料50、 一底座60与一罩体70,过滤管40套设于阻隔 管30外,过滤管40上端与阻隔管30上端之间封闭,使阻隔管 30与过滤管40之间具有一空间32;过滤材料50设于过滤管40 并位于空间32内;底座60的上方设有一第一孔洞62,第一孔 洞62的外围设有一环状沟槽64,阻隔管30与过滤管40设于底 座60上方,第一孔洞62与阻隔管30相接设,环状沟槽64环绕 过滤管40的周围,底座60更设有至少一回油管路66与至少一 进油气孔68,回油管路66贯穿环状沟槽64的侧壁与第一孔洞 62的侧壁,进油气孔68与空间32相对并贯穿底座60;罩体70, 设于底座60上方并罩设环状沟64槽的外围。阻隔管30的管径大于第一孔洞62的孔径。而本专利技术更包含 一盖体80,盖体80具有一第二孔洞82,盖体80设于阻隔管30 与过滤管40上端并遮蔽空间32,第二孔洞82与阻隔管30上端 相接设。如此,空气可自由的于第一孔洞62与第二孔洞82之间 流动。回油管路66具有一第一开口 662与一第二开口 664,第一 开口 662位于环状沟槽64的侧壁,第二开口 664位于第一孔洞 62的侧壁。第二开口 664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一开口 662的水平 位置,使回油管路66呈一Z字形。第一孔洞62的内侧壁设有一 第一 0形环666与一第二 0形环668,第一 0形环666位于第二 开口 664的上方,第二O形环668位于第二开口 664的下方,第 一 0形环666小于第二 0形环668。如此当油滴流经回油管i 各66时,藉由第一0形环666与第二0形环668,达无泄漏疑虑。另 外,过滤管40的外侧,没有一滴油导流层85,以将过滤的油滴导 引至环状沟槽64。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动作示 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式油细分离罐装设于一机台90 使用时,机台90的一导管92插设于第一孔洞62,并且于机台 90的一油气入口 94输入一混合油气101,混合油气101经由进 油气孔68,并且由进油气孔68输送至空间32。 然后,混合油 气101再经由过滤材料50过滤,并且流经过滤管40而至滴油导 流层85,使混合油气101分离为一洁净空气102与一凝结油滴 103。洁净空气102则由罩体70与滴油导流层85之间所形成的 一空间72流动,并且流经第二孔洞82至导管92,介由导管92 将洁净空气102抽取至一洁净空气出口 94。而凝结油滴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风式油细分离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阻隔管;    一过滤管,套设于该阻隔管外,该过滤管上端与该阻隔管上端之间封闭,使该阻隔管与该过滤管之间具有一空间;    一过滤材料,设于该过滤管并位于该空间内;    一底座,其上方设有一第一孔洞,该第一孔洞的外围设有一环状沟槽,该阻隔管与该过滤管设于该底座上方,该第一孔洞与该阻隔管相接设,该环状沟槽环绕该过滤管的周围,该底座更设有至少一回油管路与至少一进油气孔,该回油管路贯穿该环状沟槽的侧壁与该第一孔洞的侧壁,该进油气孔与该空间相对并该贯穿该底座;以及    一罩体,设于该底座上方并罩设该环状沟槽的外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象济
申请(专利权)人:淳靖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